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56|回复: 13

玉的鉴定八法——台北故宫博物院玉器研究员邓淑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27 21: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玉的鑑定八法
常有人問我:「倒底要怎麼看玉呢﹖」這句問話包涵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怎麼鑑定玉質的真假、種類與好壞。第二層意思是:怎麼鑑定一件玉器製作的年份,所應有的器名,在立化上的意義,及藝術上的評價。前者所涉及的,主要是礦物學上的問題,而後者所涉及的,則偏重在古董鑑賞的方向,本文乃是就質地的鑑定問題,淺\述個人的心得。
一、前言 
 當代極負盛名的英籍寶石學家安得森先生(Mr.B.W.Anderson )曾在其〔寶石鑑定〕(Gem testing )一書的第二十二章中說:「玉是一個甚至礦物學者認為允許有兩種不同礦物的術語。」根據該書的界說,jadeite 和nephrite為兩種玉。已故的英籍藝術史家韓思福先生(Mr.Howard Hansford)在其〔中國雕玉〕(Chinese Carved Jades)一書的第二章說:「只有jadeite和nephrite 兩種為真玉(true jade )」事實上,這種觀念的形成歸因於人類學家歸納世界上所有具「愛玉文化」的民族所採用的玉材,再經過礦物學家的鑑定,而作的科學的定義,也可以說是狹義定義。
眾人皆知,古代中國人對玉的定義是:「石之美有五德者」若將〔說文〕中對「玉」的解釋,譯成白話,可知古人心目中的玉是:「具有溫潤的色澤,有如君子的仁德;表裏一致,毫不虛假,有如君子的義德;敲擊時聲音舒揚悅耳,傳播到遠方,有如君子的智德;寧碎斷而不被折彎,有如君子的勇德;切磨得稜角方止而不傷人,有如君子的絜德。」由此可知,古人心目中的「玉」包括各種的「美石」,這可謂廣義的定義。  這些美石,漸漸地由於人們對其質地的認識而被除名在「玉」的行列之外。例如紅色瑪瑙(正式的學名為紅玉髓carnelian )古名「赤玉」或「瓊瑰」。水晶(rock crystal)古名「水玉」。松綠石(又名土耳其玉turquoise )古名「琅玕\」。青金石(lapis lazuli)古名「璆琳」這些都是古代廣義定義下的「玉」。即或今日礦物學家已對「玉」有科學的界說,但在商場上仍有許多似玉的「美石」冒名作玉,在台灣、香港市面上常見的有:新山玉、澳洲玉、南非玉、印度玉、義大利青玉等。這些都不屬於前述的兩種「真玉」但也不是人造的「假玉」,而都是天然的礦物,多為綠色半透明,與玉相似,在歐美寶石買賣中,也有一些被稱作玉的代用品 (substitute)或相似品(simulant)的貨色,在買賣的行市上,也有其一定的身價。
 楼主| 发表于 2005-2-27 21: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的鉴定八法——台北故宫博物院玉器研究员邓淑萍

二、人類學上的統計 
 由人類學的資料可知,環繞太平洋的古代民族中,有三個區域發展了較強烈的愛玉文化。其一為東亞的中國,其二為墨西哥與中美洲的奧梅克文化(Olmec Culture ),瑪雅文化(mayan culture),阿茲提克文化(AzetecCulture),其三為大洋洲紐西蘭的毛利文化(Maoris Culture )。除了前述三個地區外,日本,韓國、愛斯基摩、北印度等地區,也曾發展玉雕藝術,但影響並非長久,影響亦非深遠。此外,歐洲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也曾製作少量的玉斧,但在較晚的歷史時期,並未對「玉」有太大的興趣。  前述諸地區古文明中,所用的玉主要是nephrite和jadeite 。在中國使用nephrite的歷史有六千多年,而使用jadeite 的歷史短得多,少量採用不知始於何時,大量的開採與雕琢卻是十八世紀末以後的事,至今不過二百年的時間,卻成為今日中國人最珍愛的寶石,也就是俗稱的「翡翠」。  在墨西哥與中美洲的古文明中,最主要的玉是jadeite ,配以少量的nephrite。日本、韓國的玉飾,及歐洲古代的玉工具,主要也為jadeite ,但是紐西蘭的毛利人、北美洲的愛斯基摩人、北印度的蒙兀兒帝國,所選用的玉,則主要為nephrite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7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的鉴定八法——台北故宫博物院玉器研究员邓淑萍

三、不同的礦物屬性 
 jadeite 和nephrite既然共同被人類學家與礦物學家承認可共用「玉」名,當然它們具有頗為相似的外貌。一般言之;半透明、既硬且韌、打磨後出現溫潤的光澤、以白色至各種不同的綠色,為其最常見的顏色。這些都是大家觀念中「玉」的特徵。事實上,在礦物學上兩者分別屬於不同的礦物種屬,各有其不同的化學成份、結晶構造與物理特性。  jadeite 是鈉和鋁的矽酸鹽,分子式為(Na,Al)SiO3屬於輝石類(pyroxenegroup),為變質岩礦物。單斜晶系monoclinic system )。硬度六-六.五,拋光後可達七度。比重三.三三,折射率一.六五四-一.六六七,雙折射為○.○一二。jadeite 與另兩種輝石類的礦物acmite NaFe(SiO3)2和diopside CaMg(SiO3)2常共生,形成類質同像物。若是diopside與jadeite 的集合體,其光學性質和物理性質與純jadeite 略同,但若為acmite和jadeite 或再加上diopsite的集合體,則多呈黑綠色,甚至近乎黑色的礦物,比重與折射指數都較高。又稱作chloromelanite。nephrite為鈣和鎂的矽酸鹽,分子式一般寫作Ca2(Mg,Fe)5 Si8O22(OH)2,屬於角閃石類(amphibole group ),為變質岩礦物。單斜晶系。硬度六,拋光後可達六.五度。比重二.九-三.○三,一般約三.○左右。折射率一.六○一-一.六三二,一般約一.六一-一.六二左右。nephrite實為角閃石類礦物中透閃石(tremolite CaMg3(SiO3)4)與陽起石(actinoliteCa(Mg,Fe)3(SiO3)4 )的固溶體(solid solution)。透閃石中,鐵的含量少而玉多呈白色或灰白色,陽起石中鐵有時取代鎂而色綠或灰綠。  雖然jadeite 與nephrite分屬不同的礦物,但有相近似的外貌,都被稱作「玉」。過去,有人以硬度的不同而稱jadeite 為「硬玉」,nephrite為「軟玉」,但事實上,在摩氏硬度計上達六度的礦物,已屬大自然中相當堅硬的鐮物,實不能以「軟」稱之。且兩者硬度相差甚微,而nephrite表面硬度雖較低,但因其纖維狀的單晶,常緻密的交叉織結在一起,而使得nephrite非常的強韌(tough )。據報導,南加州的某次大地震後,角閃玉製品為珠寶藝品店裏,少數最耐摔震的東西。?史前居民使用角閃玉製作的刀、斧類工具去切割砍鑿,所借助的也是角閃玉強韌耐用不易崩缺的物性。所以,若只以硬度作為二者譯名的根據,易導致誤解,近年來學者們多依其礦物屬性稱jadeite 為「輝石玉」,稱nephrite為「角閃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7 21: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的鉴定八法——台北故宫博物院玉器研究员邓淑萍

四、鑑定者受到的限制 
所謂「礦物」(mineral ),是指天然所產無機的均質物,具有一定的化學成份及結晶構造。自然界中存在二千多種礦物,又各依生成環境的不同,某些礦物可常相共存形成岩石(rock)。地質學家對於新送來鑑定的一塊石頭,究竟屬於那一種礦物,或那些不同礦物集合的岩石,其鑑定方法甚多。除觀察其顏色、光澤,測定硬度、比重、折射率外,更有些具有破壞性的方法,如敲斷觀察它新鮮的斷口,以條痕板來測知其粉末的顏色,切薄片利用顯微鏡來觀察它的光學性質與結構,鑽取粉末以X光繞射儀,測定其晶系等。一塊石頭常要運用多種方法,才能確知它屬於那種或那些種礦物。 
 但是從事玉器的研究,就受到很多的限制了。到手的東西或為一件鑲嵌精美的首飾,成為遠古的雕琢,又經過千百年來古墓中的隨葬歲月,由於長期接觸各種雜質,而改變了顏色、光澤和透明度。面對著情況複雜,而又無法將它敲斷、切薄片、鑽粉末的條件下,要鑑定玉器,就須要進一步借助寶石學的儀器,並累積長久的視覺經驗,才能掌握鑑定的一些技巧。 
 下面要介紹的,就是在「不可破壞原件」的前題下,可以應用的一些方法。鑑定者對於任何一實物,最好運用三種以上的方法。參考其數據,並觀察其色澤與質感,才能較肯定的決定其礦物的種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7 21: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的鉴定八法——台北故宫博物院玉器研究员邓淑萍

五、硬度  
硬度(hardness)指礦物表面對抓擦的抵抗力。一百年前礦物學家摩斯Friedrich Mohs訂定了礦物的硬度標準。他由二千多種礦物中,選擇了十種,作為一到十度的標準度。這種次序不含任何量的意義。摩斯選作標準的礦物如下: 
1滑石talc  2石膏gypsum  3方解石calcite   
4螢石fluorite  5燐灰石apatite    6長石feldspar  7石英quartz     8黃玉topaz  9剛玉corundum    10金剛石diamond  
當要測量一件樣品時,只要分次用手握著不同的標準鐮物在被測的樣品表表作適度的刻劃,再仔細觀察被刻劃後的器表,通常器表會留下一條刻痕,再用手指摩擦,可觀察出這條刻痕,究竟是標準礦物已被樣品刻動了﹖或是標準礦物被較它更堅硬的樣品,刮下一些粉末。若是一件樣品可以被六度的長石所刻動,卻無法被五度的燐灰所刻動,但反過來它又能刻動五度的燐灰石,則表示樣品的硬度約為五.五度。 
 硬度的測定是礦物鑑定的必要程序,但卻是寶石學家很少使用的一項方法,尤其對於透明的寶石,測硬度很容易留下傷痕,而降低了寶石的價值。但對於玉類的半透明寶石而言,在成品上較不顯眼的地方,適度的測量,是不會留下痕跡的。
 由於輝石玉和角閃玉在硬度上相差甚微,很少用這種方法來區分二者。但對於其它似玉之美石,如新山玉中較軟的(bowenite Mg6Si4O10(OH)8 硬度範圍頗大,三-六度),義大利青玉(條紋大理石 stalagmitic calciteCaCo3三度)以及用agalmatolite (一種結晶緻密的葉蠟石pyrophylliteAl2Si4O10(OH)2,一~二度,常混有滑石talc等)製作的仿古玉器,都是很輕易地可經由硬度的測定而分辨。 
 迴紋針的針尖可劃動三度的礦物,而一般質地不純的玻璃約為五度(質純者則為七度),又可被玉割出條痕,這些都是可隨身攜帶的小東西,而有助玉的鑑定。 
 值得強調的事是,硬度的測定要測實物表面較均勻大塊的色澤部份,才能得到正確的數據。如「玉」的白、黃或青綠的部份,但許多「玉器」局部又有不同的顏色,這種雜色的存在,可能是礦物的包裹物(inclusions),也可能為本礦外面的圍岩未被雕工切除者,更可能為在古墓中長期接觸有機質等「受沁」而成。  
包裹物為本礦內所包裹的另一種礦物,詳細討論於第十節。部份保留圍岩而不允切除,常是雕工蓄意利用不同礦物的色澤來設計造形,例如一件「仙女散花」母題的立雕,全器為白玉雕成,唯在花藍處為赭色質軟的圍岩。玉器雕琢業中常稱這種薄薄的圍岩為「玉皮子」。「受沁」是古玉上最常見,也最難研究的一項問題,沁色多變化,有的會影響表面硬度,尤其是因強鹼浸蝕,而使碧綠色或淺青綠色的玉,變成灰白不透明的色澤,也就是俗稱的「雞骨白」,在硬度上可降至三度左右。美國賓州大學地質系曾取受沁變成雞骨白的古玉的粉末,以X光繞射試驗,確知雖經變色等,但其質仍為角閃玉。  
硬度的高低也影響了器表的光澤,六度、七度的「玉」,不論為角閃玉、輝石玉,以及代用品如澳洲玉、南非玉或印度玉等,都呈現玻璃光澤(vitreous luster ),而較軟的代用玉,如新山玉、義大利青玉等,拋光後則略帶油脂光澤(greasyvitreous luster )黃赭色的葉蠟石等仿古的作品,表面呈現蠟光澤(waxy luster )。但在呈現玻璃光澤的幾種硬度高的礦物中,又以角閃玉,因其單晶多作纖維狀,緻密交錯地聚合,呈現出細膩的半透明質感,所以它的玻璃光澤微帶油脂感。單晶微小結晶緻密無雜質的白色透閃石(tremolite )最受古代中國人的歡迎,稱之為「羊脂白玉」,強調的即是它表面不太玻璃感的「溫潤」,「溫潤」一辭實為形容視覺效果而非觸覺。「溫潤」的質感被儒家譬諭作君子的「仁德」,強調它的不炫麗。但今日中國人所喜愛的多為玻璃光澤較強的輝石玉,尤以炫麗的翡翠為市面上最昂貴的貨色,此乃古今審美觀點不同之處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7 21: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的鉴定八法——台北故宫博物院玉器研究员邓淑萍

六、比重 
 比重(density or specific gravity )指的是礦物在單位體積的重量,與同體積的水的重量的比。每種礦物有其一定的化學成份、結晶構造,所以也有其一定的比重。同種礦物內部部份元素為其它元素取代,可能造成比重的些微差異。例如角閃玉為透閃石與陽起石的固溶體,由於其中所含鐵量的多寡,而造成比重的變化二.九八~三.○三,也有因鐵份含量特高,比重有高達三.三五者。測量礦物比重的方法有三:比重天平、比重瓶、重液。應用在玉器等寶石類的礦物,以精細的比重天平和重液較為恰當。 
 用比重天平測定,是先將標本置於天平原有的金屬盤上,稱出它在空氣中的重量W1,再以頭髮或極細的約魚線,將標本懸掛在比重計的掛鉤上,使標本整個浸在蒸餾水中,測得標本在水中的重量W2,依D=W1/W1-W2的公式計算,得到的數據就是該標本的比重,比重天平的使用,需小心謹慎,務必仔細驅除器表所附的氣泡,其法可使用清潔的毛筆軀趕,或將水加溫,使氣泡逸散。根據筆者的經驗,若為已雕琢出鏤空花紋的,或有深凹的中孔的玉器,最好先將標本表面用蒸餾水沾濕並沾水充塞於空洞部份,再行浸入水中,則所附氣泡可大量減少。  
若是原為角閃玉沁作雞骨白的古董,在浸入水中時,氣泡非常多,要驅趕數分鐘才能測量,所得數據常偏低,可能是古墓中的某種元素取代玉質原有的某種成份所致,這種改變中文中稱「沁」,英文中多稱「alteration」或「calcification 」。據筆者的經驗,似乎沁作赭黃或璊紅的古玉,比重上沒有多大改變。 
 比重天平的運用,有著某種程度的限制,凡是鑲嵌有金屬或縛繫了絲線的樣品,都不能測。體積太大,一般燒杯或專為比重天平所定做的壓克力盒無法容納者,或標本太重,頭髮或魚線不足以懸掛者,都不能用比重天平來測量。  
對體積小的寶石,重液法較為合適。其原理是將樣品浸入已知比重的液體中,若比重相同,則標本會懸浮於重液體中央,若標本的比重大於重液的比重,則沈於瓶底,反之則浮於液面。常用以測去的重液有純的二碘甲烷(methylene iodide),比重三.三三,與輝石玉同。若依體積比例而將二碘甲烷加水稀釋到三.○,就可以測定角閃玉了。 
 國外市場上流行可以冒充玉的代用品中,以下述三種與輝石玉有相近似的比重和硬度,但多不流行於台灣市面。 
 1鈣鋁柘榴子石(grossularite 3CaO‧Al2O3‧3SiO2,比重三.五八,硬度七~七.五屬柘榴石類garnet group),產於南非的特蘭什瓦Transvaal ,英文中多稱此為南非玉(South African jade),並不暢銷台灣,台灣市面上出售的所謂南非玉,屬石英質類。本文為分辨二者,稱前者為特蘭什瓦玉,稱後者為石英質南非玉。  2黝簾石(索依石)(zoisite)Ca2Al3Si3O12(OH) ,比重三.三,硬度六.五,屬綠簾石類(epidote group)。  3符山石(idocrase)Ca10Mg2Al4(Si2O7)2(siO4)5(OH)4比重三.三~三.五,硬度七,俗稱加州玉,美國玉或維蘇威玉(vensuvianite)。  以上三種代用玉與輝石玉的鑑別,主要用折射率的測定。 
 台灣市面流行的許多代用玉,都代角閃玉還要輕:  1澳洲玉,為含有鎳離子的綠色玉髓crysoprase,成份為SiO2是潛晶質的玉髓(chalcedony),比重為二.六,硬度七。  2石英質南非玉,一種灰黃石英(quartz),SiO2中散布草綠色的片狀結晶,可能是綠泥石(chlorite)包裹於其中。比重為二.六五,硬度七。  3印度玉,又稱東靈玉(aventurine),為含鉻雲母fuchsite的石英,綠色小點狀的鉻雲母密佈於其中,使全器呈現不鮮的草綠色。為歐美人熟悉的半寶石,常譯名作灑金石。  4新山玉(bowenite),為硬綠蛇紋石,屬蛇紋石類(serpentine group)Mg6SiO10(OH)8 。比重為二.五九,硬度變化大,三~六度。但其透明度甚大,表面蠟光澤,看起來有點像塑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7 21: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的鉴定八法——台北故宫博物院玉器研究员邓淑萍

七、折射率 
 當光線射到一塊寶石礦物時,部份被反射,部份進入寶石內,由於寶石為較空氣緻密的介質,所以光線在其中的進行速度,會比在空氣中慢得多,且會偏向,這種偏向就是「折射」。光射入寶石原石的折射程度,依其折射力或折射率(refractive indices簡寫作R.I.)而定,和光線在該原石中的速度成反比。 
 光線在空氣中的速度為每秒鐘一八六○○哩,在鑽石中的速度為每妙七六八六○哩,所以一八六○○○除以七六八六○得到二.四二,即為鑽石的折射率。這種高折射率為鑽石能發鑽石能發出耀眼光芒的主要原因。大部份礦物的折射率相當穩定,成為寶石鑑定的很重要數據。 
 在礦物的種類中,除了非晶質(amorphous )和等軸晶系isometricsystem的礦物為單折射外,其餘五大晶系都為雙折射礦物。所謂雙折射,即是一束光線在礦物內分離為兩種速度不同的偏極化光線(polarized rays)。其最大折射率與最小折射率之間的數據差,即為「雙折射」。有的寶石礦物的雙折射大,有的則較小。 
 寶石學家設計了精緻的雷臬折射計(Rayner';';s reflectometer),作為鑑定寶石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它平台的鉛玻璃上,滴以極少量的折射率與鉛玻璃同為一.八一的油,再將要測的寶石於在油上,光線由折射計後方旳窗口射入,鑑定者自目鏡中分劃尺上讀出數據。 
 當寶石具有平滑拋光的切面時,可將平面直接接觸平台上的鉛玻璃面,由目鏡看去,分劃尺應有一部份明亮,其餘部份則較陰暗,明亮與陰暗的接觸部份的分界直線,即所謂的「暗影邊緣」,暗影邊緣在分劃尺上所占的數據,就是該樣品的折射率。若為隻折射的寶石,則會顯出兩條暗影邊緣,但雙折射數據甚小的寶石,在折射計上所顯出的兩條暗影邊緣差距也極不明顯。輝石玉和角閃玉都是單斜晶系,雙光軸礦物,但雙折射均灴明顯。前者折射率約一.六六,後者約一.六一~一.六二。 
 但玉類的寶石常切磨成圓凸形(cabochon),或為玉鐲等本身沒有任何平整面的器形時,就要運用點側法(spot method )或稱作遠視法(distantvision method )。點測法操作時不如標準方法容易。其要領如下:所滴的接觸液要儘量的少,滴下後可利用毛細玻璃管或極細的金屬線或脫脂編拭去,只殘存微量備用,再將樣品的凸面安放在平台正中,觀察者要將眼睛後移至和目鏡相距二五公分的距離時,當可找到分劃尺上有一橢圓形的水泡形象,將頭部上下調整,視橢圓形內正好是一半明亮一半黑暗如「@」時,再觀察黑白分界處,正好劃過分劃尺上為何數據,此數據即為該標本的折射率。
  由於點測法在操作上較難,直儘可能使用標準法。一塊圓凸形的「玉」戒面,若未鑲嵌,其背面平滑處,仍可以標準法測之。有的寶石雖切磨成各種多角度的切面(facet ),但體積太小,沒有任一較大的平面可以利用時,也只能以點測法測之。折射計的使用,仍有其限制,凡是折射率低於一.三○,或高於一.八一的礦物,都無法應用此項技術。 
 除了折射計為常用以測定折射率的儀器外,還可以用浸液法(immersionmethod)。其原理是當固體浸在折射率差不多相同的液體中時,折射及反射作用均降低到最小程度,以致該固體物的外形差不多無法看出。冰塊在水中不易看出,即係這種作用。因此,如將樣品浸入已知折射率的液體中,其輪廓變得很不明顯,甚至看來好像已經消失,就表示該樣品和該液體的折射率非常接近。 
 新山玉(R.I.一.五六),印度玉(R.I.:一.五四~一.五五),石英質南非玉(R.I.:一.五四~一.五五),澳洲玉(R.I.:一.五三),以及滑石(R.I.:一.五五)都是折射率低於角閃玉的礦物、滑石之一種石鹼石(steatite或譯作塊滑石)。常與細粒緻密的葉蠟石(agalmatolite)以及塊雲母(pinite)共生成塊狀,其色常黃赭斑駁似受沁過的角閃玉,為古董商常用來仿作古玉的材料。至於目前市面上所謂「義大利青玉」,實為紋狀大理石(stalagmitic calcite ),為雙折射很大的方解石,折射率一.四八六~一.六五八,不宜利用此法鑑定它。一種由日本「飯盛」實驗室中製作的仿玉玻璃「Metajade glass」是一種部份結晶的非晶質,有氣泡,放大鏡下有羊齒葉的紋路,其折射率為一.五一。 
 下述三種折射率高於輝石玉的代用玉,都在台灣市面並不流行。1特蘭什瓦玉,即前述的鈣鋁柘榴石,R.I.:一.七二,2加州玉,R.I.:一.七一,3saussurite,R.I.:一.六八~一.七○屬前述黝簾石之一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7 21: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的鉴定八法——台北故宫博物院玉器研究员邓淑萍

八、分光器 
 分光器(Spectroscope)是寶石鑑定的三種主要工具之一。其餘二種為折射計與顯微鏡。但是對於玉器的鑑定而言,對透明度較大的輝石玉,及代用品中的特蘭什瓦玉,澳洲玉等都可以鑑定,對翡翠染色的問題也可以提供線索,但對透明度較低的角閃玉而言,分光器是不起作用的。
  分光器的功用是分析寶石所透過或表面所散射的光。自然的白光係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彩的混合而成。紅色的波長最長,紫色最短,表示波長的單位以「埃」。A(Angstrom)表示,每單位。A為千萬分之一公分。  雷臬式分光器(Rayner';';s spectroscope )實際上是一個金屬管,一端有可以調節的狹縫,以便光線射入,緊接狹縫之後為一透鏡,可使射入的光線平行,再後就是三或五塊互相接觸的稜鏡,各稜鏡的稜邊位於相對的方向,將分光器的狹縫正對著強光,在套管的另一端可看到長條形的光譜色帶。將要鑑定的寶石放在強光與狹縫之間,調整適當時,在明亮的色帶上會出現黑色的吸收帶。由於寶石所含的顯色元素的不同,在分光器的光譜上,吸收帶所在的位置也會變動,吸收帶的位置即是鑑定該寶石的主要根據。 
 在元素週期表中,從原子序數為二十二的鈦開始,以下依次為釩、鉻、錳、鐵、鈷、鎳及銅,都是在各種寶石中顯色的元素。使輝石玉呈現美麗的翠綠色的元素,主要是鉻,在分光器上的吸收帶以六九一五。A為中心,並在六五五○。A及六三○○。A的位置有較弱的兩條線。若為染成的綠色翠玉,則光譜中的紅色部份有因染料而呈現的寬吸收帶。鉻也是在祖母綠(emerald )、特蘭什瓦玉、印度玉及鉻玉髓(crome chalcedony)中使礦物呈現綠色的原因。在光譜上各有不同的吸收帶。鉻玉髓是近年在羅德西亞閂採的天然綠色王髓,與前述澳洲玉實為含鎳玉髓(crysoprase)不同。 
 總之,分光器的應用對歐美人喜愛的各種透明寶石,有肯定性的鑑定作用,但對於中國人所喜愛的玉類寶石,卻只能作為輔助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7 21: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的鉴定八法——台北故宫博物院玉器研究员邓淑萍

九、澈耳西濾光片 
 澈耳西濾光片(Chelsea filter)只能透過深紅色及黃、綠色光。寶石學家常用它鑑定祖母綠(emerald ),3BeO.AlO36SiO2,祖母綠美麗的鮮綠色是由於微量的鉻離子取代部份的鋁離子,在濾光片,祖母綠呈現紅色。但是鉻離子也是造成輝石玉呈現美麗的翠綠的原因,奇怪的現象是,在濾光片下天然的翠玉仍呈現綠色,而人工染成的翠綠,則呈現紅色,其原因係染料用多量的氧化鉻之故。 
 用濾光片看輝石玉,當視玉的透明度決定光源應在玉的上方或下方。透明度低的玉,可將光源自玉的上方向下投射,視其表面反射的光。但透明度較高者,除前述方法外,也可將玉放在光源與濾片之間看。 
 祖母綠與均勻美麗的翠玉,在外觀上頗為相似,都是含鉻所造成的翠綠,均透明而玻璃光澤強(能達此效果的翠玊,俗名玻璃翠)。前者已有多種的人工合成品(synthetic emerald ),成份、結晶、光性、物性都與天然者相近似,也有一定的市場價值。後者雖無人工合成品,但卻極多藉高溫高壓用有機染料將成色灰白的輝石玉染綠的「贗品」,對於它們的鑑別除了用澈耳西濾光鏡外,尚可用二色鏡(dichroscope)看其二色性(dichroism)。祖母綠有較強的二色性,在二色儀下顯出深淺兩種綠色。  
另一種易於冒充翠玉的礦物為前述的鉻玉髓,俗稱綠瑪瑙,但無論視覺上如何接近,比重和折射率的測定,立刻能分辨真偽。 
 角閃玉綠色主要是由於鐵離子,故在濾光鏡下呈現的仍為綠色,略顯髒黑。  
似玉的美石中,石英質南非玉和印度玉在濾光鏡下原來含鉻的綠色包裹物鉻雲母與綠泥石,也會變成紅色,但澳洲玉仍保持綠色,乃由於含鎳之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2-27 21: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的鉴定八法——台北故宫博物院玉器研究员邓淑萍

十、顯微鏡 
 在寶石鑑定上,顯微鏡的功能很多,諸如觀察1內部的包裹物。2染色寶石染色中心。3天然的解理面(cleavage)。4已切磨成切面(facet )的寶石其邊線上是否呈現雙折射現象。5某些合成寶石所特有的彎曲線等。其中第1、2兩種功能,都是與玉器的鑑定有著密切關係的。 
 包裹物,是一塊礦物中包含的它種礦物或液體、氣體等,換言之,就是礦物中的雜質。例如髮晶,就水晶中包有針狀的金紅石rutile或電氣石tourmaline。角閃玉中的典型包裹物有鉻鐵礦(cromite)磁鐵礦(magnetite)和石墨(graphite)等。尤其是綠色角閃玉中最多此種礦物,形成黑點,古代中國人稱它作「波菜玉」角閃玉在地球上的分布處甚多,保守的統計也達九處,其中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畔,新疆天山北部、及台灣花蓮所產的多為碧綠色含黑點者。黃春江博士曾分析台灣玉中的黑點,除了鉻鐵礦、磁鐵礦外,還有鉻尖晶石、柘榴子石及綠泥石。 
 廣面地分析各地所產玉材中的包裹物,建立一個以包裹物的種類,決定其原屬何產的鑑定方法,為解決考古學上對古玉器的礦源問題的最佳捷徑。也是今後值得研究的課題。 
 將顏色差的輝石玉染成美麗的翠綠色,以侔高利的方法,主要有二種。第一種是以高溫高壓,使染料煮進玉的結晶空隙或裂縫中,這種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二種現象。其一為染料集中於礦物的小裂紋或脈絡處,形成染色中心,另一為著色均勻分布成微細小點。以上的辦法,過了相當時間都會褪色,尤其是在日光下曝晒時褪色更快。 
 第二種方法是先用一塊灰白色的輝石玉切磨成一個戒指石的形狀,將它挖空,再用另一塊輝石玉磨成另一塊戒指石形,大小恰能配合已挖空的部份。然後在第一塊挖空的寶石內部塗上好像翠玉的顏色,在第二塊戒指石的表面也塗上同樣的顏色,等乾燥後,將兩塊套合,再在下面用一薄片輝石玉封底,這種三層的染色玉,如果沒有鑲的話,很易辨別,但多為鑲好了出售,就要用分光儀來鑑定了。 
 近年來也有將輝石玉染成淺紫色出售,所謂紫玉(levender jadeite),鑑定的方法為在長波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橘紅色的螢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