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20 18: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百八十一幅
剃刀科及海龍科
學名:Solenostomus spp
中文名:透明刀
地域: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 紅海而且東非到斐濟, 北至日本南部, 南至澳洲東南部與新加勒多尼亞。吃細小的糠蝦。肉食性,體長最大10公。
第一百八十二幅
學名:Solenostomus cyanopterus
中文名:鬼刀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紅海而且東非到斐濟, 北至日本南部, 南至澳洲。色彩可變的 (從褐色到粉紅或黃色的) 有小的黑白斑點; 2 延長在最初 3個背棘之間的黑色斑點總身體碟 27-35. 尾鰭截形,圓的, 或矛尖形的。 尾柄短的或在大的雌魚中失去. 腹鰭性別雙型性, 在雌性中形成一個孵卵袋。大部份大洋性直到它在底部上定居繁殖 稀有的種發現於岸礁與雜草叢生的區域了。 一夫一妻的, 總是成對 母魚抱卵在他們的腹鰭的卵那是演變成形成一個孵卵袋 捕食小型甲殼動物。肉食性,體長最大17公分。
第一百八十三幅
學名:Solenostomus spp
中文名:彩刀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母魚抱卵在他們的腹鰭的卵那是演變成形成一個孵卵袋。肉食性,體長最大4公分。
第一百八十四幅
學名:Solenostomus sp
中文名:彩点刀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 日本到澳洲。發現沿著被近乎開放的沙子底部的礁的邊緣了。大部份大洋性直到它在底部上定居繁殖考. 母魚抱卵在他們的腹鰭的卵那是演變成形成一個孵卵袋。肉食性,體長最大10公分。
第一百八十五幅
學名:Solenostomus armatus
中文名:雲白刀
地域:分佈於:西太平洋: 日本九州島的阿拉弗拉海,印尼與東南。身體碟的總數是 33-35 。 顏色與彩色斑紋高變異的: 大多數的標本在深色的-色相用暗紅色背景上面有網狀的黃色到橘色的斑塊了; 一些在黃色到淺褐色的淡色階段中有些斑點深色的在身體上。 二個大的黑色斑點在第一個與第三根背鰭棘之間呈現。長的尾柄與瘦長的尾鰭.生活在泥底部之上。 母魚抱卵在他們的腹鰭的卵那是演變成形成一個孵卵袋.肉食性,體長最大10公分。
第一百八十六幅
學名:Doriorhamphus dactyliophorus
中文名:班節龍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紅海而且東非到美屬薩摩亞。通常有一個深色條紋橫越鰓蓋。棲息於潮池,潟湖與外礁斜坡。 發現於洞穴與裂隙了。 卵胎生的雄魚帶卵在一個孵卵袋是在尾部下面發現,曾經後面在繁殖場。肉食性,體長最大19公分。
第一百八十七幅
學名:Corythoichthys nigripectus
中文名:紅龍,赤節龍。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紅海北部而且從利西環礁環礁 (加羅林群島) 向東至社會群島。棲息於潟湖與臨海礁石。 卵胎生的. 雄魚帶卵在一個孵卵袋是在尾部下面發現。肉食性,體長最大11公分。
第一百八十八幅
學名:Corythoichthys flavofassiatus
中文名:竹紋花尾龍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紅海與東非 到 Tuamoto 島, 北至琉球群島, 南至澳洲北部 與奧斯垂群島。發現於潟湖與臨海礁石從低潮線到深度 25個公尺或更多的海藻覆蓋的岩石與活珊瑚中了。 卵胎生的, 雄魚帶卵在一個孵卵袋是在尾部下面發現。肉食性,體長最大12公分。
第一百八十九幅
學名:Doriorhamphus multiannulatus
中文名:多紋
地域:分佈於西印度洋: 紅海與南非的索德瓦納灣到查哥斯群島與馬爾地夫。通常有 4-5 深色條紋橫越鰓蓋。 尾鰭與身體的組合彩色斑紋是鑑別的。 普遍的在珊瑚之中與在礁洞穴與裂隙中; 通常成對發現。 幾乎總是見到上下顛倒游泳依靠著洞穴的頂蓬。 卵胎生的。 雄魚帶卵在一個孵卵袋是在尾部下面發現。
第一百九十幅
學名:Corythoichthys schultzi
中文名:白金龍
地域:分佈於印度-太平洋: 紅海而且東非到東加, 南至澳洲北部與新加勒多尼亞。上軀幹與尾部脊不連續的; 側面的軀幹脊直線, 在肛門的環附近的終止; 下方的軀幹與尾部脊連續; 體環 15-17; 尾環 32-39. 發現於潟湖與臨海礁石的珊瑚或海扇中了。成魚成對出現或小群魚群當在露天下或在安全的地方中在晚上, 卵胎生的,雄魚帶卵在一個孵卵袋是在尾部下面發現。肉食性,體長最大16公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