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037|回复: 34

[原創] 《自珍集》之【拾陆】—— 海棠经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4 17: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珍集》之【拾陆】—— 海棠经雨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
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
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
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
′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
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 宋 王雱《倦寻芳慢》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以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
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 宋 吴潜《海棠春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久违的艳阳送走了南方的阴暗湿冷的寒冬,我们终于迎来春暖花开的时节。一个不经意的清晨,我突然发现自家阳台中暖阳洒金,鲜花吐蕊,早已是一片春意盎然。窗边,一棵天竺葵头顶着一团团粉红色的绣球向我抛着媚眼。“半怯春寒,半宜晴色,养得胭脂透。” 这满眼娇艳欲滴的粉色,让我不禁联想起康熙名瓷——“胭脂水”!

我们通常所说的“胭脂水”,其为“金红釉”的一种,在康熙年间随珐琅彩由西方传入中国,因此也有人叫它“洋红”。“金红釉”以黄金为着色剂,工匠在烧好的薄胎白瓷上,采用人工吹釉的方法,将含金的红色釉浆均匀地喷射在瓷器表面,以然后置于八百度多左右的低温窑中烘烤而成。 根据成品发色的深浅,“金红釉” 又可分成“胭脂红”、“胭脂水”、“粉红釉”等。其中,“胭脂水”的发色浓淡适中,釉汁细腻,釉色匀净,色泽如女人使用的胭脂一般艳丽,故而得名。由于“胭脂水”成品率很低,故多见于小器,如小碗、小瓶、小高足杯、菊瓣盘等。“胭脂水”于清康熙年间创烧后,在雍正时期达到巅峰,烧造得最为精致。在乾隆朝之后直到晚清虽都在烧制,但由于国力日趋不济,因此呈色也就越来越差了。

果酱的这套金华款圆形绣眼杯器型周正圆润,造型优雅,小巧玲珑,胎薄而细腻;内施白釉,玲珑剔透,外施胭脂水,粉嫩娇艳,在细白的底釉映衬下,如海棠经春雨滋润,更显娇丽。

此杯描金口、金耳,配以白色流线型XY三丝明镶如玉簪穿鬓,更显瑰丽,一派“三宫六院”的皇家风范。

旁边那只宝瓷林的描金口“胭脂水”马蹄杯,纯属视觉赞助,因为那不是绣眼用的,而是我用的。
nEO_IMG_L100017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17: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
nEO_IMG_L1000160.jpg
nEO_IMG_L1000161.jpg
nEO_IMG_L1000162.jpg
nEO_IMG_L100016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17: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诗、美景、美笼具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17: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222222
nEO_IMG_L1000165.jpg
nEO_IMG_L1000166.jpg
nEO_IMG_L1000167.jpg
nEO_IMG_L100016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17: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3333333
nEO_IMG_L1000169.jpg
nEO_IMG_L1000170.jpg
nEO_IMG_L1000171.jpg
nEO_IMG_L100017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17: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观赏。
nEO_IMG_L1000173.jpg
nEO_IMG_L1000175.jpg
nEO_IMG_L100017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17: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无锡小绣于2013-04-24 17:40发表的:
美诗、美景、美笼具
谢谢朋友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18: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秀眼《胭脂紫》对缸,颜色真漂亮,谢谢分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18: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缸,杯,小几都不错,漂亮,欣赏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18: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抹胭脂一片红,哈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