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073|回复: 33

[声音] 养伯劳的进来坐坐聊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7 19: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伯劳很火,我也养了两只,大家都说是红尾,说是母的。说实话我现在也弄不明白。 在论坛里也问了不少,也学了不少。
现在有几个小问题大家讨论下,希望知道得不知道的都说说。这样对养伯劳的所有朋友都是很有帮助的对吧。
第一,适合笼养或架养的伯劳都有什么品种?比较常见的是什么品种?比较珍惜的又是什么品种?
第二,北方和南方的伯劳有区别吗?在北方养伯劳的特别少,是不会养,还是北方的有区别与南方那?
第三,就是伯劳雌雄的分别,是都看眼线,还是品种不同分辨方法也不同哪?(这个问题最敏感也最重要它关系到好多生命的生死。)
第四,什么品种伯劳最肯叫,是雌雄都叫吗?
第五,大家晒晒经验,说说饲料,管理,等经验好吧!
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资料大家参考下。
中文学名:灰伯劳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伯劳科
中文属名:伯劳属
中文俗名:北寒露
拉丁文名:Lanius excubitor
英文名:Great Grey Shrik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属雀形目,伯劳科。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新疆等地。
   体长约23厘米,上体褐灰色,尾上覆羽灰色,尾羽黑色,先端白色,两翼黑褐色,眼上有一的黄白色眉斑。下体由颏至腹部和腋羽污灰色,肋部羽具黑褐色波状斑纹。
   栖息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次阔叶林带。性凶猛,嗜吃鸟类、蜥蜴、各种昆虫及其他动物。常栖于树顶。营巢于有棘的树木或灌丛间,呈杯状。卵上常有暗褐色、大小不等的杂斑。灰伯劳为我国常见的一种大型伯劳,不在我国繁殖。
   笼的特点 用较粗的直架(直径3厘米)饲养,若要观其姿态、听其鸣啭者则用弓形架饲养。
   饲料和喂法 日常饲养可喂瘦的牛、羊肉条和动物的心脏、雏鸡和小鸟。
   管理和调教 首先训练它栖架,为防止其抓、咬,应戴手套。为了使伯劳驯顺,需耗其精力,尽夜看守,不让它闭眼休息,同时喂水白肉条(用水泡过的肉条)以减其膘。一般三、五天伯劳就变得驯顺而贪食,就可用手托着试行放猎。物种信息:体大长约24厘米。雄鸟:顶冠、颈背、背及腰灰色;粗大的过眼纹黑色,其上具白色眉纹;两翼黑色具白色横纹;尾黑而边缘白色;下体近白。亚种funereus上体灰色较浅,下体多蠹斑,翼上白色较多。雌鸟及亚成鸟:色较暗淡,下体具皮黄色鳞状斑纹。虹膜-褐色;嘴-黑色;脚-偏黑。尖而清晰的schrreea及拖长的带鼻音叫声eeh;也作粗哑的ga-ga-ga声。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不常见季候鸟,见于中国北方。栖息于从平原到山地的疏林或林间空地附近,许多种群适应于在荒漠及半荒漠地带的疏林中生活。性凶猛,捕食昆虫及小型脊椎动物、小鸟、鼠等,在吉林省及北京冬季所见的灰伯劳,常在堆置的稻草、高粱和玉米秆的附近活动,捕食鼠类及麻雀等,将猎物刺挂在树上撕食。灰伯劳大多不在我国繁殖,仅准噶尔亚种funereus和宁夏亚种Pallidirostris有可能在我国繁殖但尚无观察记录报道。据Dementiev(1954)对宁夏亚种的记述,在4月上旬即已成对鸣啭,5月筑巢。巢置于不高的树上,度地0.5~1.5m。结构粗糙,外壁以灌木的树枝编成,内壁为细枝、干草、植物纤维及绒羽等编织而成。满窝卵4~7枚,淡青色具淡灰色斑。由两性共同负责孵卵,孵化期20天;雏鸟大约20天即能飞翔,在此之前已离巢。共18亚种:东北亚种(L.e mollis Eversmann)国内分布于辽宁省辽阳,内蒙古赤峰,河北北部,甘肃西北部(旅鸟、冬候鸟)。国外分布于俄罗斯阿尔泰中部,蒙古西北(夏候鸟、旅鸟);日本(迷鸟);北方亚种(L.e sibiricus Bogdanov)本亚种与东北五种相比较,头部及上体均发灰色,白眉鲜明,肩及尾上覆羽均有更宽的淡灰白端缘;颈、肩染以赭色。下体浅灰,胸部染棕,有稀疏不明显的鳞纹。国内分布于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吉林,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辽宁,河北(旅鸟、冬候鸟)。国外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贝加尔湖,蒙古(夏候鸟、旅鸟)以及朝鲜半岛(放鸟、冬候鸟);准噶尔亚种(L.e funereus Menzbier)本亚种迄今国内未藏标本.据Dementiev(1954),与东北亚种的羽色十分相似,以致有人认为是后者的个体变异。一般比东北亚种羽色更暗,成鸟的上体缺乏赭色而更显暗灰;下体发褐并有黑褐鳞纹;翅斑较小。国内分布于新疆准噶尔和天山(夏候鸟)。国外分布于土耳其斯坦(留鸟);新疆亚种(L.e homeyeri Cabanis)本亚种上体淡棕灰,有白色前额、眼先及宽眉纹;肩羽沾白;初级飞羽基以白斑发达,次级飞羽基部亦有白斑,因而在翅上形成双翅斑,下体近纯白色,胸、胁略染淡粉棕。国内分布于新疆喀什(旅鸟、冬候鸟)。国外分布于欧洲东南部,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部经乌克兰到乌拉尔山,西伯利亚西部至阿尔泰山北部(繁殖鸟、旅鸟),高加索,伊朗(冬候鸟);天山亚种(L.e leucopterus Severtzov)本亚种国内未藏标本。据郑作新(1964)应为上体淡灰,下体较白,腰和尾上覆羽白色。Dementiev(1954)认为它是新疆亚种homcyeri的同物异名。国内分布于新疆天山(旅鸟、冬候鸟)。国外分布于西伯利亚西部(夏候鸟);伊朗(旅鸟、冬候鸟);宁夏亚种(L.e pallidirostris Cassin)本亚种前额基白色并经头侧与宽的白眉纹相连;眼先、过眼及耳羽黑色;上体较homeyeri发灰色,棕色调较少;下体近于纯白。国内分布于宁夏贺兰山,甘肃西北部河西走廊(夏候鸟),新疆喀什、罗布泊(旅鸟)。国外分布于阿斯特拉罕、伏尔加、西伯利亚西部,土耳其斯坦(夏候鸟、旅鸟);阿富汗,非洲东北部(冬候鸟)。
   别名 寒露儿。
8d552fd769b9600d06088bad.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9: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电脑知识有限,有点乱,  中文学名: 虎纹伯劳
  中文目名: 雀形目
  中文科名: 伯劳科
  中文属名: 伯劳属
  同物异名: Lanius tigrinus Drapiez, 1828,
  中文俗名: 虎鹎(bei) 粗嘴伯劳 厚嘴伯劳 虎花伯劳 三色虎伯劳
  拉丁文目名: PASSERIFORMES
  拉丁文科名: Laniidae
  拉丁文属名: Lanius
  拉丁文种名: tigrinu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Drapiez, 1828
  英文俗名: Tiger Shrike
[编辑本段]形态
  中等体型(19厘米)、背部棕色的伯劳。较红尾伯劳明显嘴厚、尾短而眼大。雄鸟:顶冠及颈背灰色;背、两翼及尾浓栗色而多具黑色横斑;过眼线宽且黑;下体白,两胁具褐色横斑。雌鸟似雄鸟但眼先及眉纹色浅。亚成鸟为较暗的褐色,眼纹黑色具模糊的横斑;眉纹色浅;下体皮黄,腹部及两胁的横斑较红尾伯劳为粗。 虹膜-褐色;嘴-蓝色,端黑;脚-灰色。
[编辑本段]分布
  分布范围:东亚、中国及日本;冬季南迁至马来半岛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繁殖于吉林、河北至华中及华东,冬季南迁。甚常见于高至海拔900米处。
[编辑本段]习性
  典型的伯劳习性,喜在多林地带,不如红尾伯劳显眼,多藏身于林中。性凶猛,不仅捕虫为食,还会袭击小鸟和鼠类。食物中绝大部分是害虫,如熊蜂、蝗虫、松毛虫、蝇类及各种昆虫。主要以昆虫为食,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完全吃虫的。
  叫声:粗哑似喘息的吱吱叫声,如红尾伯劳。
[编辑本段]繁殖
  繁殖期5~7月,满窝卵4~7枚,以4枚者较普遍。卵淡青色至淡粉红色,上具淡灰蓝及暗褐色斑点,在钝端较集中。卵重3.0~3.8g,日产1卵。孵卵由雌鸟担任,孵化期13~15天。雌鸟在孵卵时,雄鸟担任警戒并常衔虫饲喂雌鸟。由两性共同育雏,平均每小时喂雏17~24次。雏鸟留巢期13~15天。破壳雏重约2g,5日龄时睁眼,离巢前体重24.5~26.7g
[编辑本段]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多包涵。
181_2657_fe6711cc5f6c54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9: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棕背伯劳  中文学名:棕背伯劳
  中文目名:雀形目
  中文科名:伯劳科
  中文属名:伯劳属
  中文俗名:大红背伯劳
  拉丁文名:Lanius schach
  英文名:Long-tailed Shrik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物种信息:体长达24厘米左右,体重70~90克。成鸟:额、眼纹、两翼及尾黑色,翼有一白色斑;头顶及颈背灰色或灰黑色;背、腰及体侧红褐;颏、喉、胸及腹中心部位白色。头及背部黑色的扩展随亚种而有不同。亚成鸟:色较暗,两胁及背具横斑,头及颈背灰色较重。深色型的“暗黑色伯劳”在香港及广东并不罕见,也偶见于分布区内其他地点。栖息于开阔的平原与低山一带,常在田园、果园及树丛间活动。性凶猛,嘴、爪均强健有力,喙的咬合力较大,善于捕食昆虫、鸟类及其他动物,甚至能袭击或击杀比它自己还大的鸟,如鹧鸪之类,体型较小的鹰常被它追逐。平时常栖止于芦苇梢处,东瞻西望,一见地上有食物,就直下捕杀。亦能在空中捕食飞行的昆虫和小鸟。好居于树冠、跨空电缆上鸣叫,鸣叫时常昂头翘尾,激健有力,并能仿效它鸟鸣声。4-7月间繁殖。巢呈杯形,以草茎、竹叶、嫩枝、蕨叶及其他杂屑等编成。每窝产5枚黄白色卵,上有疏密不等、浓淡大小各异的灰蓝和淡紫灰色斑,并缀以锈红以至红褐色细点。由雌鸟、孵卵,孵化期12~14天至21天雏鸟在巢期13~14天,离巢后5~7天仍需亲鸟饲喂,幼鸟在领域内活动达1~2个月。它主要还是捕食昆虫的,如蝗虫、步形虫、黑蜂等,此外兼食些野生果实。所残杀的小鸟在其所吃的食物中占的比重很低,因而对农林业是很有益的。分布于伊朗至中国、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及巽他群岛至新几内亚。常见留鸟,高可至海拔1600米。共有13亚种:西南亚种(L.s tricolor Hodgson)本亚种与其他亚种的区别是从额至上背、眼先至耳羽全黑,上体余部及肩羽浅棕色。国内分布于云南以及西藏昌都地区(留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泰国,缅甸,印度等地(繁殖鸟、冬候鸟);指名亚种(L.s schach Linnaeus)国内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北至甘肃兰州、陕西秦岭,西至四川、云南(留鸟),偶见于山东。台湾亚种(L.s formosae Swinhoe)与指名亚种的区别在于下体几乎纯白,仅有胁及尾下覆羽略染淡棕。仅分布于台湾(留鸟),可能达于福建省武夷山以东的大陆(留鸟);海南亚种(L.s hainanus Birckhead)体色似指名亚种,但个体显著为小型。仅分布于海南岛(留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0130000016415112101232954260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19: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灰百劳很帅,不过呢,还是喜欢棕背,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9: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尾伯劳  红尾伯劳
  别名:土虎伯劳、花虎伯劳、小伯劳,属雀形目,伯劳科。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除西藏无记录外,遍布全国。
  红尾伯劳体长约19.5厘米。上体大部灰褐,下体棕白,均无杂斑。嘴黑色,尖端有钩;头侧有宽的黑色眼纹,尾羽棕红色。平时栖息于平原或山地的小树或灌木近顶的突出枝干上。神态凶猛,不时翅尾,举目张望四周,一见地上有猎物,即急飞直下抓住,再返回所栖树枝上。叫声粗厉响亮,叫时仰首翅尾,激昂有力;鸣啭音调轻快柔和多变,非常动听。性贪食,主食各种甲虫、毛虫、螳螂、蚱蜢、蜻蜓、鳞姑等昆虫及幼虫。营巢在杨树、刺槐、杏等树上,巢呈粗大的杯状,由草茎、杂草根及苔藓、棉花和少量羽毛构成。5—7月间繁殖,每巢产卵 4一6枚,卵呈乳白色,密布灰蓝和黄褐色斑点,钝端集中,几乎呈圈状。
  1、鸟的选择 红尾伯劳鸣啭悦耳,音调多变,是著名歌鸟。在北方,还是“十三套百灵”的重要“叫口”之一。因而多选择雄鸟饲养。雌雄区别可以从身体的棕色和贯眼纹判断。雄鸟棕色显著,贯眼纹亮黑色;雌鸟的棕色苍淡,贯眼纹黑褐色。为了驯顺和延长寿命,可在夏季掏取雏鸟喂养,或者秋季捕捉幼鸟饲养。幼鸟不象成鸟那样喜栖乔灌木枝头,而是多在竹林、苇丛、灌丛中,可用轰赶法粘网截捕。幼鸟较成鸟为褐。背部羽缘缀棕,腹和尾上复羽杂以黑横斑,胸和两肋亦有黑褐色横斑。
  2、鸟架 饲养伯劳一般用弓形架,食、水罐各一枚,位于架下端托板两端。鸟由脖锁拴在中间,脖线长短要适中,拉直时鸟头部恰能够着吃食、饮水;脖锁过长,鸟会因缠绕而被勒死。
  3、饲料和喂法 红尾伯劳为食虫鸟,可用红点颏的饲料(即绿豆面、玉米面、熟鸡蛋黄、淡水鱼粉或蚕蛹粉按5:2;2;1比例混匀)喂幼鸟,但生长不太好,不爱鸣叫,如果补充新鲜的去脂牛羊肉后,可很快改善。另外,饲料面(豆面、玉米面)应尽量地细,因为粗的渣子在伯劳胃中会揉成团而被吐出,有“刮油”作用,使鸟逐渐消瘦。因为伯劳无消化纤维素的能力,因此,饲料中最好有鲜肉。
  4、管理和调教 伯劳凶猛、嘴钩曲锐利,初期用肉诱食和日常捕捉时要小心,以免被咬伤。初期在架上饲养,鸟不适应,总想飞逃,容易吊死。通常先用直架饲养,至鸟习惯架上生活后再改用弓架。方法是用30厘米左右长的线拴在鸟脖上,手拿另一端或置一处在旁边看守,鸟一飞落就用脖线提到直架上,并以鲜肉诱食。一般1—2天,鸟就不再拚命飞逃,而是以脖线为半径飞旋,每次都能准确落在直架上。接着可缩短脖线,当长短为弓架的l/2鸟也能稳栖时,方能用弓形架饲养。
  欲从巢中掏雏岛饲养,应待幼鸟绒羽为正羽所代替,将近离巢的最好,这样不但喂养省事,而且鸟生长发育得好。掏取时应注意有否外寄生虫,如有应及时驱除,否则鸟生长不好。雏鸟可用点颏粉料和鲜肉沫各半加温开水和成面团,捻成两头尖的食粒填喂,每天5一6次,晚上那次肉的比例应稍大,而且要喂足。
  根据伯劳野外栖息的特点,鸟架宜挂在室内的高处。由于伯劳多吃软食、粪便稀,日常管理要特别注意食、水卫生。上午和下午各喂一次,就是“认”干粉料之后,每天还要喂一食抹湿料,最好加点鲜肉。活的昆虫及幼虫可用手拿着喂。另外,伯劳怕冷,冬季室内饲养,室温应在l0℃以上。
  伯劳也可用画眉笼饲养,大型种用八哥笼。但不及架养有特色。伯劳科的多数种属食肉鸟类,饲养时鲜肉的比例应比红尾伯劳饲料中肉的比例大,甚至可常喂活的小鸟任其撕食。当然,所有伯劳科的鸟不能跟其他小鸟同笼混群饲养。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c6b14401fb67e226728da53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9: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可以找到这么多了,都是些常见的。 大家看看还有什么可以发的,介绍的,还有自己家的,拿出来晒晒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19: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前养过灰伯劳,是网的当年的小鸟,第一次养,喂的小鸡饲料加蚕蛹粉,蚂蚱,偶尔喂个麻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养的很熟了,后来忘了加水,断水一天,第二天早上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19: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19: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初学者,感觉伯劳应该很粘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20: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