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9-6 15: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津王志祥于2010-06-14 23:36发表的:
这对钩的嘎撘细看有刀痕,是王同义早年用土车床在家中自己加工的,后来就委托别人加工了。
钩传承如下,当年的小孙为天津河西一号路老洪联系搭桥,促成的,同时买了我四个笼,前几年洪爷年纪大了,将此钩笼转给小耳朵,他又转给孙大爷,玩了几年,被当初搭桥的小孙,也就是现在的老孙看到,买到手中[他早年曾帮同义打磨钩子]牋[这几位都是河西区一号路附近的住家]
这对钩,因无款,不了解内情是不敢要的。应该讲,这钩以基本定型,有了同义的风格。当然与后来的有少许区别,另钩保存的品相也好。 赏好钩 听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