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21 12: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crotalo于2012-11-20 07:10发表的:
胡先生和anren 二位之耐心论述都很精彩 到是俺显粗鲁了 失礼
不过有一点到现在我还搞不准 红鸟到底是来源如何 查来翻去各说各的 没有标准统一的官方记录 这 暂且不提 ... ... 但有一点 不论啥色芙蓉鸟 只要吃达量"色素" 它都会成出有红色现象(点线或片状) 所以俺个人认为 鲜红鸟是一种暂时现象 不能遗传
anren提到 red factor canary 这是泛指带红彩的芙蓉鸟(鸟友一般都这样称呼) 查百度 基因Gene 解释为 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因子factor 解释为 因素;成分 。 呵呵 不能并论的两个问题 所以我一直认为红鸟之红只是一种暂时人为因素 考的是除养功外 还有喂包含色素(n种解释)食品之技巧了 其它神马都是浮云 ... ... 草草愚见 望斧正 ... ... 欢迎朋友砸砖!
有人怕砸砖,一挨砖就生气。可我不生气,因为我知道,一生气就会导致很多的脑细胞死亡。相反我还要感谢扔砖的朋友,因为你的砖会促使我让我的大脑继续工作。这样会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至少也可以推迟患老年痴呆的时间。
关于红羽色基因(红因子)的由来,我相信你也只能查到是由金丝雀和黑头红雀杂交而来这一条信息,至于是由金丝雀自身变异的来这一条你是查不到的。因为这种变异是在中国大陆的养殖家中产生的,不是在国外。国外的金丝雀繁殖理念不大可能引发这种变异(概率太低了)。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的金丝雀培育工作,至少也是缩短了和世界的差距。这也是我所说的在国外没有先例的原因。
你所说的除了养功和喂包含色素食品外,“其它的什么都是浮云”,好像和你在前不久的说法不一致。你先前还专门发帖说:“粗毛”是“定向培育成功的一个稳定品种”。我只不过是用“无覆轮”取代了“粗毛”的表述,你就连“粗毛”都浮云了。
我不会生气!你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