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鹦歌艳鹉

[求助] 请求2位版主把我这个贴全部删除,感谢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蓝紫金刚鹦鹉 (Hyacinth Macaw)  

蓝紫金刚是全世界最大的鹦鹉,牠美丽的外表及巨大的体型使得牠特别引人注目,牠与绿翅金刚一样,体型虽大但是却有着非常友善近人的性格,也是因为牠不凡的外貌,有许多被盗捕交易至宠物市场中,加上栖地破坏与巢穴不足,野外的蓝紫金刚只剩3000只左右,复育及保护野外的数量是现今最重要的工作。

体长:100cm-107cm(40-42吋)

分布:主要的族群分布在巴西北部,在玻利维亚的东部及巴拉圭北部也曾发现其踪迹。

整体概述:

喜爱活动于开阔的树林里,避开终年潮湿的森林,爱栖息于有丰富核果的棕榈树林中,通常成对或一小群活动,很少发现落单的蓝紫金刚独自活动,牠们配偶间的关系对彼此非常忠实,约于7月或12月时进入繁殖季节,通常一窝有2颗蛋,但通常只有一只会存活,原因在于亲鸟只尽力照顾第一只孵出的幼鸟,后来孵出的小蓝紫金刚无法和自己的兄弟或姊妹争食物,所以常死于脱水、体重下降等因素,而且有百分之四十的蛋会被乌鸦、犀鸟(巨嘴鸟)和一些森林中的哺乳动物所吃掉,更使牠们的数量无法上升,幼鸟约与父母亲生活半年至一年后会离开亲鸟,蓝紫金刚约于7岁时会组成家庭,然后繁殖;农业、畜牧业的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栖息地,盗捕鹦鹉的人觊觎牠们的高价位,而每年造成许多的蓝紫金刚不幸死亡,但是造成数量无法提升的主要原因有百分之95是因为栖息地破坏而衍生出的巢穴严重不足,这些种种的因素使得野外蓝紫金刚面临绝种的危机,现今有许多国际性的组织都致力于蓝紫金刚的保育工作,希望这些努力可使这些 出生于野外,属于野外的梦幻蓝色云朵能永远翱翔于牠们无边无际的天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之 一级保育类鹦鹉。

饲养摘要:

笼养的蓝紫金刚和其它大型金刚鹦鹉一样有时很吵杂,强而有力的巨喙啃咬力非常强劲,有时连牢固的笼舍都会被牠毁坏,破坏力非常强,须提供厚实的树枝供牠们啃咬,好奇心很强,很快能适应新环境与主人,适应环境后即非常健壮, 相当活泼好奇,人工繁殖手养鸟温驯且亲人,在欧美有很稳定的繁殖成果,也有许多地区能合法买卖人工繁殖鸟,当然价位通常不绯,但仍然广受欢迎。

繁殖:

野外的蓝紫金刚繁殖相当缓慢,通常3、4年只成功扶养一只后代长大,现今许多人工饲养的蓝紫金刚都是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时由野外捕捉的野生鸟,繁殖期间领域性会变的很强且有攻击性,牠们所需要平均窝卵数为2颗,通常第1颗生下后母鸟即开始孵蛋,孵化期约需26-28天,幼鸟生长的速度很快,幼鸟约在3个月大时羽毛长成,但是在大型金刚鹦鹉来说,但是人工繁殖的蓝紫金刚繁殖难度不是很高,也比一些大型金刚来的多产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头金刚鹦鹉 (Blue-headed Macaw)

在小型金刚鹦鹉中,最稀少、最不普及、身价最高的种类不外乎是知名度最低的神秘种类-蓝头金刚了,在90年代以前鹦鹉养殖界中人们对蓝头金刚所知极为有限,但自80年代起有合法到后来非法的走私鸟进口到欧洲后,其习性与相关信息才开始慢慢为养鸟业所熟知,所以其繁殖成果也多出现在欧洲,蓝头金刚其在野外处境相当艰难,由于他们栖地与分布小、盗捕情形严重、栖地破坏以及野外繁殖力低等种种因素,蓝头金刚的数量一直处于稀少且危险的地步,据悉野外现有 总数量约在100~200只上下,在高利润的盗捕贩卖至国际间恶行下(国际间价位相当高,欧洲繁殖场售价多在一万多美元以上),数量更是日益下降,牠们与一般金刚较为不同,其面部裸面部位呈灰黑色,但 幼鸟时期仍是呈现白色裸面(如下图),此一特征会随年纪增长而改变,近来华盛顿公约也再度针对数种鹦鹉种类作加强保育行动与落实的申令,而蓝头金刚则为其中一样重点鸟种,由此可见其稀有 及珍贵。

体长:42 cm (16 吋)

分布:包含了秘鲁东方、玻利维亚西北部以及巴西西部等地区。

整体概述:

蓝头金刚多被发现栖息于潮湿低地、长绿树林、丘陵地、河域旁与开放性森林区中,偶尔也在人类的村落或小镇被发现踪迹,群居性不强,大多两三只一起活动,常出现于集水区觅食与活动,牠们也是南美洲最不容易在野外看到的金刚鹦鹉之一,所以其自然生态以及野外族群的相关记载与数据相较于其它金刚鹦鹉少了许多,野外繁殖季始于春天 ;蓝头金刚被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的一级保育类鸟种。

饲养摘要:

蓝头金刚同于一般金刚鹦鹉,需要较高热量与多样化的食物种类来维持良好健康,坚果类、种子类、蔬果类都是必备的日常食物,搭配适量的高质量鸟饼干与维他命等营养添加剂会使牠们更加健康,人工繁殖的蓝头金刚容易驯服且相当健壮,适应力良好,与一般金刚鹦鹉一样很爱啃咬且破坏力强,饲养者多会提供树枝木材供其咬嚼,适当的洗澡会保持其羽毛色泽及健康,蓝头金刚适合养在较宽敞可供飞行的鸟舍里,饲养方式与同体型大小的金刚鹦鹉相去不远(如蓝翅、 栗额、红腹金刚等)。

繁殖:

蓝头金刚的繁殖成果是非常少见的,主要因素还是数量太少且多在欧洲地区,其价位高昂也是原因之一,笼养鸟繁殖季大多起于春天,一年可繁殖2次,有些亲鸟会全年繁殖,繁殖期时公鸟明显变的有攻击性与侵略性,繁殖者多使用一般木制直式巢箱(12x12x24),一窝约产2至4颗蛋,孵化期约26天,幼鸟约3个月后羽毛长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喋喋吸蜜鹦鹉 (Chattering Lory)

喋喋吸蜜鹦鹉(红猩猩)是吵杂的吸蜜鹦鹉,约有3种亚种,主要差异是牠们背上黄色羽毛散布的多寡,如果从小养起,跟大多数吸蜜鹦鹉一样,牠们会成为活泼爱玩耍的可爱宠物,模仿声音及人话的能力算是吸蜜鹦鹉中较不错的种类。

体长:30cm(12吋)

分布:分布在北摩鹿加群岛上

整体概述:

喋喋吸蜜鹦鹉在当地是常见的鹦鹉,牠们是一般印度尼西亚家庭中最常见的宠物鸟之一,近年来人为盗捕已使数量锐减;主要的栖息地是高地的森林地区,从人类居住的低地至海拔1300公尺的地区都有其踪迹,大多成对活动,飞行时会发出尖锐吵杂的叫声,可能有季节性迁徙的行为,繁殖期约在1月间 ,其原产地尚保有稳定的数量。

饲养摘要:

新进的鸟儿温差不宜过大,笼养鸟十分活泼与吵杂,很快可适应新环境及主人,喜爱洗澡,牠们对其他种类有攻击性,且个性上侵略性就较重,不宜与其它种类一起混养,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 ,可以适应夏日与寒流,日常蔬果的喂食相当重要,粪便主要为水状,环境宜常加清理。

繁殖:

选择一对人工繁殖的成鸟来饲养,其繁殖难度并不高,养,繁殖期间对饲主有攻击性,尽量避免时常开翻巢箱,一窝产2颗蛋,孵化期约26-28天,8-10 个星期羽毛长成,幼鸟最晚在羽毛长齐时就该移出巢箱外,若让牠们待在巢箱内太久会遭亲鸟攻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冠吸蜜鹦鹉 (Blue-crowned Lorikeet) 

蓝冠吸蜜鹦鹉的笼养数量在国际间很不普遍,体型小,公母无明显外观上差异,亦无相近的亚种,只生存于一些小海岛上,野外数量有逐年下降的隐忧。

体长:19 cm(7.5 吋)

分布:分布于南太平洋的斐济诸岛上。

整体概述:

蓝冠吸蜜鹦鹉在原生地算是普遍的鸟类,但近年可能因为鼠类的掠食而数量下滑;主要栖息在林地、棕榈椰林、海岸区、山区、农耕区等有花树的地区,有迁徙的习性,经常会飞行往返各小岛间,有群居性,通常3至6只或一小群约12只左右聚集活动,但繁殖期时多成对在一起,动作迅速敏捷且活跃,声音尖锐,主要以花蜜、花粉与像芒果这种软性水果为食;约于每年的6-8月开始繁殖期,主要以中空的腐朽枝干以及棕榈树洞为巢,一次约产1-2颗卵 。

饲养摘要:

蓝冠吸蜜鹦鹉非常小巧可爱,是少见的珍稀种类,人工饲养的数量很少,笼养鸟不太会吵,喜爱冲澡,最好不要在冬季引进饲养,对于环境卫生要求高,饲主应多加注意卫生以免发生疾病感染,刚饲养时较为敏感,对于温度、环境、食物需适应一段时间才会较稳定。

繁殖:

人工繁殖的资料相当有限,可以群养繁殖,但成对繁殖的效果较好,繁殖期间可补充一些动物性蛋白质,繁殖期间的过度人为干扰可能会导致幼鸟遭亲鸟杀死情形,不要时常开翻巢箱,欲繁殖成功最好能必免所有非必要的打扰,一次约产2颗蛋,约于23天左右时孵化,幼鸟羽毛长成约7-8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蓝纹吸蜜鹦鹉 (Blue-streaked Lory) 

蓝纹吸蜜鹦鹉(闪电)是台湾普遍的吸蜜鹦鹉,手养鸟乖巧听话,说话能力在吸蜜鹦鹉中算是较好的,适中的体型饲养方便,而且鲜艳的羽色十分美丽,是蛮受欢迎的吸蜜鹦鹉,所以牠们的数量也愈来愈多。

体长:31cm(12 吋)

分布:

源于印尼的塔尼巴群岛,后来有引进到凯群岛及大马岛上,而在凯群岛的蓝纹吸蜜鹦鹉似乎无法成功地繁衍生存,其族群已不复见。

整体概述:

虽然蓝纹吸蜜鹦鹉的数量不少,在台湾也常常可以见到,但是野外的盗捕行为与栖息地的破坏使他们的数量渐渐减少中,野生的吸蜜鹦鹉是最常被盗捕走私的鹦鹉之一,台湾贩卖野生吸蜜鹦鹉的鸟商比比皆是,通常野外如果抓到1000只,到目的地的国家后,约只有100只上下可存活,所以选择有信誉、爱护鹦鹉的商家是很重要的;蓝纹吸蜜鹦鹉在野外的生态纪录很少,大概栖息在棕榈树林、红树林等地 。

饲养摘要:

人工繁殖的蓝纹吸蜜鹦鹉不大会吵,新引进的鸟儿较害羞,尤其是野生鸟, 宠物鸟活泼擅仿各类声音,常引人喜爱,可以定期给予日常沐浴,饲养处能有阳光照射比较理想,喂食上宜采吸蜜鹦鹉用粉状饲料与青菜水果喂食对牠们薄弱的消化系统及健康较为理想。

繁殖:

选择购买人工繁殖鸟,繁殖难度不高,常可见牠们的幼鸟,成对分开饲养繁殖,全年可生好几窝,一次产2颗蛋,孵化期约为26天,3个月后羽毛长成,之后再过2个星期幼鸟即会离巢,太晚将幼鸟移出可能会遭亲鸟攻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暗色吸蜜鹦鹉 (Dusky Lory) 

暗色吸蜜鹦鹉(琥珀)与杜凡波第氏吸蜜鹦鹉一样是外表较独特的吸蜜鹦鹉,长相也相似,这个种类约有3种不同色系的羽色,除了主要的深褐色外,头部、胸前的颜色有红色、橘色、黄色3种不同的颜色,通常颜色是因年龄、性别、产地而不同,公母无明显的外表差异,但是有个可以稍微用肉眼判别的方法是─ 公鸟的尾部上缘是呈红棕色,而母鸟是呈深蓝色。

体长:24-26cm(9.5-10.5吋)

分布:广布于新几内亚,沙拉瓦第、西巴布亚群岛等地。

整体概述:

群居性很强,常常大群的聚集,且发出吵闹的鸣叫声,非常倚赖花木的存在,花木的花蜜及花朵是牠们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觅食时非常吵杂且有侵略性;主要栖息在低地与海拔1500m山丘陵地,有时也出现在海拔2400m的地区,飞行的高度非常高,且在飞行时会发出很吵杂尖锐的叫声,所以很引人注意,喜爱在枝头间活跃地爬来爬去,主食为花蜜、昆虫与水果,常发现与彩虹吸蜜鹦鹉一块觅食, 野外繁殖期约在8-10月。

饲养摘要:

笼养的暗色吸蜜鹦鹉很活泼及吵杂,看见陌生人会发出尖叫声然后躲起来,刚饲养的成鸟表 现害羞,适应期较长,对其他种类的吸蜜鹦鹉有攻击性,虽然啃咬力不强,但可提供一些小树枝给牠们咬,牠们比其它的吸蜜鹦鹉更容易将笼舍弄得很脏乱,清理上可能较麻烦 ,建议常提供天然蔬菜与水果当成日常主食。

繁殖:

由于牠们侵略性很强,必须成对繁殖较理想,人工繁殖鸟的繁殖难度不高,一般人工繁殖鸟以橘红色系亚种较多,黄色系较少,巢箱可采直式箱,规格可参考深度约体长2至3倍深,长和宽约体常长度;一次产2颗卵,孵化期约需25天,约8至10星期后羽毛长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凡波第氏吸蜜鹦鹉 (Duivenbode's Lory)  

杜凡波第氏吸蜜鹦鹉(褐色吸蜜鹦鹉)的羽色与大部分的吸蜜鹦鹉不同,外型及羽色只有和暗色(琥珀)吸蜜鹦鹉(Dusky Lory)有点相似,算是较特殊的吸蜜鹦鹉,有2种亚种─ 杜凡波第氏吸蜜鹦鹉(Chalcopsitta d. duivenbodei)与纽曼氏褐色吸蜜鹦鹉(Chalcopsitta d. syringanuchalis),后者的头部与背部的羽色较深,有些带点深紫色的色泽,全球的数量约在5万只上下,而在国际间的鹦鹉养殖业中牠们是十分稀少的种类;手养幼鸟非常友善爱玩,相当亲近饲主,是美丽又适合当宠物鸟的吸蜜鹦鹉。

体长:31cm(12吋)

分布:栖息于新几内亚北部

整体概述:

主要生活在海拔200m以下的潮湿森林、森林边缘地带、海岸平原等低地内,通常成对或一群约6-8只一 起活动,常群聚在树顶上活动,也常和彩虹吸蜜鹦鹉聚集在开花的树上,其繁殖行为不甚清楚,繁殖期应该是在4月间 ,其栖地的破坏与盗捕至宠物市场严重地影响了整体数量。

饲养摘要:

笼养的杜凡波第氏吸蜜鹦鹉数量并不多,因为我们邻近东南亚,所以走私或进口进来的野生吸蜜一直很多,市场上多为野生鸟,吸蜜鹦鹉野生鸟是非常多,他们是活跃及吵杂的吸蜜鹦鹉,刚饲养的成鸟对人有提防心,适应环境后即变的强壮也会信任饲主,喜爱洗澡。

繁殖:

由于笼养数量很少,许多在国内见到的多为野生鸟,所以繁殖成功案例自然不常见,成对繁 殖效果应较佳,大约3月时进入繁殖期,繁殖期时公鸟变的较有攻击性,有人接近时会拍动双翅示警,母鸟开始会花大部分的时间待在巢中,一次产2颗蛋,有些母鸟在生下第2 颗蛋时才开始孵蛋,孵化期约24-26天,羽毛长成约3个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顶吸蜜鹦鹉 (Black-capped Lory)  

在国内黑顶吸蜜鹦鹉(黑头乙女)是常见的吸蜜鹦鹉,约有7种左右的亚种,市面上野生走私鸟不少,千万不能购买;手养鸟很乖顺,说话能力在吸蜜鹦鹉中算是较好的种类,有些相似的种类如黄兜吸蜜鹦鹉(Yellow-bibbed Lory)、紫颈吸蜜鹦鹉(Purple-naped Lory)、紫腹吸蜜鹦鹉(Purple-bellied Lory)以及白颈吸蜜鹦鹉(White-naped Lory)将另外分开介绍。

体长:约30-33cm(11.8-13 吋)

分布:从印尼新几内亚的艾利安爪哇开始,包括威吉欧岛、巴坦塔岛、沙拉瓦第岛、密苏岛等西巴布亚群岛,还有吉文克湾的拜克群岛、亚本岛 、密欧斯努岛等一直往东分布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东部。

整体概述:

分布广阔,包含了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岛的滨海地区及一些小岛上,内陆较少,喜爱栖息在森林及其边缘带,沼泽林地、开阔的林地及低丘陵地区也是主要活动范围,其普遍度依地方不同由普遍到一般普遍各异,全世界的总数量应该超过10万只, 成对或一小群聚集活动,天 然食物有花蜜、花粉、水果及昆虫等,筑巢于枯树洞内,公鸟求偶时会将身体往母鸟身体靠,双翅上下摆动而交尾,繁殖季约在5-10月间。

饲养摘要:

人工繁殖鸟十分活泼爱玩,且好奇心强,很快可适应新环境及主人,适应期时对低气温很敏感,最好不要低于23度,对其他种类有侵略性,尤其在繁殖期间时 ,擅仿人语及各类声响,可为生活中带来不少乐趣,是不错的宠物鸟,若无法或没时间每日供应蔬菜水果当主食,用吸蜜鹦鹉粉状饲料来当主食是必要且较为健康的正确喂食。

繁殖:

购买人工繁殖鸟,野生鸟易死亡且繁殖成功率极低,保持环境安静,使用规格30 x 30 x45 cm的厚实木板巢箱较佳, 入口约7cm,平均一窝产2颗蛋,孵化期 约26天,约3个月后羽毛长成,幼鸟约在11个星期后离巢;最好成对分开繁殖,因为侵略性很强,由于粪便水分多,所以巢箱中的木削或稻草等垫充物需时常更换,以保持环境卫生,对饲主的巢箱检查不会太敏感,但是非常容易发生繁殖期公母鸟打架不合的状况,应多加注意以免伤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鳞胸吸蜜鹦鹉 (Scaly-breasted Lorikeet)

鳞胸吸蜜鹦鹉(翡翠)是源于澳洲的美丽鹦鹉,生性好玩且友善,是十分适合当宠物鸟的种类,虽然在国内还不算十分常见,但是野外的鳞胸吸蜜鹦鹉是很普遍的吸蜜鹦鹉,全世界的数量超过10万只,在澳洲和纽西兰是最便宜的吸蜜鹦鹉种类之一;性别须经由DNA鉴定较为准确,但是一般来说公鸟的头部较大也较蓝;鳞胸吸蜜鹦鹉有多种的变种,但只有甘草色在鹦鹉养殖中被较稳定的繁殖。

体长:24cm(9.4 吋)

分布:分布在澳洲东部沿岸地区,北从约克角半岛,经昆士兰南至新南威尔斯,族群集中于东岸地区。

整体概述:

鳞胸吸蜜鹦鹉是有迁徙行为的鹦鹉,通常会随着食物的充足与否而有迁徙的行为,栖息地也非常多样性,包括各种海岸区的尤佳利树林、公园、沼泽区、都市、农作区等,在当地是很常见的鹦鹉,其行为与彩虹吸蜜鹦鹉相当类似,通常10多只或更多成群活动有时甚至数百只,常与彩虹吸蜜鹦鹉(史望森吸蜜鹦鹉)或麝香吸蜜鹦鹉(Musk Lorikeet)一起活动,鳞胸吸蜜鹦鹉在觅食与飞行时常因吵杂的叫声而引人注意;主要食物有花粉、花蜜、水果、昆虫、种子、浆果等,有时也会于谷物田内觅食而造成农业损害;在南部的繁殖期约始于7月底至8月初,北部约在5月,大都依降雨的情形而定,而且其繁殖期通常同于尤佳利树的开花季节,筑穴巢于中空树洞内,亲鸟会花6个星期准备巢,一窝产2-3蛋,平均约2颗蛋,3颗的情形很少见 。

饲养摘要:

由于是澳洲产的吸蜜鹦鹉,所以相对的来说很难有野生鸟,市场上大部分为人工繁殖鸟,笼养的鳞胸吸蜜鹦鹉是活泼健壮的鹦鹉,且对于新环境与饲主不会太敏感,个性友善,叫声不像一些吸蜜鹦鹉尖锐刺耳,性情也较稳定,比较不会容易 情绪兴奋或激动,喜爱沐浴。

繁殖:

鳞胸吸蜜鹦鹉约在1岁半后开始繁殖,但公鸟约在16-18个月大时成熟,母鸟约在20-24个月大时成熟,牠们对各种巢箱的规格接受度高,但有些不喜欢在太大的巢箱内繁殖,一窝产2颗蛋,孵化期约22至23天,但有时可能晚至28天,幼鸟约2个月后羽毛长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绿&麦耶氏吸蜜鹦鹉 (Yellow and Green & Meyer's Lorikeet)

与黄绿吸蜜鹦鹉血缘相近的亚种还有麦耶氏吸蜜鹦鹉,这两种种类在台湾都不常见,进口的人工繁殖鸟数量很少,牠们体型小,饲养上较节省空间,但有时会有点吵杂,手养幼鸟活泼亲人且很可爱。

体长:20cm(8 吋)

分布:牠们源于印尼的苏拉威西与苏拉群岛。

整体概述:

黄绿吸蜜鹦鹉与麦耶氏鹦鹉主要生存在低地与山区的热带雨林中,分布的海拔范围约从海拔500-2400m,但在开阔的林地与森林边缘区也有其踪影,栖息地与华丽吸蜜鹦鹉(奥兰多,Ornate Lorikeet)重迭,也常与其群集觅食与活动,繁殖期外时多成对或小群一起活动,警觉性高且怕人,群体聚集时会发出吵杂的叫声;主要食物有花蜜、花苞、花粉、水果,、种子等,野外的繁殖行为不详。

饲养摘要:

人工养殖的黄绿吸蜜鹦鹉与麦耶氏鹦鹉十分活泼,也很吵杂,但是体质敏感,过了适应期也有可能出现问题,尤其是对于低温与气温的骤变,野生鸟的死亡率自然会很高,如已经改变饮食(单吃谷物种子饲料) ,还是应该每日提供蔬果、吸蜜鹦鹉粉状饲料或蜂蜜等食物。     

繁殖:

繁殖这类小型吸蜜鹦鹉不需大型笼舍即可成功,即使是提供牠们与爱情鸟一样大的笼子与巢箱也能成功繁殖,繁殖期间若常检查巢箱或翻动、更换巢垫、木削,可能会导致亲鸟咬蛋或攻击幼鸟的情形,牠们约在1岁大时即可繁殖,一次产2颗蛋,孵化期约24天,幼鸟羽毛长成约需6-7星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