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19 14: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xascii于2011-10-19 11:54发表的:
呵呵,蛮有意思的,可能和环境有关吧。带飞翅的虫一般都是早虫,适合高温天气,经常出门走走飞飞的那种。小区相对野外来说更像个避风港,比郊野的晚秋虫活得时间更长点。刚来那会没有飞翅大概在草皮和花木移植过程虫带翅膀的都飞跑了,但已有卵留在移植土中,所以第二年会有很多带翅的。
随便瞎猜猜,我感觉带翅多和密度关系不大,和温度并且湿度关系比较大,可能在某个温度并且湿度点上蜕出来的都是会飞的,更符合大自然的逻辑,这个湿度和温度预示的这些成虫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气候更适合迁徙扩大族群分布范围,而不是往地下打洞 这种解释很说得过去。温度和湿度是长翅的关键所在。但我还有疑问,我所在的小区是建在山脚下的丘陵地带,自然条件很适宜虫子生存繁衍,建小区环境受到破坏后,恢复也快,虫子逐年增加,只有带飞翅的蛐蛐消失了,因此,我怀疑,当蛐蛐种群固定,不需要迁移的时候,就不需要飞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