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767|回复: 65

请大家品品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 14: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代陈去非

《焚香》


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



以下是我多年来在全国各地收到的老沉香和棋楠!!!

并收集了一些香道方面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请勿询价)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4: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4: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4: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4: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内容均为转载!

中国香道
中国香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

   香,灵动高贵而又朴实无华;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它陪伴着中华民族的历代英贤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风雨,走出了华夏文明光耀世界的灿烂历程。它启迪英才大德的灵感,濡养仁人志士的身心,架通人天智慧的金桥,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催化与促进。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竞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

   香,既能悠然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究其实,它出身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宋代陈去非的诗作《焚香》,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中国古人对香的评价: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

   人类之好香为天性使然,不过人们开始用香的确切时间已难于考证。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汉代时,香炉得到普遍使用,上层社会流行薰香、薰衣,也出现了调和多种香料的技术,香文化开始略具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文人阶层开始较多使用薰香。唐代时,香在诸多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宋代时,香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后,在元明清得到了保持与稳步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4: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2
是一串项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4: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4: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4: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多舛,香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巨大的阻抑,渐渐被局限在庙宇神坛之中。以至当今有很多人都将香视为宗教文化之一隅,甚而归入封建迷信的范畴,实为时代之遗憾。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香的记录……
  中国香文化历经千年风雨,留给民族与历史的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瞻念她在今日之气象,固然使人心生忧虑,但令人欣喜振奋的是,走过风云激荡的20世纪的中国人,正开始以更加清澈的目光审视传统文化的是非功过,对其精华灿烂报以更加睿智的热爱与珍惜;更有众多知香、好香、乐香的人们,兴味于传统文化的人们,共同关心着她的发展;而涉过千年之河的中国香文化,自当使人满怀信心,必能跨越一二波折,再次展示出迷人的光华。
  亦可相信,那不会是一个因循守旧、疏远时代的老人,而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玉树临风,超尘拔俗。
  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  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香文化的研究也应从多方入手,涉及一系列课题,如香文化的历史;香料的生产、炮制与配伍;香品的开发;香器(制香用的器物)与香具(用香时的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香与宗教;香与各类文化艺术作品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14: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