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1 14:2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2
西汉初期,在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广泛流行起来,而且有了专门用于熏香的熏炉,长沙马王堆汉墓就有陶制的熏炉和香茅出土。熏香在南方两广地区尤为盛行。汉代的熏炉甚至还传入了东南亚,在印尼苏门答腊就曾发现刻有西汉“初元四年”字样的陶炉。 香文化在汉代的快速发展,汉武帝有很大贡献。他在位期间大规模开边,遣使通西域,使战国时期初步形成的丝绸之路真正畅通起来,在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同时也便利了西域香料的传入。汉武帝本人似乎也很喜欢薰香,应是大大带动了汉代的用香风气。相传,“博山炉”(模拟仙境博山)就是汉武帝遣人制作的一种香炉。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通高26cm,炉盖铸成山峦状,炉座饰卷云纹,座把透雕三条欲腾出海面的蛟龙,龙头承托炉盘,炉盘上是挺拔峻峭的山峦,象征道家传说中的海上仙境“博山”,山间有神兽出没,虎豹奔走,灵猴戏耍,还有猎人追逐逃窜的野猪,另有小树点缀山色。
“博山炉”出现之后,香炉的使用与熏香的风习更加普遍。以至于汉代官员上朝也要随身佩香,向皇帝奏事还要口含鸡舌香。各地官吏、邻邦诸国则竞相进贡异香。
除了香炉,汉代还出现了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熏香的“熏笼”,以及能盖在被子里的“被中香炉”,即“熏球”(由两个半球形的镂空的金属片扣在一起,中央悬挂一个杯形的容器,在容器内可以焚烧香品,即使把香球拿在手里摇摆晃动,容器内的香品也不会倾洒出来。 熏炉、薰笼等香具也是汉代王墓中常见的随葬品。
两汉时期,随着香料品种的增多,人们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香品,而且已开始研究各种香料的作用和特点,并利用多种香料的配伍调合制造出特有的香气。可以说,已经出现了“香方”的概念。“香”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衍变,不再像过去那样仅指“单一香料”,而主要是指“由多种香料依香方调和而成的香品”,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合香”。从单品香料演进到多种香料的复合使用,这也是香品的一个重要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