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409|回复: 15

喜欢蝈蝈的LOOK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4 01: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饲养前的准备。
将准备好的养虫笼和扎盘,用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后再用清水冲净药液,保证清洁无菌后备用。养虫房地面、墙壁、门窗和屋顶等要用高锰酸钾消毒,养虫房的加温设施消毒后安装好备用。根据蝈蝈出孵的时间,提前加温使养虫房内温湿度达到出孵若虫的要求。
二、温度与通风管理。
新孵出的蝈蝈若虫对温度要求很严格。温度应控制在28℃左右,不宜过高。三龄以上的若虫对温度变化适应生增强,一般掌握在25-28℃。温度高一些,蜕皮间隔较短,发育较快,但体质不甚健壮;温度低一些,蜕皮间隔期长,发育稍慢,抗寒能力强,体质健壮,即所谓:“热蜕”和“冷蜕”。应选择“冷蜕”管理。昼夜温度变化要尽量大一些,可掌握在5℃左右。蝈蝈若虫喜干燥,除了为降温少量喷水之外,一般不必喷水。
蝈蝈若虫怕闷热,要配合暖房降温,定时通风,应选在每天中午前后温度最高时开窗通风。在室内温度没有降到最低限时,通风时间尽量延长。暖房内空气要达到清新,防止烟、酒、香料、化妆品等异味侵入,以防止对若虫造成影响。
三、饲料和喂食。
喂养蝈蝈的饲料主要有三大类,即黄豆(青豆)、羊肝、胡萝卜。黄豆含植物蛋白质很高,每百克中含36克以上,羊肝的维生素A含量很高。胡萝卜营养齐全,所含粗纤维有极好的利便作用,对若虫是不可缺少的。以黄豆2份,胡萝卜2份,羊肝1份,干酵母1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绞肉机绞成泥状。喂食时以新鲜的菜叶切成块状,将绞好的饲料涂在上面,置于罐中,每罐可多放几块,上下都有,使若虫均可食到。因为若虫食量小,饲料不要涂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费。每天的食料要保持新鲜,现做现喂,不要喂隔日食,喂食要定时,每天1次即可,2次更好。
四、换笼和大鞘期管理。
随着若虫蜕皮次数的增加,体态愈来愈大,要及时由小笼转到大笼,防止若虫因在小笼里活动不开,而影响蜕皮、运动和生长发育。笼子里面要放用高粱秆破成的糜子,供若虫栖息跳跃。
蝈蝈的最后一次蜕皮俗称为“大鞘”,大鞘期的饲养罐高应为蝈蝈体长的2-3倍,使蜕出的新体有较大的周旋余地。平时放入罐中的树枝、高粱秆之类要全部拿出,罐内重新放入用高粱秆内瓤做成的丁字架或三角架,架的顶部要稍低于罐口,以供蜕皮之用。蜕皮时蝈蝈爬到支架高处,倒挂于高粱秆内瓤下,爪花可抓入瓤内,非常牢靠。用纱笼饲养的蝈蝈则不必搭架,蝈蝈抓住笼壁就很结实,一般不会掉下来。蜕皮时头朝下倒挂,靠重力新将体蜕出鞘外。蜕皮时忌惊吓,不可有大的响声和震动,以免蝈蝈掉下来。个别情况如掉下来,后肢摔弯,可在5分钟内将弯曲腿节慢慢理直,稍待片刻,肢体硬化,便无“残废”之忧。蝈蝈蜕皮完成后,肢体很软,不可惊动,让其自然活动,几个小时后肢体即完全硬化。1天后从饲养罐中取出,装入葫芦或纸盒中饲养,等待出售。

一、蝈蝈的品种:
蝈蝈的品种有北京铁皮蝈蝈、天津绿蝈蝈、三青蝈蝈和草白蝈蝈。
二、人工辅助取卵和孵育:
1.取卵:
(1)人工辅助取卵:选择大而健壮的雌雄蝈蝈放入瓦盆中,盆上覆盖纱罩、雌雄虫比例为2∶1或3∶1,即2、3只雌虫配一只雄虫。盆中蝈蝈的总数不可过多,如拥挤不堪对交配不利,每日及时供食、雌雄相见,雄虫便振翅高歌“弹琴”,雌虫会以情相报很快交配。交配后约两周,雌虫就开始产卵,7月中旬以前所产的卵当年可以孵出若虫,7月中旬以后所产的卵当年很难孵出若虫来,可以留做明年孵育。6月底到产地引进的蝈蝈中,一次如引进二三百头雌虫,再配一百余头雄虫,可产卵数万粒。
(2)筛卵和布卵:蝈蝈产卵后,将瓦盆中的沙土轻轻打碎,用箩将卵筛出,用清水淘净晾干,然后准备布卵,选择高15厘米,口径为20-25厘米约瓦盆重新放消过毒的沙土,土与沙的比例仍按1∶1即可,也可只用细沙土、厚5-6厘米,将虫卵均匀地撒在土上,使卵粒一粒一粒均匀排开,不要叠压,然手用细沙土覆于卵上,土厚4-5厘米,然后往土上喷水,土的相对湿度为70%左右,最后用布蒙住盆口,用绳扎紧。
2.人工孵育:
(1)卵的人工孵育:将布好卵的瓦盆放在日光下照晒、即“长眼”。使土温保持在30℃左右,一般在7、8月份阳光过强时要以物遮阳、防止土温过高。每日要及时往盆中喷水,保持盆土湿润。白天可受热10余小时,晚间放在室外接受夜露,至9月中旬,当夜间气温低于22℃时,要将卵盆移入暖房继续加温,白天保持在30℃。夜间保持在25℃。一个月以后,中部两侧出现一对黑色眼点。二个月后,卵明显膨胀变粗,眼逐渐移出卵的一端,两个眼点的距离也随之缩小。眼点的一端将发育为头部、另一端正由黄褐色逐渐变绿,这一端是若虫的尾部。两个半月后、发育较快的卵已全部变成绿色,若虫背部的横腹节及六足已隐约可见。
(2)出孵:当蝈蝈的胚胎发育完全成熟以后,若虫就会破壳而出。若虫在出壳前会在卵内轻轻里动,此时卵壳已变得很薄很软,在若虫不断蠕动下,有气孔的一端会被冲破。若虫先挤出头部、再伸出前肢,卵壳便象脱裙子一样脱至虫体后面。刚出壳的若虫为翠绿色,出土的幼虫稍作休息,开始爬来爬去,这时可以将若虫移至养虫笼中、分笼饲养。将新孵出的若虫移入养虫笼中时,要用鹅或鸽子翅上的长羽毛绑上竹签做成的羽刷,持盆斜着养虫笼的口,将若虫轻轻扫入笼中,然后盖好笼口。
三、若虫的饲养管理:
1.饲养前准备:首先要准备好养虫笼和托盘。用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后再用请水冲净药液,保证清洁无菌后备用。养虫房地面、墙壁、门窗和屋顶等要用高锰酸钾和火焰喷雾器严格格消毒备用。养虫房的加温设施消毒后安装好备用、预计蝈蝈该出孵的时间后、提前加温使养虫房内温湿度达到孵若虫的要求。
2.温湿度与通风管理:
新孵出的蝈蝈若虫对温度要求很严格。温度控制在28℃左右,温度不宜过高。三龄以上的若虫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增强,一般掌握在25-28℃,温度高一些,蜕皮间隔较短,发育较快,但体质不甚健壮,温度低一些蜕皮间隔期长,发育稍慢,抗寒能力强。体质健壮,即所谓“热蜕”和“冷蜕”。应选择“冷蜕”管理。昼夜温度变化也要量大一些,可掌握在5℃左右。蝈蝈若虫喜干燥,作了为降温可少量喷水之外,一般不必喷不。
蝈蝈若虫怕闷热、要配合暖房降温、定时打开窗户通风,选在每天中午前后温度最高时开窗通风。在室内温度没有降到最低限时,通风时间尽量延长。暖房内空气努力达到清新,防止烟、酒、香料、化妆品等异味侵入,以防止对若虫造成影响。
3.饲料和喂养:喂养蝈蝈的饲料主要有三大类,即黄豆(或青豆)、羊肝、胡萝卜。黄豆含植物蛋白质很高,每百克中含36克以上,羊肝的维生素A含量很高,胡萝卜除营养齐全外、其中的粗纤维有极好的利便作用。对若虫是不可缺少的。以黄豆2份,胡萝卜2份,羊肝1份,干酵母一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绞肉机绞成泥状。喂食时以新鲜白菜叶切成块状,将绞好的饲料涂在上面,置于罐中,一罐中可多放几块,上下都有,使若虫均可食到。因为若虫食量小,每块上不要涂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费。每天的食料都要保持新鲜,现做现喂,不要喂隔日食,喂食要定时,1天1次即可,两次更好。
4.换笼和大鞘期管理:随着若虫蜕皮次数的增加、体形愈来愈大,要及时由小笼换到大笼,防止若虫在小笼里面活动不开,影响蜕皮、运动和生长发育。笼子里面要放用高粱秆破成的糜子,供其栖息跳跃。
蝈蝈的最后一次蜕皮俗称为“大鞘”,大鞘期的饲养罐高应为蝈蝈体长的2-3倍,使蜕出的新体有较大的周旋余地。平时放入罐中的树枝、高粱秆之类要全部拿出,罐内重新放入用高粱秆内瓤做成的丁字架或三角架,架的顶部要稍低于罐口,以供蜕皮之用。蜕皮时蝈蝈爬到支架高处,以六足倒挂住高粱秆内瓤,爪花可抓入瓤内,非常牢靠。用纱笼饲养的蝈蝈则不必搭架,蝈蝈抓住笼壁就很结实,一般不会掉下来。蜕皮时头朝下倒挂式、靠重力将新体蜕出鞘外。蜕皮时最忌惊吓、不可有大的响声和震动,以免蝈蝈掉下来。个别的如有掉杠情况,后肢摔弯,在5分钟内可将弯曲腿节慢慢理直。稍待片刻、肢体硬化,使无“残废”之忧。蝈蝈蜕皮完成后,肢体很软,不可惊动,让其自然活动,几个小时后肢体完全硬化,暂时不要喂食,一天后从饲养罐中取出,装入葫芦或纸盒中饲养,等待出售。

什么叫“冬虫”?为什么老北京人喜爱玩养“冬虫”?
北京冬天,有时候在公共汽车上,地铁里,或者什么老北京的家里,突然会听到只有夏天才能闻的“蝈蝈”叫声,这就是所谓北京人玩的“冬虫儿”。 冬虫一是蝈蝈,二是金蛉子。潘家园的“华声老天桥”花鸟鱼虫市场上有很多卖蝈蝈和葫芦的摊位,顾客有京城老玩家,也有初学的新手,有教授,也有退休工人,有老人,也有年轻的中学生。
一个普通的葫芦,十几块钱,一只点了药能叫唤的蝈蝈也是十多块钱。是一般工薪阶层可以接受的消费水平。要想多花钱也可以,十万八万一只的葫芦也能够买的到,一只从宫里出来,过去皇帝玩过的葫芦可能比这还贵。
蝈蝈葫芦是养蝈蝈蝈的主要工具,葫芦分新活老活,有没有工艺。形状有棒子、鸡心、柳叶、油瓶、蜘蛛肚儿等。工艺有烫花、掐花、掐花、壮花。壮花就是在葫芦生长的过程中,套上事先做好的模子,让它按模子长。天然长成的,花纹清晰饱满,肚脐眼又正,价值很高。过去农民有的种一亩地的葫芦,常常只能得到一两个长好的葫芦,流传到今天就更难得了,所以为什么一只好的清“官模子”,可以值上万元。蝈蝈葫芦还有胆有箍儿有蒙心,影响蝈蝈叫的声音,声音都非常讲究,蒙心的材料和工艺最讲究,有象牙的、玳瑁的、玉石的、木头的、铜的。上面有雕刻,雕有动物、花卉、吉祥图案等。一块一寸大小的玳瑁上能够雕出九只立体的蝙蝠,每一只蝙蝠都能动,蝈蝈一叫,蝙蝠也跟着共鸣。
当然一般老百姓玩蝈蝈主要是听音,蝈蝈的样子不重要。蝈蝈分南蝈蝈和北蝈蝈,北京人玩的主要是北蝈蝈。北蝈蝈又分为京蝈蝈、易蝈蝈、鲁蝈蝈、晋蝈蝈等几类。产自西山的京蝈蝈黑色大铁蝈蝈最有名。易蝈蝈产自河北易县、涞水及狼牙山,个儿大。鲁蝈蝈产自山东北部地区的绿蝈蝈为主。晋蝈蝈以山西宣化的山青、草白为主,特点是皮粗翅厚,叫声响。蝈蝈按体色分为黑蝈蝈、绿蝈蝈、草白、山青、异色等几类。
南方人叫蝈蝈“叫哥哥”,山东和河南人叫它“蚰子”,河北人叫它“乖乖”。蝈蝈叫的原来的声音是‘本调’,但是本调好的不多,人们为了改进蝈蝈叫的声音,老北京人就发明了一种点药术,就是在蝈蝈的翅膀上点一点儿药。药是用朱砂铜渣和松香等东西合成的。翅膀要一上一下,名叫“底药”和“盖药”,按部位又分为“明药”和“暗药”。点的部位准,蝈蝈的叫声才好听。请专家给蝈蝈点药须5块钱。
北京人玩的蝈蝈并不都是野生的,而是人工繁殖的,土话叫“份”。过去老北京专门有“份”蝈蝈的人,叫“虫儿把式”。那时他们把秋天逮的母蝈蝈放在罐里养着。罐里放上土,蝈蝈把卵生在土里,到了冬天,再把土放在暖炕上,每天撒点水,用棉被保温,七八天后卵便从土里出来。放点蔬菜叶开始喂养。蝈蝈前后要脱七次壳,7天脱一次壳,四十九天以后蝈蝈就长成了。人工“份”出来的冬蝈蝈,可以活到第二年的“清明”。蝈蝈的寿命大约是半年。
北京人玩蝈蝈可以追溯到明代,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怀里揣着一个葫芦,听着阵阵叫声,是老北京人的时尚。温度是决定蝈蝈叫的重要因素,想让它叫就捂得紧一点,嫌它叫得烦人就拿出来晾一会,温度一低,蝈蝈自然就不叫了。“华声老天桥”的虫市上卖蝈蝈的多备有自制的取暖箱。卖虫儿一般还备有用兔须做成的探子,行话叫“鞭儿”,撩拨冬虫儿的头与须,诱使它鸣叫。
北京出现了不少著名玩家,他们会养蝈蝈,也会“份”蝈蝈,玩蝈蝈又玩葫芦。比如清末民初的赵子臣与李四等。现在中科院的研究员著名昆虫专家吴继传是新一代的蝈蝈玩家,他不但玩,还出版了《中国蝈蝈谱》、《中华鸣虫谤》、《中国巨蟋油葫芦谱》等专著。葫芦现在成为收藏品,珍贵的老葫芦一般只作为陈列品,不再养蝈蝈。老葫芦怕磕碰,怕潮也怕干,怕虫蛀。应该放在柔软的盒内,不能放樟脑球等,这样虽然可以防止虫蛀,但是就永远不能养蝈蝈了,可以用报纸包上,报纸的油墨味道可以驱虫
发表于 2004-10-31 23: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 00: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蝈蝈的LOOK

一个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3 22: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蝈蝈的LOOK

好 帖 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5 18: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蝈蝈的LOOK

谢谢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7 17: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蝈蝈的LOOK

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8 12: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蝈蝈的LOOK

寫的好精細.....
說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0 11: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蝈蝈的LOOK

不错不错,我顶
我是个新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8 10: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蝈蝈的LOOK

<font color=BLUE title='感谢 王笑天 对论坛的支持 !'>王笑天 赠与神仙</font> <font color=red><b>1</b></font> <font color=BLUE title='感谢 王笑天 对论坛的支持 !'>鸟友元以示鼓励</font>
好帖子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18 21: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蝈蝈的LOOK

下面引用由极品蝈蝈迷2004/11/10 11:38am 发表的内容:
不错不错,我顶
我是个新手
欢迎常来玩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