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29 20: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鸣虫的虫具与喂养方法5(转)
5捕捉
蟋蟀类的捕捉,首先必须选好捕捉的地点。根据蟋蟀类的生活习性,应该了解它喜欢栖息在稍微潮湿些的阴暗之处。在野外,到处都有,到了初秋时期的晚上,可以听见四面八方都有它鸣叫的声音,这时就可以循着它的叫声去捕捉。乡间农舍墙脚下和牲畜的栏舍附近,都有它的存在,鸣声好的大多数生活在乱石堆的缝隙里,长有杂草的河岸边和生长着豆类、麻类的庄稼地里,以及人迹稀少的废弃不用的破草棚。是昼伏夜出穴居性昆虫,它的洞穴虽然有直洞、弯洞、斜洞等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但其深度都比较浅,一般都在5~20厘米之间,其洞穴多数有2个或3~4个出口。有不少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石堆缝隙、瓦片堆中的空隙、墙角下的空洞或树根下的树洞等作为栖息处的。在捕捉时,捕捉者只要在这些地方细心地聆听,然后用轻而慢的脚步声向最悦耳的鸣声处走去,逐渐向它靠近,最后就能找到它栖息的处所。在找到它藏身之处后,若在晚上,用电筒照着,用捕虫网去罩捕,然后将它放进纸制的临时放养处----纸筒之中,以便回家之后放进陶质饲养器或塑料饲养箱中。此外,还有2种捕捉的方法:其一是在遇到躲在很深而且弯曲的洞穴中不肯出来时,可用向洞中灌水的方法将它逼出来,然后将它捉住;其二是切开的梨或苹果放置在它的洞穴口,以水果的香味将它引诱出来,然后用捕虫网将其捕捉。当虫逃走时,必须耐心等待,一般经过5~10分钟后,它又会重新鸣叫,此时可用灯光照准它,然后用大口径的尼龙网罩对准其头部,用另一只手掌对准其尾部将其赶入网内。用此法捕捉到的虫,全须全尾,四肢完整无缺,以后既能听到其优美的鸣声,又能观察到其健全完整的体形。除用瓶或网捕捉外,也可用手直接抓捕,但用这种捕法,极容易撞伤或折断其翅膀或后肢,因而只有丰富经验的老手才能采用此法。
捕捉蝈蝈类有2种方法可以采用。
1.网兜捕捉法 蝈蝈类身体强壮,牙齿坚利而且动作敏捷,又善于跳跃,因而徒手去捕捉往往是十有九空。另外,牙齿锋利,若用手去捉,很容易被咬的鲜血淋淋,断腿的捉回来很长时间也不会鸣叫。有经验的捕捉者发现,用纱布网兜捕捉比徒手捕捉要好得多。但用网兜捕捉切不可从上面往下罩,因为这种虫受惊动就往下掉,只能由下往上兜,才有可能兜住。但网兜捕捉法只能在没有荆棘的草地等处使用,在有荆棘的杂树丛中,网只会被钩住,等到网兜伸到下面时早已逃的无影无踪了。
2.垂钓捕捉法 在有荆棘处和有杂草的灌木从中,适合于用垂钓法捕捉。垂钓法是利用此鸣虫喜欢吃小昆虫的特性,像钓鱼似的用小昆虫引诱它上钩。做法是:在一根细竹竿上用细绳子栓一只蚂蚱等昆虫,然后纯放在虫身边来回晃动,引得它心动,它就会一把将蚂蚱抓住不放,同时松开原来攀附的树枝,象鱼儿上钩似地被吊悬起来不肯松口,这时就可将其放入预先准备好的小笼子里带走。要注意的是,捉住的只能1笼1只单独饲养,否则它们会互相嘶咬致残、致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