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11|回复: 22

神奇的灰鹦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8 10: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晚中央教育频道播出一档关于动物智商的节目,其中一只灰鹦鹉本领出众,会数数,会认颜色,会对话,差不多相当于4岁儿童的智商.不知青鸟社区的鸟友有没有如此神奇的鸟,分享一下.
发表于 2005-10-28 23: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网上重温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8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年我养了再跟你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9 10: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频道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30 09: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灰鸚鵡Alex的簡論(转贴)

一提到 “鸚鵡” 兩個字, 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牠們會說話。但是牠們到底懂不懂自己在說什麼?絕大部份的人的反應一定是牠們當然只是模仿人類的聲音罷了,沒聽過“鸚鵡學舌”嗎?但是,果真如此嗎?我們自以為是的人類就這麼確定鸚鵡們只是有模學樣?有史以來,人類就自封為地球的主宰者,萬物之靈,認為動物是不具思考能力的!但是這個觀念20世紀以來慢慢的在改變了。講到海豚,黑猩猩,鯨魚,海獅,大家都能通意牠們是擁有“智慧”的動物。只是提到鳥類,一直到1980年以前,絕大部份的人,包括科學家在內,還是同意這一綱裡的動物毫無“智慧”可言。甚至,在西方社會裡,取笑腦筋不好的人們時用的不是我們東方社會裡慣用的“豬腦”而是“bird brain”─“鳥腦。”由此可見人們對鳥類的輕視。唯有極少數的科學家,包括Irene Pepperberg 博士在內,認為鳥類並非相傳中的那麼不具智慧。但這麼認為是要付出代價的:被譏笑。在1970年代,研究動物,尤其是鳥類,智慧的任何人都不被認為是認真的科學家。Irene Pepperberg 博士寫道:當我決定要鑽研鸚鵡的智慧時,大部份的同事們都表示了極端的懷疑。由於早至Aristotle的時期便有鸚鵡善用人類語言的紀錄,16世紀的英國又認為鸚鵡是極為特別的生物,再加上過去幾個世紀的各暢銷刊物充滿了有關鸚鵡智慧的故事,Irene Pepperberg 博士認為研究鸚鵡智慧一路是值得造訪的。於是,1977年Irene Pepperberg 博士在芝加哥買了一隻灰鸚鵡,取名Alex,從此,改寫歷史!今天,在許多科學界裡頭,Alex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Alex是Irene Pepperberg 博士於六月十五號1977年在芝加哥的一間寵物店裡購買的。當時Alex只有十二至十三個月大,而且沒有受過任何訓練。Alex是寵物店裡的八隻灰鸚鵡之一,且是店長幫Irene Pepperberg 博士選的。Irene Pepperberg 博士表示,購買鸚鵡理論上應該去口碑好的繁殖場,而不是寵物店,因為後者很有可能販賣走私或是帶有疾病的鸚鵡。但是她卻選擇了到寵物店購買,因為往後倘若成功,她不要任何人指控是因為Alex特別聰明,或是特別經過繁殖場的篩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30 09: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灰鸚鵡Alex的簡論(转贴)

購買Alex後,Irene Pepperberg 博士的第一個目標則是探索Alex是否具有命名的能力。Irene Pepperberg 博士強調,從來就沒有任何人,在有控制的實驗環境下,證實過鳥有此能力。命名也因此被認為是只有人類才具有的能力。Irene Pepperberg 博士認為以前的各種實驗都失敗也許是因為所採用的訓練及測驗方式錯誤,而不是鳥兒們的無能。Irene Pepperberg 博士決定採用極具互動的M/R訓練方式。此訓練方式包括兩個人類及Alex。Alex起先只是觀看Irene Pepperberg 博士與另一位人類的互動,等看懂了以後便加入互動。以下是一小段Irene Pepperberg 博士訓練Alex的過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30 09: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灰鸚鵡Alex的簡論(转贴)

I=Irene Pepperberg博士 B=Bruce,第二訓練師 A=Alex
I:Bruce,這是什麼?
B:五個木頭
I:沒錯,這是五個木頭。來,這些給你…五個木頭。(Irene Pepperberg博士把五根冰棒的木串交給Bruce。就像鸚鵡一般,Bruce開始把其中一根木串破壞。)
A:五個木頭。
B:(Bruce趕快把弄壞的木串丟掉,拿了五根新的出來面對Alex)不錯…(暫時把身體轉開,然後從新面對Alex)…有多少?
A:不!
B:(目光從Alex轉至Irene Pepperberg 博士)Irene,這是什麼?(秀出五根木串)
I:五個木頭。
B:不錯…(先轉開,然後再面對Irene Pepperberg 博士)…有多少?
I:五個木頭(把那些木串從Bruce手中拿來)…五個木頭。(接著把這些木串秀給Alex看,並把視線放在Alex身上)…有多少木頭?
A:五個木頭。
I:OK,Alex,這樣夠好了…五個木頭…來,這五個木頭給你。(把一根木串放在Alex的喙裡,其他的則放在Alex咬得到的第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30 09: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灰鸚鵡Alex的簡論(转贴)

Irene Pepperberg 博士指出,M/R訓練方式要生效訓練者就一定要裝出對一切很感興趣的樣子。經過了26個月的訓練,Alex可用英文辨認以下的九個物體:紙,鑰匙,木頭,皮革,別針,木塞,玉米,果實,空心粉。牠可用英文辨認出紅色,綠色,及藍色。Alex也可用英文辨認出三角形與四角形,也學會了用“不”來拒絕。以上的詞庫讓Alex能夠以單字或是其組合來辨認,要求,或是拒絕30種以上的物體。Alex對其所學有充分的了解,而非單一的命名。也就是說,牠的所學是可以跨領域的。舉個例子來說,起先在訓練Alex辨認紙的時候,所用的都是大小相同的白色卡片,但是Alex卻可辨認大小及形狀都與之前大有不同的紙,甚至,在毫無訓練的情況下,Alex看到電腦列印紙及有畫線的筆記紙都能辨認出它們是“紙”。皮革,木頭,木塞,及別針就算已經被咬爛了,Alex依就能夠穩定的將它們辨別出來。Irene Pepperberg 博士指出,若一隻動物可以將現有的名詞在新的狀況裡用上,以及將詞庫裡的名詞,在沒有任何訓練的情況下,視為經由再組合後可用來辨認新物體的單位,此動物的智慧能力就已超出單一的命名。當Alex第一次看到紅色的紙時,牠先叫它“紅皮革”。紙跟皮革的外觀的確頗像。但是當Alex用嘴咬了紙幾口後,牠便說“紙”。Irene Pepperberg 博士接著問牠“什麼顏色”?牠說“紅”。Irene Pepperberg 博士再問Alex“紅什麼”?Alex答“紅…紙”。綠木塞,藍別針,藍皮革則第一次便被正確的辨認出。Alex顯然已經辦到了!經過了兩百組以上的測驗,Alex第一次就答對的百分比高達80%。
      為了確認Alex對顏色及形狀的概念是真的有了解,Irene Pepperberg 博士選用了Alex從來就沒有見過也無法辨認的物體來進行測試:紅筆,綠速塑膠迴紋針,各種形狀和顏色的狗餅乾及鈕扣。在每一樣的測驗中,Alex第一次便能正確的辨認出顏色或形狀。
      Irene Pepperberg 博士指出,經過大約兩年的訓練,Alex學成了最基本的溝通形式:內容式及概念式的使用人類語言。在最低的情況下,Alex也已經證實了鸚鵡的智慧能力已遠遠超過“鸚鵡學舌”。但是,Alex的最高境界到底可以到哪裡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30 09: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灰鸚鵡Alex的簡論(转贴)

Irene Pepperberg 博士接下來想了解的是Alex是否有能力作抽象化的思考。特別是,當Alex面前出現同時具有顏色又有形狀的物體時,Alex是否有能力辨別出及回答“什麼顏色”及“什麼形狀”這兩個不同的問題?要能夠正確的答覆,Alex必須觀察物體,了解所問的問題,從牠的詞庫中找出正確的答案,然後將答案用英語表達出來。Irene Pepperberg 博士指出,倘若Alex作得到,牠的資訊處裡則已經擁有了不算低的抽象化能力。如此難的工作,還未有鳥成功過。在接下來的期間,Alex又學會了“黃色”,“灰色”,“兩角”,“五角”。Irene Pepperberg 博士總共對Alex做了170個正式的測驗,包括了270個考題,而Alex的答對率高達80%以上。Alex是如何學會“灰色”這個名詞很有趣。有一次Alex在照鏡子,當牠看見自己時牠問Irene Pepperberg 博士的一個學生“什麼顏色”?Alex問了六次,得到六次答案後,便從此學會“灰色”。從此以後,只要給牠看灰色的物體牠都會說“灰色”。Irene Pepperberg 博士說:到目前為止Alex所表現的境界根本已經是完全出乎意料。我接下來的挑戰則是看Alex究竟還能做什麼。
      Irene Pepperberg 博士指出,當牠在探索Alex能力的同時,有許多科學家相信“生物階級論”﹔也就是說,金剛猩猩及黑猩猩的智慧僅在人類之下,其他靈長類則又是在牠們之下,接下來是鯨豚類,至於鳥類呢,牠們根本不值一提。Irene Pepperberg 博士說:“當我開始與Alex工作時,只有少數的科學家相信鳥類有能力了解相同/不同的概念”。接下來的測驗就困難許多了。當Alex被問“什麼相同”或是“什麼不相同”時,正確的答案則不再是某個顏色,某個形狀,或是某個物質,而是“類別”(例如“形狀”而不是“五角”)。要能夠答對,Alex必須(1)仔細觀察兩個物體﹔(2)了解問題是在問“相同”還是“不同”﹔(3)判斷兩樣物體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4)用英文說出正確的“類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30 09: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灰鸚鵡Alex的簡論(转贴)

Irene Pepperberg 博士指出:Alex要事先將問題的答案背好是不太可能的,因為試題隨時會變,正確答案往往不止一個,以及物體外觀的組合實在是太多了。更重要的,因為考Alex的是“類別”,而不是特定物體或是辨認外觀,測驗時用的物體可能是Alex見都沒見過的。
      Alex的測驗成績清楚的證實了牠對相同/不同有充分的了解。最具重要性的是用Alex從未見過的物體來進行測驗時的成績。這些測驗被視為“正式轉移測驗”,也就是說,它們可以了解Alex到底有多少能力將所學的用在新的狀況上。在這些測驗中,Alex的成績是96/113,也就是85%。以下是使用跟訓練時完全不一樣的物體來測驗Alex“什麼相同”或是“什麼不相同”時Alex的作答:

問題            正確回應(次數)       錯誤回應(次數)

什麼相同?              顏色,17          形狀,1﹔物質,2 
            形狀,16          顏色,3﹔物質,1
            物質,17          顏色,3

什麼不相同?      顏色,15          形狀,1
            形狀,16          顏色,1
            物質,15          顏色,3﹔形狀,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