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035|回复: 38

[鉴赏] 完美,源自於不必要的堅持--南北籠把玩(完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3 14: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於前篇關於鳥籠\的把玩與鑒賞的啟發,使我領悟沒圖沒真相的事實
鑑於此,在本篇中賣弄本人一翻拙見,也是對於圓籠\與方籠\的幾點要求
此處兩方所請到的是我認為最能代表籠\具界的:北方紅靛籠\和南方繡籠\

一張籠\首先讓人見到的就是籠\的籠\門
鳥兒的進出,鳥食的替換也是由此開始
籠\門的堅固和便利性也因此越發重要
在這之中最困難的就是弧度掌握和維持
弧度決定了籠\門的順暢和外形的圓潤感
一位好的師傅重在控制弧度且不使其變形
而順暢度的第二項因素就是門眼的位置
因為門暗扣的關係,須拿捏其角度和大小
此圖為門暗扣的所在,圓籠\採左右開
籠\絲和門眼的密合度決定了鳥爪的安全
這裡活門的設計我稱為三層式包漿
是鑑別包漿程度的關鍵竅門所在
裸露、門下的和插入籠\框中的部分
證明了氧化的形成和人把玩的方式
卸下籠\門後可以注意到採取貼青合竹
兩端各下一銷釘,固定竹皮不脫落
我認為這是籠\中唯一需要合竹的部分
使用得當能固定籠\門形狀更加耐用
此圖中可以看出貼青的厚度
並且確認門是由整塊竹料製成
門上竹絲的銷釘隱藏在合竹之中
一把新籠\的籠\門若如圖中是不合格的
無法四點著地是一方面,且頂端無打磨
一般北籠\空籠\並無杯托
但製作杯托正是功夫所在
如圖將杯托靠置頂端
杯托不滑落也不撐開竹絲
跳槓的安裝關係到籠\子的形狀
無論是圓方籠\,開槽應盡量密合
此籠\是雙邊插搭的方式,槓頭下端皆短
或是採左插右搭,下端左頭長而右頭短
杯托為單面青,開槽為方型
如開槽為圓形則更能密合竹絲
且在鳥爪的安全更有保障
竹節的位置除了美觀性之外
更是能夠鞏固籠\身形狀的要角
如圖讓竹節在同對竹絲間對節還是其次
若從正面來看,使竹節能夠兩側對稱
甚至在兩端槓頭下的正對面變為對橋
因竹節密度,竹節對稱則籠\身更為穩定
接口的密合度由此圖的斜口來觀察
有的籠\採工字或叫之字、Z字形接口
字形並不是重點,而僅在於密合度
籠\圈經過變為圓形後,通常由尖端開裂
所以才採工字型,只是讓末端較穩固些
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籠\圈的塑形過程
而斜口較平行於竹紋路,看起來更美觀
如圖中接口並無對齊兩端竹紋略差一籌
我將銷釘認為是必要之惡,越少越好
為了美觀,應該打在後方,且統一同側
籠\頂第一道大圈的銷釘同理
第一道圈一般是做成圓柱圈
竹圈留青的面向是師傅功夫所在
如此顯眼的位置銷釘越少越好
頂圈維繫了整張籠\頂的命運\
每支竹絲的深度最難控制
若是有深有淺\籠\頂就易塌陷
可以壓一壓看它會不會晃動
調整大小DSC00721.JPG
調整大小DSC00722.JPG
調整大小DSC00723.JPG
調整大小DSC00724.JPG
調整大小DSC00725.JPG
調整大小DSC00727.JPG
調整大小DSC00728.JPG
調整大小DSC00729.JPG
調整大小DSC00730.JPG
調整大小DSC00731.JPG
調整大小DSC00732.JPG
調整大小DSC00733.JPG
調整大小DSC00734.JPG
調整大小DSC00735.JPG
調整大小DSC0073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14: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進入到籠的四根插銷
配合四個籠腳最為穩定
不宜過度突出,要好拔取
且要在鳥踩露時不鉤腳
底網的銷釘也打在同一側
下方床墊框盡量密合籠圈為佳,可見床墊所繃固方式
較好的方法是將多餘的布穿起線,拉緊打結,方便換
在此可以注意到底網是否有對節
內側的打磨功夫也在此顯露無遺
底網為了穩固,且較不常拆取
一般底網竹絲以穿透的方式固定
竹絲末端收的平整才易裝回籠中
插銷的孔不宜與竹絲互相重疊
底網一般兩側有山字形框架
這是通常會有偷偷上膠的部分
如此設計底網較穩固也好拿取
四顆銷釘各自留青
長度越短尾端越粗越好
如此可見穿孔密實好拔
此圖為底圈接口背面
可見一小小固定竹絲的銷釘
此必要之惡看似並不平整
北籠大多無直出腳的設計
籠腳一般為獨立安裝上籠圈
圖中可見腳珠、腳中洞和插銷孔
前三者須對齊,籠腳須準確四分
籠腳由三枝銷釘固定,中間釘偏右
腳如為兩塊相接,則可以中間先打釘
床墊圈自然包漿的痕跡
注意中間銷釘太為凹陷
可能打得太深或縮水了
門下兩側竹絲和竹框的銷釘
這裡為了對稱相隔為七絲
其餘部分相隔為每十絲
下方釘避免鳥鉤到越少越好
可見杯托右側下方竹絲銷釘
因略為突出而卡了些許竹屑
可看出門和籠圈的密合度
門邊緣稍顯尖銳,應該打磨
第一道圈為五絲一釘固定籠絲
籠頂最易脫落需要多打銷釘
右側銷釘明顯有打偏的痕跡
落款僅供參考,一般為鋼火印
偶爾會配以紅印,突顯識別度
頂圈應為外鑲式的吊頂
內鑲頂多了插銷且有細縫不合適
外鑲頂盡量輕薄以利與頂圈密合
調整大小DSC00738.JPG
調整大小DSC00739.JPG
調整大小DSC00743.JPG
調整大小DSC00744.JPG
調整大小DSC00745.JPG
調整大小DSC00746.JPG
調整大小DSC00747.JPG
調整大小DSC00748.JPG
調整大小DSC00751.JPG
調整大小DSC00752.JPG
調整大小DSC00754.JPG
調整大小DSC00756.JPG
調整大小DSC00757.JPG
調整大小DSC00758.JPG
調整大小DSC00759.JPG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14: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雙門在於過鳥和取缸的區別
一副對稱的香草門看似討喜
但是做不好也是會要鳥命的
敝人其實不特別喜歡雙門
但如果隱藏門配上海鷗或橋梁
有助於提升籠整體透視感和輕靈
但問題是隱藏門也處處潛伏危機
況且雙門不失為南籠一大特色
門上竹絲落孔的位置左右整體感
在不上膠的情況下更顯得重要
門邊的門花在從後方移到前方後
就失去了掛牆時保護扎線的作用
反而倒增加新鳥的危機,在此略過
門眼的位置和籠絲頂打磨
果叉蟲盒的製作也如同杯托重要
如杯托可推到頂部判斷製作好壞
圖中可以看到蟲盒合竹線並不直
其實蟲盒除了對稱之外毫無特別
看這個門眼,尤其在香草門斜面上
在正面是看不到前後開暗扣的
果叉蟲盒多是兩塊合竹製成
果叉循著竹纖維方向美觀耐用
蟲盒頂多是搭配,實用性不高
這裡頂框採用平榫接法
韭菜邊使用平榫有點突兀
如用尖榫可以突顯韭菜圓滑
活頂,我從來不會拆開新籠頂
我不知道活頂是可以做什麼用
為了活頂通常只卡四根竹絲固定
所以南籠其實並不利於懸掛
且頂分開製作,搞不好出於他手
繼雙門、活頂之後的內圓角
希望幾百年前的人就會做內圓
這樣現代人的工藝鐵定更進步
圖中頂框合縫並無和一道框相連
可想見此工藝的高級純欣賞程度
柱子頂端的帽子因為官印形
特別容易難與籠頂密合
當帽子僅用前端頂住籠頂
籠子又被一提懸掛起來
就會讓你了解不要掛起來
柱子的腳不受官印形影響
要與底框密合是家常便飯
腳的高度和柱子的長才是問題
跛子籠全看這幾隻腳表現
為了解決跛子,腳底要削幾層
中間的絲務必要穿出洞
這三絲做為懸掛的支撐
注意中間的絲磨平的方痕
這是籠中細節工藝的表現
南籠就是因為如此才細緻
前文並不是說合竹雙面青跳槓
而是外窄內寬的槓頭凹槽設計
固定住跳槓不容易被拉脫落
拉絲使得鳥爪在細棍上能緊握
但做得不好反而會使鳥鉤腳
合竹縫上拉絲就會有這種危機
使用扎線接合不會開膠變形
如圓籠斜口不打樁就容易開膠
使用榫卯結構則要擔心變形
就只怕鳥腳插到扎線孔內
調整大小DSC00762.JPG
調整大小DSC00764.JPG
調整大小DSC00765.JPG
調整大小DSC00766.JPG
調整大小DSC00767.JPG
調整大小DSC00768.JPG
調整大小DSC00769.JPG
調整大小DSC00770.JPG
調整大小DSC00771.JPG
調整大小DSC00772.JPG
調整大小DSC00773.JPG
調整大小DSC00774.JPG
調整大小DSC00776.JPG
調整大小DSC00777.JPG
調整大小DSC0077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14: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道圈四道扎線
第二道圈縮少為三道
但是此道圈卻是最重要的
官印形和梯形的差別在此
每邊若有長短就會造成歪斜
每邊若有個高低就破壞視野
每邊多塗點膠就是穩如泰山
這裡是師傅的工藝精隨所在
完美的45度角一邊分一半
線孔在柱和內圓間拼命掙扎
扎線在這個銳角上甩尾過彎
要穿過四條線的斜洞也是難免
由下往上看糞板邊框的45度
沒有這個凸角此框將隨時斷裂
死命夾上柱子在這裡屹立不搖
一不小心的一步小錯,就是黑絲
在方籠如此細緻的框上無法避免
如是再一堆竹料中這樣說是騙人的
現在還沒有注意到圖片正中
就在兩道扎線中的黑影,那就
稍後還有機會,請小心留意
在原竹中最忌諱的就是如上情形
有大圈的其它籠具到也罷了,但是
糞板框在三和四道圈中間
我喜歡戲稱為三道半圈
有趣的是它只有四邊之一
孤立無援承擔過糞的重責
框上還要被搞個狡兔三窟
如果是我做就乾脆千穿百洞
多塗點膠如此就萬無一失
如此洞越多兔子可就越安全
籠腳和籠框接合嚴密
如果內圓有一天統一角度
那糞板就不用磨這麼辛苦
一邊插一邊搭的活底設計
方頭較好製作也容易偷工
薄薄的一片延伸出大大腹足
此種特色有如在針頭上寫詩
這張圖告訴我們的配置玄機
就是要去裝三絲暗銷明鑲頭
頂和底通常就喜歡鑽大洞
既然見首不見尾就省略打磨
小頭稍微有切平了一點
大頭並不如想像中方正
大頭也應稍為修圓角
如此一邊插一搭更輕鬆
靠兩大頭和另一邊兩根絲
這就是針頭上抄聖經
崩壞和力學的微妙平衡
籠底平榫韭菜邊也省了
籠底再做尖榫也是累贅
記得多打點銷釘以策安全
這邊的搭孔倒是個拱頂
但是籠底還是要小孔支撐
這個偽大孔可謂大而無用
正面每兩絲一銷釘
左二銷釘明顯偏左
右銷釘看來縫縫補補
此籠要過三年游刃有餘
單一側面僅共下三銷釘
倒是壓風板遮掩得挺好
如果你前一塊黑又錯過了
前圖門和果插框中間的黑斑
那這張圖左上角不容錯過
另外下方兩黑點也有講究
不細心處理會演變成蛀孔
快點回家拿籠子保養保養
第二圈外就看這三道半了
拿籠子不要頂著屁股晃阿晃
哪天戳斷狡兔有三窟也沒用
左側三道圈內圓略顯鋒利
粗中有細就是在說單面雕門
內面粗外面細,不如雙面雕
除了隱藏門外,無密合度可言
調整大小DSC00783.JPG
調整大小DSC00779.JPG
調整大小DSC00781.JPG
調整大小DSC00782.JPG
調整大小DSC00784.JPG
調整大小DSC00785.JPG
調整大小DSC00786.JPG
調整大小DSC00787.JPG
調整大小DSC00788.JPG
調整大小DSC00789.JPG
調整大小DSC00790.JPG
調整大小DSC00791.JPG
調整大小DSC00793.JPG
調整大小DSC00794.JPG
調整大小DSC0079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3 14: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才您如果錯過了這道黑斑
門和果插間,在此若隱若現
再重申一下選料的重要性
在無竹節又細薄的竹料之中
除了纖維外的灰影皆不可取
俗話說多一分則太多就在此
此圖中顯示果叉略為過寬
此乃個人審美無關於實用性
在無限遠處相交的平行線
略為圓角邊邊加上兩支銷釘
竹節的纖維如魚鱗脯點點
此乃個人審美無關於實用性
先前提過的圈和頂框的接縫不連一氣
看那竹絲孔如何不下銷釘支撐籠身
可想見四頂帽帽和四隻腳腳的辛苦
要四根柱子扣住全籠又要呈現官印
這其實都是場善用竹材彈性的表演
這個腰瘦的暗扣別有用心
不知津者還推不出這前後
平榫理應打這幾隻銷釘
縱使它們不必連結籠頂
辛苦的第二道圈
柱穿孔必須略斜
縫縫可在容許範圍
架鳥缸的第三道圈
有些許平的內圓角
籠底的第四道圈
密合度由下而上開花
板籠在暗扣外加上門扣
以補足要馴鳥不方便高掛
卻沒有二道圈來靠牆提攜
這叫摸蜆兼洗褲一舉兩得
新鳥扣門掛牆一石二鳥之計
籠頂尖榫結構插入竹框
大鑲頂多一層竹圈賣弄用
不如用平榫讓竹紋縱橫交錯
多了一把黑頭利箭不明智
羅漢板多不採用留青雕刻
因為大面積竹料用完了
其實是為了避免黑絲入侵
提把中間的竹絲最好完全穿透
如圖穿洞周圍略大而圓保護穿孔
外層留青內層削圓提升受力耐用
背側的掛片,可謂隱藏版二道圈
羅漢板和頂框接合處可見橫豎各一銷釘
板籠被亮籠壓怕了,共用八支釘固定
提把兩頭的狐狸尾巴
穿過後在羅漢板間用暗銷
一般為突出後用明銷固定
內側可見羅漢板和頂框密合
尖榫免不了仍要打樁
左側可見方才籠頂銷釘

看了這麼多讓各位看官傷眼了,可是一把鳥籠還總得養一隻鳥
不得不說以上都是些枝微末節,要養好一隻鳥就看籠的實用性
養好了鳥就要能賞鳥的觀賞性,也許身在台灣,我更喜歡波籠
常言有道:越親近則越難了解,看來須逮個良辰吉時另闢一文

附註:
1.對於北籠部分名詞可參考
http://bbs.18888.com/read-htm-tid-468165-uid-33471.html
2.對於南籠部分名詞可參考
http://bbs.18888.com/read-htm-tid-7640940-uid-126557.html
3.其中留青或貼青之青字,不含刮青一義,僅代表竹皮
4.幾道圈或幾道框為由上而下數之數目,並無特定用法
5.門眼、門暗扣、掛片及床墊框為會意用法,請指正
6.直出腳為廣籠中籠腳與籠圈為一體竹料製作的說法
7.韭菜邊為南籠竹框為扁橢圓型的製作方式
8.頂框為會意用法,指活頂之外框,請指正
9.塗膠就是上膠,一把真正扎實的籠具是不需要上膠的
10.黑絲、黑斑為竹料中之暇癡,因南籠用料少更忌諱
11.狡兔三窟暗指三絲未剪,少數以此證明新品,事實不然
12.南北籠多用原竹,也就是原色老竹,廣川籠則多煎竹
13.煎竹用老竹以仿製老料且防朽,新料不可煎竹做籠
14.任何商家熟知的落款皆僅供參考,倒是脫手時的依據
*.籠具中穿孔和扎製普遍上極為重要,文中即不加贅述
調整大小DSC00796.JPG
調整大小DSC00797.JPG
調整大小DSC00798.JPG
調整大小DSC00799.JPG
調整大小DSC00800.JPG
調整大小DSC00802.JPG
調整大小DSC00803.JPG
調整大小DSC00805.JPG
調整大小DSC00806.JPG
調整大小DSC00807.JPG
調整大小DSC00808.JPG
調整大小DSC00809.JPG
調整大小DSC00810.JPG
調整大小DSC00813.JPG
調整大小DSC0081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3 16: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值得留名。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3 17: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的好帖子!图解祥细!知识性很强!好好好!谢谢分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3 18: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之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3 19: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3 19: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很好.....图文并茂!好帖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