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mc1mc2

[求助] 一个有趣的问题,看谁能回答出来(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0 04: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1: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前辈解疑,事情基本清楚。鸣虫有趣的事情还很多,有待各位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11: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观察仔细。
大师们的回答,受益匪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1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思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12: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0 12: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ZHOUYU于2011-10-19 21:14发表的牋:
和白蚁的原理完全一样,自己想想就明白了,直翅目和等翅目这些原始的昆虫出现飞翅都是种群密度加大后,食物,生存空间不足,就出现的外迁型。

种群建立的初期,数量大增的时候,飞翅型就出现。种群数量受外界因素制约,下降到一个平衡点,逐渐稳定后,迁徙型就消失了。

感觉用群居型的蚂蚁或昆虫来论证不是很恰当,这类昆虫终身群居,绝对有如何控制种群数量的信息素在单体间相互传递,但大部分树栖或地栖鸣虫迫于幼龄期的行动能力较弱,貌似是群居,但绝对不是群居型的昆虫,而且在大蜕变前绝对都是单独筑巢或找安静隐蔽处以防止蜕变时受到伤害。在自然界出飞翅我觉得还是气候占主导因素,然后才是单位面积数量。人工份虫正好相反,单位面积数量会占主导因素,所以会出飞翅。

回楼主对我的引用提问,本人实在太懒,所以说话只说了一半,哈哈,不过真的挺喜欢这类讨论帖子的,个抒己见,蛮有营养的。

小区是避风港,所以早秋虫能活得相对较长,到中秋甚至深秋(不是晚秋)都能继续产卵,这批卵来年就会晚孵化晚成虫,变成中晚秋成虫,中晚秋蜕变时因为不具备夏末潮湿闷热的天气条件,所以几乎不出飞翅。温度告诉虫子的本能,成虫后温度不适合外面乱窜,只有打洞,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14: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5楼xascii于2011-10-20 12:29发表的:


感觉用群居型的蚂蚁或昆虫来论证不是很恰当,这类昆虫终身群居,绝对有如何控制种群数量的信息素在单体间相互传递,但大部分树栖或地栖鸣虫迫于幼龄期的行动能力较弱,貌似是群居,但绝对不是群居型的昆虫,而且在大蜕变前绝对都是单独筑巢或找安静隐蔽处以防止蜕变时受到伤害。在自然界出飞翅我觉得还是气候占主导因素,然后才是单位面积数量。人工份虫正好相反,单位面积数量会占主导因素,所以会出飞翅。

回楼主对我的引用提问,本人实在太懒,所以说话只说了一半,哈哈,不过真的挺喜欢这类讨论帖子的,个抒己见,蛮有营养的。
.......
确实有道理。记得蛐蛐出现飞翅那年雨水略多于往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