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7-7 20: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2楼尉迟聆雨于2010-06-28 01:45发表的:
感谢您对拙字的点评!既然先生提出质疑,我也就这句中“蛩”作一下自己的理解,不对之处还请再次斧正。
“蛩”有两种解释:1.蝗虫;2. 蟋蟀。此句中用1意,未知可否?盼赐教。
哦, 原来来是这样子的。我真是孤陋寡闻。爷爷给我留下一部《康熙字典》,嫌它腐朽味太浓,早已压在了箱底。身边唯一的工具书就是------ 商务印书馆 1983年9月北京第45次印刷的《现代汉语词典》,第937页,“蛩,古书上指蟋蟀”,再没有别的解释。
百度一下,才明白------------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字部】蛩 ·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韻會》𠀤渠容切,音卭。《玉篇》巨虛也。《山海經》北海內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註》卽蛩蛩,巨虛也,一走百里。郭璞曰:巨虛卽蛩蛩,互言耳。《韓詩·外傳》西方有獸曰蟨,得甘草必銜以遺蛩。蛩,巨虛。《說苑》蛩蛩見人將來,必負蟨以走。二獸者,非性心愛蟨也,爲得甘草而貴之也。《阮籍·詠懷詩》蛩蛩亦念饑。 又《字彙補》蛩蛩,憂思貌。《劉向·九歎》志蛩蛩而懷顧兮,䰟眷眷而獨逝。 又蝗也。《淮南子·本經訓》飛蛩滿野。 又《說文》秦謂蟬蛻爲蛩。 又《集韻》古勇切,音拱。蟲名,百足也。《爾雅·註疏》蚰𧍢,江東人呼蛩。音鞏。
【zdic.net 漢 典 网】
说文解字
【卷十三】【虫部】蛩
---------------- 那些人也是,国家养着他们,他们竟然还偷工减料,这么权威的字典,竟然不把所有的注解都写上,害得我少学老多东西。现在看来,有必要去翻箱倒柜,找出《康熙字典》来,带在身边,仔细学习;并且,也“温一碗酒”,要“一盘茴香豆”,认真的听孔乙己老先生讲解“茴字的四种写法”。不然的话,恐怕要看不懂以后人的文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