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弦琴 发表于 2015-6-30 15:47:26

回 15楼(jsfttb) 的帖子

说了这么多,没说到点子上。

无弦琴 发表于 2015-6-30 15:48:52

回 19楼(大肥虫) 的帖子

7月不到周边能有神马战新鲜果,纯兜风了。。

无弦琴 发表于 2015-6-30 15:50:23

引用第26楼独自上路于2015-06-30 12:13发表的 :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种”和“品种”的概念。
生物分类学在定名分类的时候,目前比较公认的是林奈氏分类系统,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七级,当然在其中还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和亚种”,“品种”不是分类学上的概念,是农业中栽培养殖畜牧业的概念,所描述的群体往往是某种里面的极小或极特殊群体,个体间的差异极小,是经过人工选育形成的“种群”,比如小麦、水稻、玉米等栽培作物在不同地区种植的不同品种。
“种”也即是:物种。指一个动物或植物群,其所有成员在形态上极为相似,以至可以认为他们是一些变异很小的相同的有机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元,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元。(前面有朋友提到的马和驴,他们虽然可以交配繁育出后代,但是后代的驴骡或者马骡种群是不能继续自我繁殖的。)
在动物界,自然条件下,一般来说“种”间是不能杂交的,存在着生殖隔离(包括自然生存环境的隔离,比如老虎和狮子,包括生物解刨学上生殖器不能配对,还有生理学上精卵无法结合等等因素)。在昆虫学上,有分布地区形成的生殖隔离,有发生时间上的生殖隔离,更重要的是不同种生殖器的差异形成的生殖隔离。昆虫分类除了外形不同,有些外形极相似的种的区分分类依据就是依赖雌雄虫生殖器的外形和解刨结构来区分。


这个到位了,严肃讲就是这么个理。

无弦琴 发表于 2015-6-30 16:50:42

我来跟你讲点白话的,


你的这些个结论,一句话,不要把特例当成共性。
或许你觉得你对自己奥蟋的所谓杂交信心满满,于是就推定出这样的理论,但其实这根本说明不了什么(何况不见得成功),特定环境下或者人工干预下,有时候的确会有杂种出现,但这些都不是稳定的,骡子还算是很成功的了,更多的结果是失败,所以没有你想象的这么简单,如果说有交配行为即为可行,那么自然界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前段时间有一则海豹强奸企鹅的新闻,你说这憋急了叫怎么回事

再来插播说说品种命名,就拿个青竹蛉来说,昆虫纲—直翅目—螽亚目—蟋蟀总科—树蟋科—树蟋亚科—树蟋属—中华树蟋。
你看这个一长串的多复杂的,都要搞明白,学这专业的都嫌头大,按我们常理认识讲,鸣叫不一样,自然不是同种,但有的时候不同品种,鸣叫声几乎一样,也不一定说就是同种,专业学这个的光听叫声看长相很多都不能定种,有的还得做分子,你说这复杂不。。。我们这些常人有时候无法理解。无规矩不方圆,分类是个系统又严肃的话题,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得尊重科学,只有科学分类理清理细了才能更好的了解并研究。

回过头来,你讲到的蟋蟀,红黄黑紫青白,玩斗蟋的都知道这叫色系,放鸣虫分类讲,这就是米卡一种。什么时候棺材蟋能跟米卡混一起干了,这才叫杂交。人也同样道理,人跟猩猩有结晶才算是杂交。先得搞清楚什么是不同种,什么是同种不同色系。分类都是按照共性特征一级级细化下去的,也就是说同属同类下,越细化接近的不同种个体理论上杂交的可能性才有,由此可见前面说的分类细化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即便这样成功了,也是极小概率的特殊情况,不是SO EASY的事。

jsfttb 发表于 2015-6-30 17:23:20

Re:回 15楼(jsfttb) 的帖子

引用第30楼无弦琴于2015-06-30 15:47发表的 回 15楼(jsfttb) 的帖子 :
说了这么多,没说到点子上。

我没说到点子上?那么我倒要问问你了,如果你去买大黄蛉,店家卖给你中黄蛉,你会接受吗?我想你是不会把中黄蛉当成大黄蛉买回家养的吧?

既然如此,那么根据叫声不同来区分品种,不是很正常、很有必要吗?

请你看看楼主帖子的标题,以及他帖子所说的内容。他说的意思分明是——

仅仅身体颜色不同,叫声不同就硬说是不同的品种和种类,这是没必要的。

1.青竹,紫竹,青箫,黑竹。如果把它们放一起,让一个色盲去分,可想而知结果。
2.大黄和中黄,让听觉不好的去分。
3。奥蟋类,小时候基本都差不多。
其实,应该都是一个品种,仅仅在适应当地环境时,进化了而已。

只要它们自行交配,我绝对相信它们是一个品种

好了,我回帖说,根据叫声人为区分品种是必要的;楼主认为“只要它们自行交配,我绝对相信它们是一个品种”是不科学的。

请问:我没说到点子上了吗?

恕我直言,我不得不对你的理解能力表示怀疑!

jsfttb 发表于 2015-6-30 17:30:58

引用第33楼无弦琴于2015-06-30 16:50发表的:
我来跟你讲点白话的,


你的这些个结论,一句话,不要把特例当成共性。
或许你觉得你对自己奥蟋的所谓杂交信心满满,于是就推定出这样的理论,但其实这根本说明不了什么(何况不见得成功),特定环境下或者人工干预下,有时候的确会有杂种出现,但这些都不是稳定的,骡子还算是很成功的了,更多的结果是失败,所以没有你想象的这么简单,如果说有交配行为即为可行,那么自然界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前段时间有一则海豹强奸企鹅的新闻,你说这憋急了叫怎么回事
.......

我已经说过了,对鸣虫而言,根据叫声人为区分品种是很有必要的!

不必再多说什么,请你回答:你明明要买大黄蛉,人家却把中黄蛉当大黄蛉卖给你,你会不会要?!

人家对你说:“仅仅身体颜色不同,叫声不同就硬说是不同的品种和种类”没必要,中黄蛉和大黄蛉“应该都是一个品种”。你会不会欣然同意,把中黄蛉当大黄蛉买回家?

如果你硬要这么做,那是你自己的事,但你不能因此就说别人根据叫声区分品种是不必要的!

如果你不会把中黄蛉当大黄蛉买回家,那么你就是同意应该根据叫声区分品种,那还扯什么?!

无弦琴 发表于 2015-6-30 17:40:19

回 35楼(jsfttb) 的帖子

别那么激动么,这里讨论的种,应该指的是科学分类上的,你看你都把混血视为不同种,不同功用的鸡视为不同种,讨论起来就比较累了…

无弦琴 发表于 2015-6-30 17:46:39

回 35楼(jsfttb) 的帖子

另外我也没说你说错,楼主结论的根源,是对科学分类的藐视,所以我前面说这个想法很可怕,说你没说到点子上,指的就是这个,没有问题。

jsfttb 发表于 2015-6-30 17:50:22

引用第33楼无弦琴于2015-06-30 16:50发表的:
我来跟你讲点白话的,


你的这些个结论,一句话,不要把特例当成共性。
或许你觉得你对自己奥蟋的所谓杂交信心满满,于是就推定出这样的理论,但其实这根本说明不了什么(何况不见得成功),特定环境下或者人工干预下,有时候的确会有杂种出现,但这些都不是稳定的,骡子还算是很成功的了,更多的结果是失败,所以没有你想象的这么简单,如果说有交配行为即为可行,那么自然界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前段时间有一则海豹强奸企鹅的新闻,你说这憋急了叫怎么回事
.......

我发现你很会偷换概念的。楼主的意思显然是仅仅身体颜色不同,叫声不同就硬说是不同的品种和种类没必要。我们认为像中黄蛉、大黄蛉什么的,根据叫声区分品种很有必要。你非要扯到叫声相似却是不同品种上头去干什么?

我们说的是,叫声不同肯定不是同一品种,你却举出叫相似也可能是不同品种来,根本不搭界的嘛!你这才是没说到点子上呢!

而且,连叫声相似都可能不是同一品种,那么叫声不同岂不更加不是同一品种了?那人们根据“身体颜色不同,叫声不同”来区分不同品种,不是很正常、很有必要吗?你正好反证了我们的观点是对的!谢谢!

jsfttb 发表于 2015-6-30 17:52:39

Re:回 35楼(jsfttb) 的帖子

引用第36楼无弦琴于2015-06-30 17:40发表的 回 35楼(jsfttb) 的帖子 :
别那么激动么,这里讨论的种,应该指的是科学分类上的,你看你都把混血视为不同种,不同功用的鸡视为不同种,讨论起来就比较累了…

是你自己弄得那么累的!我说过不同功用的鸡是不同种了吗?请你好好看看,我说的都是品种!水泡眼、龙睛,都是金鱼的不同品种,难道因为它们都是金鱼,就不必要区分品种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仅仅身体颜色不同,叫声不同就硬说是不同的品种和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