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鹦歌艳鹉

[求助] 请求2位版主把我这个贴全部删除,感谢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头凯克 (Black-headed Caique)

黑头凯克是十分好奇与爱玩的鹦鹉,适中的体型是理想的选择之一,台湾近年来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繁殖鸟的数目不多,公鸟与母鸟在外观及行为上几乎一模一样,若要精准地确认性别,经DNA测试是较有保障的方法;手养的黑头凯克幼鸟相当亲人与爱玩,国外的价格不低,常常与中大型鹦鹉的身价差不多,这种来自南美洲的可爱鹦鹉约有2种亚种。

体长:23cm(9 吋)

分布:

来自南美洲的北部,北从亚马逊盆地的秘鲁、哥伦比亚到圭亚那,包含的国家还有巴西、委内瑞拉、法属圭亚那、盖亚那、苏利南、厄瓜多。

整体概述:

主要栖息于低海拔的地区,喜爱栖息在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等地,群居性,繁殖期外通常成对或聚集10只左右在树上觅食,有被峋奂??0只以上,在当地算是常见鹦鹉;繁殖期依地方而不同,哥伦比亚约4-5月,委内瑞拉约4月,法属圭亚那约12-2月,苏利南10-11月,一次通常生3颗卵 。

饲养摘要:

笼养的黑头凯克偶尔会吵闹,尤其是早上与傍晚,很快可适应新环境 ,对环境熟析适应后会变的健壮,黑头凯克的价位和白腹凯克相较起来便宜的多,但是面上也充斥不少野生鸟,人工繁殖鸟的体型大,外表看来浑圆饱满相当讨喜,腹部呈雪白色,野生鸟体型较小,怕人,且羽毛状态差,腹部常常不是很白,混点暗色或或灰色褐色,好像有点弄脏的感觉,刚引入饲养时大多相当害羞怕人,宜全年提供巢箱,因为他们夜间多在巢里睡觉,手养鸟可爱惹人爱,是相当受欢迎的鸟种。

繁殖:

野生黑头凯克在国内有日渐增长的情形,且从外表分辨性别几乎不可能,购买时需多留意,选择两对成鸟分开饲养(在笼舍相邻的情况下)对繁殖可能较有帮助,未繁殖的那对会被先繁殖的感染刺激繁殖欲望与行为;繁殖期时相当具攻击性,饲主观察巢箱时须注意,以免惊吓到亲鸟或被咬伤,一次约产3颗蛋,孵化期26天,幼鸟约在55天时大部分羽毛长齐,在60-70天时开始会离开巢箱独立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麦瑟米伦氏鹦鹉 (Maximilian's Pionus)  

Pionus鹦鹉是亚马逊鹦鹉血缘最近的近亲,拥有安静、友善、个性稳定等特质,牠们体长虽不长但体格较一般的中型鹦鹉大一些,是非常理想的家居宠物鸟,而麦瑟米伦氏鹦鹉(鳞头)是Pionus家族中体型最大的种类,其温驯友善的个性与学话能力更是Pionus鹦鹉中最佳的种类,且破坏力不高,然而国内数目不多,人工繁殖鸟价位也不低,是这个属鹦鹉普遍度较低的主要因,麦瑟米伦氏鹦鹉于良好的照顾下寿命可有30-40年。

体长:29 -31cm(11.5-12 吋)

分布:分布地区相当广阔,包括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以及阿根廷北部等地区。

整体概述:

麦瑟米伦氏鹦鹉共有4种亚种,在国外鹦鹉养殖业中牠们也是此属鹦鹉中较常见的种类,也是很受欢迎的鹦鹉;在野外,牠们通常栖息于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干燥的森林低地与开阔的林地中,通常成对一小群聚集活动,在食物丰足的季节会有数百只聚集的情形,生性警觉不易靠近,觅食时相当安静,繁殖期多始于10或11月,一窝约产3-5颗蛋 。

饲养摘要:

笼养的麦瑟米伦氏鹦鹉十分安静,破坏力小,而且性情很稳定不会焦虑不安,适应环境后会很健壮,但还是得小心Pionus鹦鹉最怕的呼吸道霉菌感染,环境卫生的注意很重要,尤其在台湾湿热的夏季时分,饮食上可以多喂食一些蔬果类补充维他命A,因为Pionus鹦鹉特别需要足量的维他命A,,若缺乏维他命A会常导致消化系统、呼吸道与眼部的疾病,所以日常维他命A的摄取是很重要的,不要过度提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会造成牠们过度肥胖。

繁殖:

在国内成功的繁殖虽不<??欢?讯炔换岷芨撸?敝称诮ㄒ槎嗵峁└缓???麬与蛋白质的食物,牠们约在3-4岁时开始有繁殖能力,多在初春约3月多时进入繁殖期,在繁殖期中饲主宜多补充钙质来源,繁殖期时亲鸟有攻击性,尤其是有蛋或幼鸟在巢中时,不应时常打扰,母鸟一窝约生3-5颗卵,通常在第二颗或第三颗生下时才开始孵蛋,孵化期会持续26-27天,幼鸟在8-10周时羽毛长成,麦瑟米伦氏鹦鹉的幼鸟很好照顾,很快的会与主人相当亲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帽鹦鹉 (White-capped Pionus) 

白帽鹦鹉是最小的Pionus鹦鹉之一,但他们的个性却比其 他Pionus 属的鹦鹉坚强与勇敢,也比较活泼与外向,幼鸟时期头部是绿色的,会随着时间慢慢变白,牠 们与大部分Pionus鹦鹉一样,比较安静,性情也比较稳定 ,适合当家居宠物。

体长:24cm(9.5吋)

分布:分布于中美洲,由墨西哥至巴拿马的西岸地区。

整体概述:

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潮湿森林里,滨海地区 、农作物 区、 草原区、高山地区也是牠们活动与居住的地方,群居性 ,繁殖期外通常成对或一小群活动,有时也会聚集数百只, 族群数量因地而异,有些地区栖息地遭严重破坏、捕捉走私 出口、被当成农业害鸟消灭、常被 当地居民捕捉食用等原因,使部份 地区数量少,以哥斯达黎加的数量为最多。

饲养摘要:

新进的白帽鹦鹉有些较害羞,但很多人工繁殖鸟一点也不害羞,且相当不怕人与具侵略性,适应新环境快,日常饲养应补充足量的维他命A,建议时常提供多样的蔬果喂食,白帽鹦鹉是派尔诺斯鹦鹉中野生鸟比较多的种类,野生鸟适应力差,可能带病菌且死亡率高更不易繁殖。

繁殖:

牠们是Pionus鹦鹉中较容易繁殖的种类,如饲养成熟的人工繁殖鸟要繁殖成功不难,成鸟对于饲 主检查巢箱会显的不安与敏感,繁殖期间避免频繁的观察巢箱, 一窝约有4至5颗蛋,孵化期约26天,约60天后羽毛长成,一般来说亲鸟是尽责的父母,幼鸟多能受到良好的照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尚鹦鹉 (Monk Parakeet)

  和尚鹦鹉约有4种左右的亚种,牠们的生命力非常强韧,能耐严寒,而牠们的说话能力是中型鹦鹉中不错的种类之一,在全世界所有的鹦鹉中只有牠们与一些爱情鸟是自己筑巢繁殖的,手养的和尚鹦鹉十分可爱,喜欢亲近主人,市售多为野生鸟,近年来进口的野生鸟数量非常多,价格相当低下,和尚鹦鹉有许多种的变种-蓝色、白色、派落、黄色、肉桂色等,但是变种的价格比原生种贵很多, 仅有蓝色较常见,约有4种亚种。

体长:27-33cm(10.5-13吋)

分布:

分布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至巴塔哥尼亚间的安地斯山脉以东地区,包括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国家,许多逃脱和尚鹦鹉也在美国的加州、佛罗里达州、芝加哥、纽约等地及一些欧洲国家生存定居。

整体概述:

由于和尚鹦鹉的超强生命力,使得即使身处自然环境相差许多的非原生地也能顺利存活,以美国为例,许多逃脱后的和尚鹦鹉都在当地顺利的生存下来,而且由于牠们完全自己筑巢的本领使牠们不需树洞就可繁殖,而且十分多产,使得美国野外的和尚鹦哥越来越多,在都市经常筑巢在电线竿上,即使像芝加哥、纽约冬天如此严寒会下雪的气候,牠们也能安然生存,有鉴于此情形,美国农业局为了怕牠们过度繁殖成为破坏农作物的害鸟,特别制定了禁令,约有10个州左右不能饲养、贩卖、繁殖和尚鹦鹉,加州、乔治亚等等,有些州如要饲养需经过登记,并给予套上脚环,也有一些州只准许繁殖业者或鸟商有执照地繁殖与贩卖,但是并无发现牠们有明显地造成农产品的危害;在南美洲牠们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干燥开阔林地、有荆棘灌木丛与仙人掌的热带稀树草原、棕榈树林、农业耕作区等地区,常在树间与地上觅食,有时会与鸽子等其它种类的鸟一起觅食,群居性,大部分的和尚鹦鹉都将巢密集的筑在彼此附近,通常筑巢所需的树枝来自于灌木丛,牠们将巢穴做的非常大,进入巢穴后约分有3 个巢室,最里面的是下蛋育雏的巢室,公鸟则在最外面的巢室巡视保护牠们的巢穴,繁殖期在10-12月,通常产4-6颗蛋,也有1-11颗的纪录,常至农田觅食而造成农业损失 。

饲养摘要:

笼养的和尚鹦鹉生命力非常强韧,喜爱洗澡,有时非常吵杂,可成群饲养,由于啃咬力强,须提供新鲜树枝供啃咬,巢箱边缘最好加上坚硬的金属以防啃咬破坏 ,由于野生鸟非常多且便宜,所以不少人买来群养或是繁殖,即使是野生和尚也非常韧命,适应力很强,一些想要深入饲养培育和尚鹦鹉的人会多朝变种的颜色发展,因为原生种已过多且多为野生鸟。

繁殖:

和尚鹦鹉是容易繁殖的种类,适合入门者繁殖,全年均可繁殖,成群饲养繁殖的效果也不错,由于牠们能自己筑巢,如不用巢箱繁殖,须准备大量的树枝供牠们作巢,不过不用巢箱比较麻烦,幼鸟也不易移出手养,一窝约生4-8颗蛋,孵化期23-26天,8-10个星期羽毛长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腹鸚鵡 ( Purple-bellied Parrot )

紫腹鸚鵡是一種相當獨特的鸚鵡,他們不像大多數鸚鵡家族,他們只歸類為Triclaria 這個屬,此屬內並無其他成員與表親,只有紫腹鸚鵡這唯一成員;性別可由外表輕易判定,公鳥有著亮眼的紫藍色腹部而母鳥則全身呈綠色,體型約與派爾諾斯鸚鵡(Pionus)相仿,嘴部呈少見的灰白色,叫聲不像其他鸚鵡般吵雜難聽,較為悅耳與清脆,也較為安靜;紫腹鸚鵡為國內與國際間都相當少見的稀有種類,人工圈養的數量非常少,人工繁殖鳥也相當地少見,國際鳥市的價位自然就居高不下,飼養上並不容易,也是因為這種鳥兒在各方面的資訊與籠養數量實在太少。

體長:30cm (12吋)

分佈:僅分佈於巴西境內東南部少部分零星地區。

整體概述:

紫腹鸚鵡身披亮綠色的顯眼毛色,尾羽長而渾圓,但雙翅卻略顯短小,在這個獨特的屬別中他們是唯一的成員,也無任何其他亞種;紫腹鸚鵡多成對或ㄧ小群一起活動,棲息於巴西境內的14個保護區內,覓食時會有較大數量的聚集,主要棲息在低海拔的潮濕山區與森林區內,常於近水源區的懸堐山谷間與高聳樹冠層間活動,有季節性遷徙的行為,約在每年的9月至1月間開始築巢繁殖,由於受到農場開發、農作物開墾、城區發展擴張以及少量的鳥市交易影響,紫腹鸚鵡的數量逐年減少中,也受到巴西政府的保護。

飼養摘要:

紫腹鸚鵡雖然是很特別與少見的鳥兒,但其飼養、繁殖、生態等各方面資訊都非常的缺乏,由於籠養數量少,所以並不容易掌握其生活、飲食與繁殖習性,飼養上也就不若其他鸚鵡般容易,新引進的鳥對食物、環境與天氣的適應力不佳,且特別敏感,野生紫腹更難適應環境,甚至不易存活;紫腹鸚鵡生性安靜叫聲悅耳是ㄧ大優點,個性沉著,宜提供較寬敞的鳥舍供其有足夠的活動量,飲食上需均衡,蔬果是重點因素之ㄧ,宜天天餵食。

繁殖:

繁殖成果少且相關資訊極為缺乏,購買國外人工繁殖鳥非常昂貴,但繁殖成功機率上比野生鳥高很多,且健康情形與適應力會好很多,紫腹鸚鵡喜歡較隱密安全的巢箱來築巢繁殖,所以所提供之巢箱高度宜較深些(60cm以上佳),而長與寬皆約30cm即可,每次繁殖約產3-5顆蛋,多時至6顆但並不常見,孵化期約持續28日,雛鳥在2個月後羽毛長成且始離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头鹦鹉 (Blue-headed Pionus)  

蓝头鹦鹉是Pionus这类鹦鹉中最常见的品种之一,共有3 种相近的亚种,主要差异是头部蓝色的深浅与分布面积多寡,这类鹦鹉十分安静,而手养鸟也很驯服与乖巧,这个属的鹦鹉在台湾数量不多,幼鸟也少见,大部分人工繁殖的Pionus鹦鹉售价都不低,但Pionus鹦鹉比其它鹦鹉更容易感染由霉菌所引起的真菌病(Aspergillosis),感染呼吸系统而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感染这种病死亡的机率高,饲养上需多加注意,公母外表无明显差异,有些可藉由眼圈形状来判断,公鸟的较圆,母鸟则较呈椭圆状,但要确定还是得经由DNA鉴定或外科内视镜手术;手养鸟的蓝头鹦鹉是很漂亮很有魅力且很理想的宠物鹦鹉,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母鸟的个性更是甜美亲人。

体长:27cm(10.5吋)

分布:从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一直分布到南美洲的玻利维亚与巴西。

整体概述:

主要发现栖息于热带雨林、草原、落叶林及一些亚热带的农作区、农场、等海拔1500m以下的低地内,繁殖期外通常群居,在栖息的树上或食物充足的地方常聚集大批的族群,夜间休息时则是小群栖息在树顶上,通常在树梢间觅食,偶尔也会到玉米田吃农作物,导致农业损失,除了部分地区,牠们在当地算是常见的鸟类,繁殖期因地而异,巴拿马2-4月、哥伦比亚2-5月、委内瑞拉2月、崔纳德3、10月、厄瓜多2-5月,窝卵数约2-4颗。

饲养摘要:

刚引进的蓝头鹦鹉很害羞,尤其台湾进口的蓝头鹦鹉大多是野生鸟,死亡率高,易紧迫,适应力非常差,繁殖机率极低,但是人工繁殖鸟强健许多,易适应环境,好好注意饮食及环境卫生饲养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这类鹦鹉容易因霉菌感染呼疾道疾病,饲养上难度较同科鹦鹉困难一些,pPionus鹦鹉在营养需求方面应求均衡,尤其是对维他命A的需求特别多也重要,Pionus鹦鹉若缺乏维他命A会常导致消化系统、呼吸道与眼部的疾病,尤其是繁殖期间维他命A更是必须充足。

繁殖:

蓝头鹦鹉在欧洲的鹦鹉养殖中是最常被繁殖的种类,主要是因为早期进口的数量比其它同属鹦鹉都来的多,牠们不需太大的鸟舍即可繁殖,不过建议用较大笼子对牠们比较好,也会让牠们更健康、自在;繁殖难度较其同属的Pionus鹦鹉高一些,购买繁殖配对成鸟或繁殖过的成鸟来繁殖应该会较快见到成果,一窝约有 3-5颗蛋,孵化期约26天,羽毛长成约70天;蓝头鹦鹉幼鸟生性较沉稳、安静,是很受欢迎的宠物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翅&白翅鹦鹉 (Canary-winged & White-winged Parakeet) 

黄翅鹦哥共有3种亚种-黄翅鹦鹉(Canary-winged Parakeet)、白翅鹦鹉(White-winged Parakeet)、班氏鹦鹉(Behn';s Parakeet),外表都很相似,是很美丽的鹦鹉,偶尔会吵闹,喜爱与人亲近,是好奇与爱玩耍的小型鹦鹉,但成鸟较为害羞。

体长:22-25cm(8.5-10 吋)

分布:

分布地区很广,栖息在南美洲安地斯山以东地区,包括巴西的亚马逊盆地、玻利维亚、巴拉圭、哥伦比亚、厄瓜多、秘鲁及阿根廷。

整体概述:

牠们栖息在各种不同自然型态的地区,开阔的热带草原、潮湿的雨 林、季节性的森林、都市中的公园等都是牠们经常栖息与活动的地方,群居性,通常成一小群活动,偶尔在栖息处会大群地聚集,群聚在一起时通常很吵杂,绿色的体羽提供了良好的保护色,筑巢于树洞中,繁殖期约在5-7月;黄翅 鹦鹉的体色较白翅鹦鹉体色淡,呈淡绿色,黄翅鹦鹉一般来说是比较常见的。

饲养摘要:

牠们算是中度吵杂的鹦鹉,但是有时一聒噪起来也是挺刺耳的,国内大部分是野生鸟,而且每次进口数量可能非常多,要多注意不要买到野生鸟,人工繁殖鸟很快能适应新环境,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健康 ,这属鹦鹉的饲养方式相近于小型锥尾鹦鹉,其笼舍与巢箱规格可相仿,喂食上以种子饲料为主,蔬果、坚果等等各类食物也都建议常喂食,可以经常给予沐浴保持羽毛光泽,若一次饲养多对可能会相当吵杂,一对鸣叫时其它的可能会跟着一起叫,宜评估自身环境再饲养。

繁殖:

繁殖这类鹦鹉并不常见,有可能是因为许多繁殖者以群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导致成果不彰,成对分开繁殖的效果应较好,因为可能一对成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较能刺激牠们繁殖,对巢箱的检查较为敏感,一窝约产3-6颗蛋,孵化期约需22-24天,7-8个星期后羽毛长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腹凯克 (White-bellied Caique)

白腹凯克(金头凯克)在国内外的数量都比黑头凯克少,价钱也比较高,外表、体型、行为都与黑腹凯克非常相似(除了头部与喙部的颜色以外),分布地区不如黑头凯克来的广,有3种亚种,外表差异不大;白腹凯克与黑头凯克在国外的价格都与一些中大型鹦鹉一样高,与黑头凯克一样牠们的个性非常顽皮爱玩且好奇,非常受人喜爱,很适合作宠物鸟,幼鸟与成鸟在台湾的数量都很少,能学会几句简单的话。

体长:23cm(9 吋)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马逊河流域,巴西、玻利维亚北部、厄瓜多东部、秘鲁都是牠们的栖息地。

整体概述:

白腹凯克的幼鸟看似黑头凯克,因为幼鸟的头部有黑色的羽毛,黑色羽毛的分布较不像黑头凯克的密集与黝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而变成美丽的橘黄色,腹部也会在2至3岁时变成纯白色;栖息在靠近水源区的低地雨林内,在其分布区南方的干燥森林也有牠们的族群,行为与黑头凯克非常类似,繁殖季外常成对或小群群集活动,在当地属于常见的鸟类,但栖息地严重破坏使数量正明显下降中,繁殖期约在1月,常筑巢于30m的高树上,窝卵数约为2-4颗 。

饲养摘要:

笼养的白腹凯克偶尔会发出尖锐刺耳的叫声,但不会太吵杂,野生鸟不多,个性相当活泼与好奇,啃咬力强,须提供新鲜树枝或玩具等东西供牠们啃咬,只能与同类饲养在一起;如欲细分白腹凯克的亚种可分为3种 ─ 白腹凯克(Pionites l. leucogaster,也就是上图所示的绿脚种,数量比较稀少,价位高)、黄腿凯克(Pionites l. xanthomeria)还有黄尾凯克(Pionites l. xanthurus,数量更稀少,价位更高);适应环境后大多很强健,外表非常的可爱与讨人喜欢,喜爱沐浴,饮食上除了一般坚果/种子混合饲料为主食外,蔬果、蛋食品、维他命等等也都须定时定量喂食。

繁殖:

白腹凯克的繁殖并不如黑头凯克常见,有些公鸟繁殖期时会对母鸟有攻击性,繁殖期多在1月至6月间,繁殖期时一天会交配数次,3、4个礼拜后母鸟会开始下蛋,在第一颗生下的前7至10天母鸟的腹部会明显地胀大,一窝通常生2-3颗蛋,孵化期约24-26天,白腹凯克的幼鸟的成长速度很慢,比大部分的鹦鹉幼鸟都慢,30-40天大时才会开始生出毛管,羽毛长成约70-80天, 90天后离巢;与黑头凯克一样,多对繁殖(成对饲养)会互相感染繁殖气氛,一对有巢态后进入繁殖阶段,之后其它对会陆续跟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洋鹦哥 (Pacific Parakeet)

太平洋鹦哥是常见的南美洲小鹦鹉,从小养起可成为有趣的宠物,牠们体型虽小,但是胆子却很大,不怕任何人与事物,有些公鸟只让主人触摸接触,排拒陌生人,母鸟则较易和他人亲近,最好自幼就好好做好互动,虽然大部分的太平洋鹦哥是很可爱的宠物,但有一些容易起忌妒心,性情不稳定或繁殖期具攻击性等行为,市面上也有多种不同颜色的变种。

体长:13cm(5吋)

分布:从厄瓜多西部至秘鲁西北部境内安地斯山脉旁的太平洋沿岸地区。

整体概述:

主要栖息在干燥的林地,如荆棘灌木丛、落叶性森林、香蕉与芒果园等从海平线至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繁殖期外通常4-10只左右成群活动,在觅食区有时也会聚集数百只,天然食物有种子、浆果、水果、仙人掌的果实等,筑巢于树洞里,通常在1-5月间进入繁殖季,窝卵数约4-6颗,有时一次连续扶养两窝 。

饲养摘要:

太平洋鹦哥是安静的鹦鹉,刚买的鸟儿较害羞,但能很快适应新环境,不宜在温差过大或寒冬中引进饲养,他们和爱情鸟等小型鹦鹉比起来脆弱一些,对其他的小鹦鹉有侵略性,如一直关在小笼子中易变的肥胖,喜 欢洗澡。

繁殖:

难度不高,建议成对分开繁殖,全年都可繁殖,通常 一窝产4-6颗卵,孵化期20-22天,羽毛长成需4-5星期,幼鸟约于10个月后就成熟了,但是至少等到他们 2岁时在让他们繁殖会比较理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亚拉鹦鹉 ( Sierra Parakeet )

西亚拉鹦鹉(天王星)是 近来颇受欢迎与瞩目的小型鹦鹉,外表相当可爱美丽,他们与横斑鹦鹉、高山鹦鹉等小型鹦鹉同属(Bolborhynchus ),这属鹦鹉除了横斑鹦鹉外都相当少见,也都拥有可爱、安静、声音悦耳等迷人特质,虽然西亚拉鹦鹉最近有零星的数量引进,但整体来说在台湾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上仍属少见,价位自然不低,其相关信息也就相当少。

体长:20cm (8 吋)

分布:栖息于南美安地斯山脉高山区,从波利维亚南方至阿根廷北部是主要分布范围,智利可能也有少数族群分布。

整体概述:

西亚拉鹦鹉性别在外表下并无明显差异,还是以DNA鉴定与内视镜鉴定会比较精准,但公鸟的羽色整体来说较亮,头部呈较黑,胸部颜色较亮且带点蓝色,主要栖地是在海拔1800-3500m高的高山地区,多栖息于干燥的山丘、深谷灌木丛区或林地里,在茂盛的森林区与农作区也可见其踪迹,常成群出现于水边活动,叫声尖细并不吵杂,所以并不引人注意,也常成群与地面上活动及觅食,在原栖地其族群有着稳定的数量;野外食物主要包括了浆果类、蔬果、嫩芽、草本种子等等,发现的筑巢地点通常于河岸洞穴、建筑物裂缝、石缝里,繁殖期始于11月,一次繁殖通常4-5颗卵产下。

饲养摘要:

虽近年来有零星几次进口纪录,但是数量都是相当少的,新引进的鸟儿如同一般小型鸟一样,不若中大型鹦鹉般强健,在温度、环境卫生、食物的控制上都需多加注意,刚开始能较为紧张害羞,但适应饲主及环境后即会变的稳定活泼,尤其是在大笼舍里会显得更加健康有活力,饮食如同一般小型鹦鹉,主要以混合小颗粒种子、谷物为主,瓜子量不宜过多,少量即可,建议日常搭配各种蔬菜水果喂养会更加理想,西亚拉鹦鹉相当安静温和,其可爱的动作与个性常常使人着迷,尤其是喜爱饲养不常见鸟种的鸟友,声音轻细悦耳,适合于都会区与居家饲养。

繁殖:

数量不多所以繁殖成果不多见,繁殖期时减少无谓的打扰,宜提高蔬果与高营养的饮食(蛋白质、钙质、维他命A、E等)的分量,巢箱使用一般小型鸟巢箱即可(20x20x30cm或类似规格如草原鹦鹉用巢箱),繁殖期多始于冬天,但全年都可能繁殖,一次约产4-7颗卵,孵化期约需24天,幼鸟6周龄左右羽毛长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