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14 12: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7楼摩柯伽叶于2013-01-13 23:17发表的牋:
即有兴致,我亦乐得“交流无限”……
重点是第一条,要应对主题来说。先看39楼的表述,再看44楼的回复。是没有说“错或不错”,可既然知道‘北方的蝈蝈,油葫芦份代早、经多代串籽、改良至今’的品种优化过程何来的“油葫芦就种北方也不见得多优势”?——什么叫‘不见得多优势’?——既然都知道北方育种的过程,再说‘不见得多优势’这样的话,正所谓‘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觉得自相矛盾么?
本人之所以在39楼做引用回复,,就是个人针对“油葫芦就种北方也不见得多优势只不过人工虫份代早”这样表达的强烈不认同。京津代表的北派,清代至今的鸣虫文化积淀造就了鸣虫育种的优势(这是最明显的优势),即有的时间积淀(长到可以用历史二字形容了)正是北方品种的优势的印证、基石……再看到“油葫芦就种北方也不见得多优势只不过人工虫份代早”这样割裂必然关联的谬论,令人观之郁结,不吐不快。我要说对于现实的尊重也很重要。
关于第二、第三条,不是重点,因此如此不想多做争辩,人工大黄、金蛉‘产于斯故而盛于斯’;火赤炼是不错,因为属于异虫,个人不曾接触。
....... 我前面没所说的“油葫芦就种...”是指的野生的种,品种、种源、分布等!原种是原种,育种是育种。我一向尊重事实,也改变不了什么事实,哪来什么一些“...关联的谬论”,还郁结?没这么复杂啊~
你说【人工大黄、金蛉“产于斯故而盛于斯”】,那蝈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