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pwzhangqian

[知识园地] 中国濒危鱼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08: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洱海老鱼头――大眼鲤

大眼鲤(Cyprinus (cyprinus) megalophthalmus)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俗称:老鱼头、壳子鱼、草壳鱼。英文名:Bigeye carp 。

  濒危等级:濒危。

  体形似鲤。背部不显著隆起。头大,宽而侧扁,头长约与体高等长。吻短钝。口端位,呈深弧形,上下颌约等长。须2或1对,吻须甚短小,或消失。眼大。鳞较大,侧线鳞35-37个。背、臀鳍均具后缘有细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背鳍稍前,背鳍外缘明显内凹;偶鳍均大。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2-3道沟纹。侧银灰色,腹部灰色,腹部白色。各鳍浅黄色。唇前缘黑色。侧线上方各鳞片后缘有新月形小黑斑。头侧和肩带处有银白色斑。

  生活在沿岸带的中上层水域,冬季在水较深的地方栖息。喜集群活动。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小鱼、虾及丝状藻等。产卵期为5-6月,产卵场主要在浅水地带水质清澈、底质为砾石处,产卵于水草上。一般体长70毫米左右个体性成熟。成鱼重达1公斤以上。

  大眼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洱海。

  大眼鲤个体不大,但肉味鲜美,为产区主要食用鱼类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洱海水位下降后,使原产卵场干涸或成沼泽,大量水草繁生,已不适宜大眼鲤产卵。再则长期的过量捕捞,且外来引入鱼类中的一些小型野杂鱼大量吞食其鱼卵,导致产量明显下降。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08: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洱海春鱼――大眼鲤

春鲤(Cyprinus (cyprinus) longipectoralis)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俗称:春鱼。英文名:Long pectoral carp , Longfin carp 。

  濒危等级:易危。

  体形似鲤。头较窄,长大于体高。吻尖长。口端位,上颌略长于下颌。须通常为2对,也有1对,吻须短小,常缺如。眼较大。背、臀鳍均具后缘有细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背鳍稍后,背鳍外缘显著内凹;胸鳍达到或超过腹鳍起点;腹、臀鳍均大。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3道沟纹。体背部青黑色,腹部白色。体侧上部鳞片具明显黑斑。背鳍与偶鳍浅黄略带红色,尾鳍浅红色。

  平时栖息于湖中敞水区。食性杂,主要摄食底栖寡毛类动物,也食昆虫、螺蛳、小型甲壳动物、水生植物等。达到性成熟的最小个体约为200毫米。产卵期在3-5月,较集中于4月,因产卵较早,故有春鱼之称。卵产于狐尾藻、马来眼子菜等水生植物上。

  春鲤为我国特有种,仅见于云南洱海。

  个体较大,历史上产量较多,为洱海主要经济鱼类之一。自29世纪70年代后期水位下降、酷渔滥捕和引种不当,造成春鲤的数量急剧下降,现已极少见到。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08: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大头鱼――大头鲤

大头鲤(Cyprinus (C.) pellegrini)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俗称:大头鱼,碌鱼(《澂江府志》)。英文名:Barbless carp 。

  濒危等级:易危。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体形似鲤。尾柄细长。头特别大而宽,头长大于体高和背鳍基长;头背宽而平坦。口阔且大,亚上位,弧形,口裂显著倾斜,口宽大于吻长。无须。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2-5道沟纹。鳃耙排列甚细密,在48个以上,其长度超过鳃丝长。鳞大,侧线鳞34-37个。背鳍和臀鳍均具带细锯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背鳍稍长,背鳍基长,鳍条短,外缘深凹,胸、腹、臀鳍均大;胸鳍达腹鳍。体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背鳍灰黑色,偶鳍及尾鳍淡黄色,尾鳍下叶带红色。

  喜欢生活在水深而水质较清澄的水体中上层,对恶劣环境耐受力差,若水质混浊或离开水体则易死亡。性活跃,游泳迅速。食性较单一,大小个体的食性差异不大,几乎均以大型浮游动物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有时也杂食些硅藻、丝状藻和龟甲轮虫等,但数量很少。一般雌鱼体重在50克左右即已性成熟,产卵期较长,从4月初开始直到9月,以5-6月最盛。卵附在水草上孵化。

  大头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星云湖和杞麓湖。因其肉细嫩,含脂量高,味美,颇受人们欢迎。在20世纪50-60年代曾为产区的主要经济鱼类,在两个湖的渔产量中,占极大优势,曾占总产量的70%左右。自70年代引进鲢、鳙,与大头鱼产生食物竞争;在引种时又带来了鰕虎鱼、鳑鮍、麦穗鱼等小型野杂鱼,这些鱼生命力强,且大量吞食鱼卵;再则湖泊水位下降,水草减少而破坏了产卵场;长期的酷渔滥捕;大头鱼自身抗病力弱,生长缓慢,适应环境差等综合因素,导致资源的锐减,目前大头鱼在星云湖和杞麓湖中,仅占鱼产量的0.5%左右。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08: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黄尖嘴――云南鲤

云南鲤(Cyprinus (cyprinus) yunnanensis)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俗称:黄尖嘴。英文名:Yunnan carp 。

  濒危等级:濒危。

  体形似鲤。头长,尖而窄。吻尖长,鼻孔前方微隆。口亚上位,下颌稍突出。无须,或口角偶有1对短须。眼较大。鳞较大,侧线鳞35-37。背、臀鳍均具后缘有细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几乎相对,背鳍外缘内凹;胸、腹、臀鳍均小。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沟纹3-4道。体背部黄绿色,体侧渐淡带银白色。背、尾鳍草绿带灰黑色。胸、腹、臀鳍金黄色。尾鳍下叶稍带红色。

  喜生活于水草丛生的浅水处,多在水体的中下层游动和摄取食物,行动较迅速。适应力强,离水不易死亡。杂食性,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如小鱼、虾、水生昆虫的幼虫等,部分个体也摄食水草。产卵期为4-5月,卵粘附于水草上。体长130毫米的个体已达性成熟。一般2-3龄后生长迅速显著增加。常见个体体长100-200毫米,大个体体重可达500克左右。

  云南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杞麓湖。

  云南鲤个体中等,肉质极佳,原为产区常见经济鱼类。自1964年杞麓湖引进外来养殖鱼类后,由于带进了很多小型非经济鱼类,这些小野杂鱼大量繁殖并吞食云南鲤的卵;加上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水位急剧下降,致使湖中大部分水生植物干枯死亡,破坏了产卵场;再加上污水的排入而使湖泊富营养化,使云南鲤失去了原生存环境。现已多年不见云南鲤的踪迹。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08: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龙眼鲤――翘嘴鲤

翘嘴鲤(Cyprinus (Cyprinus) ilishaestomus)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英文名:Top-mouth carp 。

  濒危等级:濒危。

  体形似鲤。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头尖长,头长大于体高或背鳍基部长。吻长而尖,鼻孔前方显著隆起。口上位,下颌突出于上颌之前,口裂顶端在眼中部水平线之上。无须。眼较大。鳞较大,侧线鳞36-39个。背、臀鳍均具后缘有细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几乎相对,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胸、腹鳍均大。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2-4道沟纹。背部黄绿色,体侧渐淡,腹部银白色。胸鳍略带灰色,其它各鳍淡黄色。体侧鳞后部具一新月形小斑。

  主要栖息于水草较多的深水处。杂食性,主食虾和小鱼,兼食水草。个体较大,一般体长为170-300毫米。

  翘嘴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杞麓湖。

  翘嘴鲤原为产地常见经济鱼类。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对湖泊的开发不科学,造成湖区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湖面缩小,水位降低,污染严重,生态平衡失调,大量水草死亡,破坏了翘嘴鲤的栖息和产卵的环境,造成资源急剧下降,现已几乎灭绝。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08: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根胡子鱼――平鳍鳅鮀

平鳍鳅鮀(Gobiobotia homalopteroidea)属鲤形目,鲤科,鳅鮀亚科,鳅鮀属。英文名:Eight-whisker gudgeon 。

  濒危等级:濒危。

  体长圆筒形,头胸部宽,略平扁,腹部平,尾柄侧扁,细长。头大而宽,头宽大于头高,头背具细小皮质棱脊。吻钝圆。口大,下位,宽弧形。上唇具皱褶,下唇光滑。须4对,1对口角须,3对颏须,稍长。眼小。侧线鳞41-42个。背部及体侧鳞片大多具棱脊,腹面裸露,并扩展至部分体侧。背、腹鳍起点相对,位于体正中;胸鳍宽短,第三鳍条最长且突出;尾鳍深叉状。体背侧灰褐,腹部灰白,侧线上方具一黑纵纹,背鳍微黑,其它鳍灰白色。

  生活环境为底质多砂和砾石的流水中,在水体下层活动,常匍伏水底营底栖生活。

  分布于甘肃兰州至陇中一带的黄河干支流。数量极少,过去偶见,目前更难见到。主要原因是本种对生活条件要求较高,稍受外界因素干扰,如水土流失、泥沙含量上升等水体小生境的变化,都会对其生存产生较大的影响。加之有害渔法的伤害,致使原来种群数量甚少的本种更趋减少。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08: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藏扁吻鱼――平鳍裸吻鱼

平鳍裸吻鱼(Psilorhynchus homaloptera)属鲤形目,裸吻鱼科,裸吻鱼属。俗称:扁吻鱼。英文名:Naked-snout carp 。

  濒危等级:濒危。

  体长,粗壮,背鳍弧形,胸腹部平直,体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尾柄细长。头小,稍扁平。吻部宽扁,前端扁薄。口小,下位,横宽。吻皮发达,两侧有深沟斜向口角,吻皮、上唇和上颌各自分离,吻皮向下保盖住上唇,上颌外露,细狭,边缘软而透明;下颌突露于下唇之前,具锐缘。吻皮和下唇边缘的狭区具细小的乳突。无吻须,具口角须1对,极短小,隐埋于吻皮内侧上下唇相连处。眼稍小。侧线鳞43-46个。背鳍刺弱,光滑;偶鳍平展,胸鳍宽大,具8-9根不分支鳍条;尾鳍叉形。体背褐色,沿侧线具7-10块深色斑,腹部色浅。

  一种小型鱼类。生活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小溪流中,常喜栖息在溪涧湍急或小河砾石间隙活动。为杂食性鱼类。以藻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等为主要食物。产卵期约在7-8月。

  本种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支流,国外分布到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河水系。

  本种在我国的分布局限于边远地区的小范围内,属种群数量稀少的种类。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须在山溪或河流小支流清澈的流水水体中生活,不适应含泥沙的混浊水体。近年来,由于产区的树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致使河水泥沙含量增高,水质受污染,影响了平鳍裸吻鱼的正常生活,使原来个体数量稀少的本种更趋于濒危。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08: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原土鲇鱼――似鲇高原鳅

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属鲤形目,鳅科,条鳅亚科,高原鳅属。俗称:土鲇鱼、石板头。英文名:Catfish-like loach 。

  濒危等级:易危。

  体粗壮,前端宽阔,稍平扁,后端近圆形,尾柄细圆。头大,平扁,背面观呈三角形。口大,下位,弧形。唇无乳突,下颌匙状。须3对,吻须2对较短,口角须1对长。眼小。体无鳞,体表皮肤散布有短条状和乳突状的皮质突起。侧线平直。背鳍位于体中部,与腹鳍相对;胸鳍平展;尾鳍内凹,上叶稍长。体背侧黄褐色,腹部浅黄,体背及体侧具黑褐色的圈纹和云斑,各鳍均具斑点。

  一种生活于海拔较高的高原河流鱼类。附属湖泊上游的河口地区数量较多。常喜潜伏于干流、大支流等水深湍急的砾石底质的河段,也栖息于冲积淤泥、多水草的缓流和静水水体,营底栖生活。为肉食性鱼类,成鱼以捕食鱼类为主,幼鱼食水生昆虫幼虫。7-8月份产卵。为鳅科鱼类中最大的种,常见个体体长150-480毫米左右,最大个体体长482毫米,重1.5公斤。分布于甘肃省靖远到青海省贵德一带的黄河上游干支流及附属湖泊。

  似鲇高原鳅曾为产地的经济鱼类。由于高原鱼类生长十分缓慢,而在黄河上游一带优质鱼类甚少,似鲇高原鳅不仅个体大,而且肌肉丰腴、肉味佳,故被视为经济食用鱼类而大量捕捞,结果导致资源大幅度下降,目前仅在人眼较稀少的高原地区,仍保持一定数量。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08: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火花鱼――长薄鳅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薄鳅属。俗称:花鱼、花斑鳅、花泥鳅、花鳅、红沙鳅钻、火军。英文名:Elongate loach 。

  濒危等级:易危。

  体长,侧扁,尾柄高而粗壮。头侧扁而尖,头长大于体高。吻圆钝而短,口较大,亚下位,口裂呈马蹄形。上下唇肥厚;唇褶与颌分离,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吻须2对,口角须1对。眼很小,眼下缘有1根光滑的硬刺,末端超过眼后缘。鼻孔靠近眼前缘,前鼻孔呈管状,后鼻孔较大,前后鼻孔之间有1分离的皮褶。鳃孔较小,鳃膜在胸鳍基部前缘与峡部侧上方连接。背鳍和臀鳍均短小,没有硬刺;背鳍位于体的后半部;胸、腹鳍短,胸鳍基部具有1个长形的皮褶;尾鳍深叉状。鳞极细小。侧线完全。头部背面具有不规则的深褐色花纹,头部侧面及鳃盖部位为黄褐色,身体浅灰褐色。较小个体有6-7条很宽的深褐色横纹,大个体则呈不规则的斑纹。腹部为淡黄褐色。背鳍基部及靠边缘的地方,有两列深褐色的斑纹,背鳍带有黄褐色泽。胸鳍及腹鳍呈橙黄色,并有褐色斑点。臀鳍有2列褐色的斑纹;尾鳍浅黄褐色,有3-4条褐色条纹。

  生活于江河中上游,水流较急的河滩、溪涧。常集群在水底砂砾间或岩石缝隙中活动,为底层鱼类。江河涨水时有溯水上游的习性。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以底层小鱼为主食。生殖期在3-5月份,卵粘附在石上孵化。

  长薄鳅分布于长江中、上游,从湖北、湖南到四川西部。

  长薄鳅是薄鳅类中个体最大的种,一般个体重1.0-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3公斤左右。在长江中上游干支流的渔获物组成中曾占有一定比例,是产地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因江河鱼类资源量总体下降,作为其食物的小杂鱼类明显减少,这对长薄鳅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其次,江河上流水土流失,水文条件的改变又使栖息条件及产卵场所受到破坏;再则过度捕捞等综合因素,使长薄鳅的数量明显下降。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4 08: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六须鲇――怀头鲇

怀头鲇(Silurus soldatovi)属鲇形目,鲇科,鲇属。俗称:怀头鱼、怀子、六须鲇。英文名:Northem sheatfish 。

  濒危等级:易危。

  体长,尾头侧扁。头长,平扁。吻钝圆。口大,亚上位,上颌较下颌为短,后伸超过眼后缘;颌齿显露;上、下颌及犁骨均具尖细齿。须3对;上颌须1对,伸达胸鳍;下颌须2对,前须较后须长。眼小,侧上位。体无鳞。背鳍小,无硬刺;胸鳍硬刺较弱,前后缘光滑,伸达腹鳍;腹鳍位于背鳍基后方,伸达臀鳍;臀鳍基部长,臀鳍条83-90,略连尾鳍;尾鳍圆截形。体背侧淡黄灰色,腹侧较淡。

  喜生活于主河道及支流中,不喜到湖区及泛滥地带。为中、下层鱼类。性不很活泼,白天多栖息于水体底层,夜间游至浅水处觅食。秋后则居于深水或在污泥中越冬。冬季摄食强度减弱。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性成熟年龄为3冬龄或更大。生长速度较快,2冬龄的体长可达560-580毫米左右,3冬龄可达675-685毫米。据记载最大个体体长达2米,体重40公斤。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水系黑河市以下到抚远县江段,松花江、嫩江及乌苏里江等,辽河下游也产;俄罗斯共青团城以下渐少。

  过去在黑龙江中游平原区较常见,常与鲇鱼混在一起。20世纪50年代始,由于捕捞过度,自然补充量远小于捕捞量;其次山区水源林的锐减,使江水常流量锐减枯少(枯水季节尤甚),而洪水期泥水暴增,均有害于鱼类资源;再则工业有毒污水的排放,均对鱼类资源造成威胁。20世纪60年代以后,怀头鲇在嫩江齐齐哈尔江段几乎绝迹。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