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荐][转帖]====世界鹦鹉种类资料大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1 00: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转帖]====世界鹦鹉种类资料大全====

[这个贴子最后由宏在 2004/11/23 10:08am 第 1 次编辑]

金肩&面罩鹦鹉 (Golden-shouldered & Hooded Parrot)           
   
金肩鹦鹉(上图)与面罩鹦鹉(胡迪氏, 下图)都是一级保育的澳洲长尾鹦鹉,野外数量都很稀少,野外的金肩鹦鹉更是已届濒临绝种的危机,由于农地开发等破坏栖息地的行为,而使草类种子等主食大量减少,加上一直有人暗中持续进行违法盗捕,使得这2 种稀有的鹦鹉数量日益减少,现今野外的金肩鹦鹉约有四个族群,每个族群约30-100只,数量极为稀少,世界总数量可能不超过500只,而面罩鹦鹉的全世界总数量约为1万5千只左右,但现在的野外数量也受到很大的威胁;这2种鹦鹉在台湾与国际间都不常见。
体长:
金肩鹦鹉 ─ 26cm(10.2 吋)
面罩鹦鹉 ─ 28cm(11吋)
分布:
金肩鹦鹉 ─ 零星地散布在澳洲约克角半岛和昆士兰北部。
面罩鹦鹉 ─ 分布在澳洲北省的北部地区。
整体概述:
金肩鹦鹉 ─ 牠们在1960年代中期到1970年时遭到大量的捕捉,而栖息地破坏使食物大为短缩、盗捕行为依旧存在,所以今日数量如此稀少,牠们除了繁殖期后会移居至红树林外,一般来说是属于定居性的鹦鹉,无明显的迁徙行为,平时多单独、成对或一小群家族成员一起活动,有时会聚集约30只左右,饮水与觅食的时间集中在早上与傍晚,在一天中较炎热的时候则待在树梢间休息,多在地上觅食,金肩鹦鹉大部分都在4-8月时繁殖,筑巢在地上的白蚁窝内,一窝约产5-7颗蛋,20天后孵化,幼鸟5周后羽毛长成。
面罩鹦鹉 ─ 主要栖息在干燥的开阔林地,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但在繁殖期后(约9月时)经常可发现约100只左右群集觅食,食物主要是各种草类种子,在地上觅食,有时会在路边看见正在觅食的面罩鹦鹉,中午炎热时待在树上休息,母鸟通常在潮湿的季节结束时(约1月底至4月中)下蛋,窝卵数约2-6颗,孵化期约20天,幼鸟5 周后羽毛长成。
这2种鹦鹉都应该只由有经验的繁殖者或保育机构饲养繁殖,牠们对其它种类甚至同类都十分具攻击性与侵略性,必须成对分开饲养,生性活泼但不吵杂,喜爱洗澡,对于寒冷与潮湿的天气较为敏感,饲主在牠们的适应阶段须多加留意,须定期为牠们除虫,以防寄生虫感染,食物上大致同于一般的草原鹦鹉(Neophema),主要以各类混合种子为主食,再搭配谷物、小米栗、各种鲜的水果及绿色蔬菜;金肩与面罩鹦鹉都是华盛顿公约附录一之一级保育类鹦鹉,需要靠保育以及人工繁殖来复育这些稀少的鹦鹉,使牠们免于消失在野外甚至绝种的危机。      
繁殖:
金肩鹦鹉与面罩鹦鹉的繁殖并不容易,繁殖期时都十分具侵略性,必须成对饲养繁殖,母鸟在孵雏期间或幼鸟孵出后常常离开巢箱,有时会导致胎死蛋中或幼鸟冷死,有些母鸟有可能会在蛋孵出后几小时即离巢,这些情形应特别注意,饲主最好在巢箱外加装保暖设施,一窝约产4-6颗蛋,孵化期约19-20天,约5星期后幼鸟羽毛长成,7周大时即能独立活动,不能让幼鸟待在巢内太久,4周大前就须抓出手养,因为公鸟会对幼鸟很有攻击性。
photo_p_80_2_1101175669.jpg
Hooded01_110117567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1 00: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转帖]====世界鹦鹉种类资料大全====

[这个贴子最后由宏在 2004/11/23 10:15am 第 1 次编辑]

红腰鹦鹉 (Red-rumped Parrot)           
  
红腰鹦鹉(美声)是台湾国内最普遍的澳洲长尾鹦鹉之一,价格合理,天性友善,繁殖容易,很适合一般人饲养,红腰鹦鹉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变种,虽然原生种价格便宜,但有些罕见的变种一对有时要数万元,一般市面上黄化的变种较常见,牠们对其他种类没有攻击性,叫声悦耳不吵人,对人友善且比草原鹦鹉(Grass Parrakeet,Neophema)更容易照顾,手养鸟是很不错的宠物鸟;共有2种亚种。
体长:约25-27cm(9.8-10.6 吋)
分布:澳洲东南部,主要栖息在新南威尔斯与维多利亚,还包括了昆士兰南部与南澳大利亚东部及东南部。
整体概述:
红腰鹦鹉在当地是十分常见的鹦鹉,所分布的区域北部及昆士兰南部到新南威尔斯沿岸地区的数量皆有很稳定的成长,而农地的开发似乎没对牠们的生态造成负面的冲击,食物来源的增加反而使其受惠,全世界的数量在20万只以上;红腰鹦鹉偏好栖息在海拔1000m以下,年雨量低于800公厘,开阔且靠近河流边的林地、草原、农地等区域,红树林、公园、郊外、高尔夫球场也常可看见牠们的踪迹,平时成对或小群聚集活动,繁殖期外常聚集超过100只的族群,主要在地上觅食,也会至树上或灌木丛中找寻食物,牠们的主要食物有各种草类种子、嫩芽、树叶、花朵及谷物,红腰鹦鹉约在7-1月间进入繁殖期,公鸟求偶时会有摆动尾巴,晃动头部,拍动翅膀以及喂食母鸟等动作出现,筑巢于树洞中,窝卵数约在4-5颗之间,有时2-8颗,约20天后孵化,雏鸟约6周后羽毛长成;母鸟羽色较暗较单调,主要为灰绿色,腰部没有红羽,缺少头部的蓝色羽毛与腹部的黄羽;人为饲养的红腰鹦鹉安静不吵杂,十分活泼, 繁殖期外可与其它种类一起饲养,即使在笼舍内也喜欢到地面上活动,可以经常帮牠们沐浴或喷水,建议定期做驱虫的工作。
繁殖:
在台湾红腰鹦鹉的繁殖算蛮普遍的,难度低,适合初对鹦鹉繁殖有兴趣的朋友,成对繁殖效果较为良好,有许多人喜爱将红腰鹦鹉当作代理养父母,因为牠们通常能够尽职地将其它鸟的蛋孵出,并且尽责的养育别人的雏鸟,是很好的"代理父母",一窝约产4-6颗蛋,孵化期19-20天,幼鸟约1个月后羽毛长成,由于幼鸟如在巢内待太久可能会受公鸟攻击,所以最晚4周大时就需移出巢箱外。
Redrumped20Parro_1101176122.jpg
RedrumpedParrots_110117613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1 00: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转帖]====世界鹦鹉种类资料大全====

[这个贴子最后由宏在 2004/11/23 11:30am 第 1 次编辑]

鲜红胸鹦鹉 (Scarlet-cheasted Parrot)           
   
在野外的澳洲草原鹦鹉(Grass Parakeet,Neophema)中,鲜红胸鹦鹉(光辉)是属于数量稀少的种类,然而笼养的数量也很少,澳洲人工饲养的数量约只有1万只,野外的数量更是只介于5千只至1万只上下;牠们是相当温驯的草原鹦鹉,不太怕人,常可接近观察或喂食,母鸟的羽色较暗,公鸟胸前有鲜红色的羽毛,母鸟则无,幼鸟约于在4个月大时羽毛的颜色就很接近成鸟,但须2年才能有成鸟般鲜艳亮丽的羽色,有多种颜色的变种。
体长:20cm(7.8 吋)
分布:分布面积广大,栖息在澳洲中南部,范围东从昆士兰的西南部、新南威尔斯西部、维多利亚西北部经北省南部与南澳大利亚,西至西澳大利亚东南部。
整体概述:
鲜红胸鹦鹉主要栖息在干燥的澳洲内陆地区,喜爱在开阔的林地及草原活动,平时多成对或10-20只成群活动与觅食,主要以草类种子为食,大部分都在地面上觅食,觅食时十分安静,牠们鲜少到水源区喝水,因为所需的水分主要都由露水或植物中的水分获得,有季节性的迁徙行为;繁殖期主要介于8月至1月间,但可能发生在任何季节,通常好几对会一起筑巢在同一颗树上,而彼此的巢穴距离都很相近, 牠们偏爱筑巢于尤佳利树的树洞中,以小树枝、树叶、羽毛、木屑铺于洞穴中,一窝产3-6颗蛋,母鸟只有被公鸟喂食的时候才会离巢,孵化期约18天,30天后羽毛长成;笼养鸟叫声柔和悦耳,不会吵人,刚饲养时对于寒冷与潮湿的天气较敏感,很快能适应新环境及饲主,饲主最好能定期地为牠们除虫,与一般草原鹦鹉一样,牠们也喜欢到地面上活动,食物的供应主要以各种混合种子与谷物为主,新鲜的青菜水果也应适量供应。
繁殖:  
成对繁殖效果较佳,繁殖难度不高,整年都能繁殖,一窝通常产4-5颗蛋,孵化期约18-19天,幼鸟约4周大时羽毛长成,7-8周时即会离巢独立活动,若将幼鸟抓出手养,一年可望能繁殖好几窝。
denny_29_1101180590.jpg
benny00_1_110118060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1 00: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转帖]====世界鹦鹉种类资料大全====

[这个贴子最后由宏在 2004/11/23 11:35am 第 1 次编辑]

柏克氏鹦鹉 (Bourke';s Parrot)         
   
伯克氏鹦鹉(秋草)是常见且可爱的草原鹦鹉,安静、温和与友善的个性很适合做为家庭宠物,体型约和一般大头(虎皮鹦鹉)一样大,容易饲养与繁殖,个性相当温驯与和善,声音柔细悦耳,能和平地与其它体型差距不大的鸟类共处,是入门者相当理想的选择;别于一般草原鹦鹉(Neophema),牠们是唯一主要羽色非绿色的种类,而且无法与同属的鹦鹉杂交,母鸟前额的蓝色羽毛明显较公鸟少,翅上的蓝色分布较少,喉部粉红色较少,母鸟的体型与头部也比公鸟小,幼鸟的约在8个月大时羽色会发展至成鸟一样,牠们养鸟业中已发展出许多不同颜色的美丽变种。
体长:19-22cm (7-8.5吋)
分布:分布地区从昆士兰西南部深入新南威尔斯西部地区经澳洲中部一直到西澳大利亚的最北部及一些内陆地区。
整体概述:
在30年代时,伯克氏鹦鹉的数量曾一度危急,但在今日是常见的鹦鹉,常可于相思树林、尤佳利树林、灌木丛与一些河边的林地中发现牠们的踪迹,通常都是成对或一小群一起活动,但在长期干旱时会有大群甚至上千只聚集在水源地的情形,一般都在晨昏时刻觅食,主要在地上找寻各类草类种子与嫩芽为食,在天亮前与日落后才会到水源区喝水,日落后会开始显得比较活跃;繁殖季节大约在8月至12月间,喜爱筑巢在1至3公尺高的树洞内,雄鸟求偶时会贴近母鸟拍打双翼与摇动尾巴,母鸟一窝产4至6 颗蛋,幼鸟约18天后孵化,母鸟育雏期间一天只会离开巢穴一 次让公鸟喂食,幼鸟约4周后羽毛长成;伯克氏鹦鹉是容易照料的鹦鹉,很快即能适应周遭环境与天气,而且适应之后会相当强壮,但仍需防范太冷与过度潮湿的气候变化,牠们喜欢飞行,最好能饲养在大的笼子内或是鸟舍中,由于生性温和友善,可以与其它体型相当不具攻击性的种类一起饲养于较大的笼舍里面,笼养鸟安静,没什么破坏力,傍晚时会显的较活泼一点 ,由于牠们喜欢待在地面上所以定期的除虫措施会对其健康较有帮助。
繁殖:
繁殖伯克氏鹦鹉很容易,牠们是相当良好称职的父母亲,所以也常 被用来当代理父母来孵化养育其它种类的幼雏,非专业繁殖者不建议使用群养繁殖的方法;牠们相当地多产,刚刚抚育完一窝幼鸟后很快会开始准备下一胎,所以须小心观察有无难产的现象,繁殖期间可多提供一些蛋类食物、蔬果与一些谷类食物,可使用规格20 x 20 x 30 -35cm 的巢箱,母鸟一次约生下3-6 颗蛋,孵化期18天,幼鸟约在4周后羽毛长成离巢,但仍会被公鸟继续喂食两个星期。
bourke1_1101180877.jpg
01455_2_110118089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1 00: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转帖]====世界鹦鹉种类资料大全====

[这个贴子最后由宏在 2004/11/23 11:06am 第 1 次编辑]

林肯港鹦鹉 (Port Lincoln Parrot)         
   
这个种类共由3种亚种组成─ 林肯港鹦鹉(林肯,Barnardius z. zonarius)、淡色林肯港鹦鹉(Barnardius z. occidentalis)与二十八鹦鹉(二十八草,Barnardius z. semitorquatus),二十八鹦鹉的喙部与体型最大,腹部呈绿色不像其它两种有鲜黄色的腹部,淡色林肯港鹦鹉体型最小,体色较淡也较不鲜艳;母鸟的头部、喙部均较公鸟小,身体的羽色亦较淡,在野外或是笼中都不静,在野外各亚种间偶有杂交的情形,若自幼鸟养起可成为不错的宠物,也可学会吹口哨;在1993年时作的数量估计,全球总数约有10万只,国内与国际间的饲养情形并不普遍。
体长:依亚种不同约36-40cm(14-15.7 吋)
分布:广布于澳洲西部、中部及南部。
整体概述:
牠们大多栖息在干燥的地区,由于分布地区广,其所栖息的地区包括了开阔的尤加利树林、灌木丛、农地果园、海岸地区、沙漠区、郊外、公园等,但是二十八鹦鹉对栖地的要求较有限制,牠们偏好栖息在海岸边的尤加利森林;包括林肯港鹦鹉在内的三种亚种都是群集性强的种类,经常成对或群体一起活动或觅食,且十分吵杂,牠们大多在地上觅食,食物包含了花蜜、草类种子、水果、花、昆虫等等,有时会因对农作物造成损失而被猎杀,在澳洲北部的族群会有季节性的迁徙;牠们在6月至2月间会开始筑巢(北部的族群则较早),繁殖期间很具领域性, 通常会由母鸟挑选巢穴,而且大多选择在近水源区较高的尤加利树上,一窝产5-7颗蛋,约19天后孵化,前一个星期由母鸟独自喂食雏鸟,之后公鸟也会加入喂食,幼鸟约会在4周后离开巢穴,但还是会与亲鸟一起生活一段时间;笼养的林肯港鹦鹉十分强壮,咬合力强,最好提供坚固的鸟舍和巢箱,提供玩具或新鲜树枝供其啃咬,将牠们饲养于笼子内是十分不理想的,应该饲养于大的笼舍内,由于公鸟相当有侵略性,所以成对饲养较为理想;林肯港鹦鹉与二十八草鹦鹉的变种数量相当地稀少。
繁殖:
繁殖上并不容易,而且在小的笼内繁殖更是效果不彰,在大的笼舍中则是成功机率较大,为防止啃咬破坏巢箱最好提供牠们坚固的巢箱或者将其外挂于笼舍外,以天然中空的树木作巢穴效果也会较好,而若使用一般巢箱深度必须够深(至少70公分以上),牠们约在2岁时性成熟,并不建议太早让牠们繁殖,繁殖季约始于春天,但有可能更早 ,一窝约产4-7颗蛋(通常为5颗),孵化期约20 -22天,孵出后前10至14天由母鸟单独喂雏,之后公鸟也会加入喂食幼鸟的行列,幼鸟约于5周后羽毛长 成。                     
00000005398_1101179156.jpg
bird_parrot_110117916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1 00: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转帖]====世界鹦鹉种类资料大全====

[这个贴子最后由宏在 2004/11/23 11:14am 第 1 次编辑]

纽西兰鹦鹉(澳洲、纽西兰)
黄额鹦鹉 (Yellow-fronted Kakariki)         
   
除了头部黄色的羽毛外,与红额鹦鹉并无外表上的差别,有些分布地区与红额鹦鹉重叠,体型则较小,共有2种亚种,在野外有时会与红额鹦鹉杂交,其后代的头部颜色会呈橘黄色。
体长:23-25cm(9-10吋)
分布:分布在纽西兰本岛的南岛和北岛上,及其附近邻近的岛屿上。
整体概述:
在纽西兰本岛上主要栖息在山地的茂密森林内,一般来说,栖息地的海拔均较红额鹦鹉高,也比较喜爱在灌木丛中活动,较少出现在红额鹦鹉喜爱的开阔地区,通常成对或一小群一起活动,不像红额鹦鹉喜欢在地上觅食、活动,牠们则是较爱待在树上,天然食物包含了嫩芽、浆果、花瓣、种子、昆虫等,牠们似乎比红额鹦鹉更需要食用昆虫,繁殖行为同于红额鹦鹉,10-12月时繁殖,一窝5-9颗蛋;人工饲养的黄额鹦鹉不会吵杂,很快的就能适应环境及主人,啃咬力小,不过有可能发生原因不明的突然性死亡,提供混合种子、小米、榖物、蔬果等食物,也可使用矿物质与维他命的添加剂,在春天和秋天时维他命C 的提供需增加,尽量不要让牠们过早繁殖。
繁殖:
与红额鹦鹉一样,容易繁殖,繁殖欲望很高,4个月即成熟,但在一岁前不要让牠们繁殖,整年皆可繁殖,一窝可多至4-12颗卵,通常只有5、6颗,孵化期19-20天,羽毛长成约35天,在幼鸟独立时,母鸟即开准备下一窝,不要让母鸟过度繁殖,幼鸟应不宜太晚移出巢外,否则亲鸟有可能攻击幼鸟。
YellowcrownedPar_1101179676.jpg
springsittiche_110117968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1 00: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转帖]====世界鹦鹉种类资料大全====

[这个贴子最后由宏在 2004/11/23 11:24am 第 2 次编辑]

红额鹦鹉 (Red-fronted Kakariki)            
   
红额鹦鹉在市面上的价格较低,也有一些变种,除了合理的价位,安静与容易繁殖也是牠们的优点,可惜容易发生不明原因的死亡,幼鸟也有此情形;牠们不太怕人,很快的就能信任主人,约有8种亚种,可惜2种已经绝种 ,市面上已有多种变种-黄化、派落等。
体长:依亚种不同约26-32cm(10.25-12.5吋)
分布:纽西兰的南岛与北岛及周围的一些小岛
整体概述:
牠们的鸣叫声听起来很像羊的叫声,在纽西兰,牠们的数量已不多,纽西兰周围海岛的数量比纽西兰本岛多,主要栖息在本岛的森林及周围小岛内的开阔灌木丛与草地上,偏好在森林边缘地带与开阔的地区活动,繁殖期外的时间常常成对或一小群在树上或灌木丛中活动,经常在地上或靠近地上的地方觅食,有时群集在有泉水或水塘旁饮水洗浴;繁殖季节主要在10 至12月,但全年均可繁殖,筑巢于树洞中,在树木较稀少的纽西兰邻近岛屿的族群在树洞不足的情况下会筑巢在岩石裂缝与地洞内,一窝约产5颗卵;在欧洲移民还未到达纽西兰时,牠的数量很多,现在有些亚种的数量只剩数千只甚至数百只,而如今世界上的数量可能超过一万五千只,但常与黄额鹦鹉(Yellow-fronted Kakariki)混种,所以有部分不是纯种的红额鹦鹉,并不确定是否为华盛顿公约附录I 一级保育种类,有些资料是有注明为一级保育,有些没有。
繁殖:
繁殖成功率很高,约5个月即有生殖能力,但建议在完全成熟时(约1岁大时)再让牠们繁殖,一对成熟的成鸟通常繁殖的欲望很高,全年都可繁殖,一年可生好几窝,一窝可产4-9颗蛋,通常为5颗,孵化期19-20天,羽毛长成约35天,在幼鸟尚未离巢时,母鸟可能继续生第2窝甚至第3窝,不建议连续不停的繁殖,如果发生最好将幼鸟抓出巢手养 ,以减轻亲鸟的负担。
Redfronted20Para_1101180241.jpg
014v_110118025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3 15: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让我们分享,有更多的了解,你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4 17: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了很多东西!胜读十年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6 00: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以后受益良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