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之交是金鱼的繁殖旺季,也是一年中渔事最繁忙的时刻。金鱼繁殖具有工作量大、相互衔接性强、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一些渔场由于经验和技术的缺乏,常常出现产卵率低,孵化率低和金鱼品质低“三低”现象,有的渔场年年繁鱼不见鱼,甚至于亲鱼伤亡殆尽,严重影响了渔场的生产和效益。经过试验和探索,我们认为要搞好金鱼的繁殖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好亲鱼
亲鱼须具备体质健壮、生殖特征明显、观赏价值高的特点,以2~4龄的青年鱼为好,要尽量选择不同来源,没有或很少血缘关系的种鱼作为亲鱼,要有计划地从外地引进优质种鱼与本地同品种金鱼交配,以达到纯化品种、提高品质的目的。
为保证金鱼卵有较高的受精率,配组时雌雄比例以1∶1.5或1∶2为宜,雌雄个体不应相差太大,年龄组成以新雄老雌交配为好。
严格禁止以老弱病残鱼作亲鱼来凑数,严禁近亲繁殖,否则会出现繁殖率低,仔鱼品质退化,生长缓慢,抗病力差等现象。
2 管理好亲鱼及鱼卵
对亲鱼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精心管理。亲鱼培育池应保持水质清新,降低密度,适当降低水位,增加光照提升水温,要视亲鱼食欲和天气状况,投喂适量鱼虫或全价配合饲料,不要随意多投、少投或几天不喂,使亲鱼尽快恢复体质完成产卵繁殖一切生理上的准备。
金鱼的产卵期很长,整个繁殖期要做好喂食、换巢、换水等各项工作。保持水质清新、投喂的鱼虫新鲜适量,更换鱼巢及时,使亲鱼在良好的环境下产卵。产后亲鱼较虚弱,应及时移入与原水温相同的“老水”中精养细喂。
孵化池鱼巢投放不应过密,鱼巢应悬于水的中上层,要防止水温大幅升降,适时采取措施如:遮盖苇帘或塑料薄膜,还应及时清除水中异物。受精卵孵化2~3d后进入敏感期,不可随意翻动,尽量不换水以提高孵化率,减少畸形仔鱼产生。
3 把握时机,适时促产孵化
3.1 适时促产 在金鱼繁育季节可通过提高水温,添加新水,增加溶氧,异性刺激,投放鱼巢等方法来刺激亲鱼成熟,促进亲鱼顺利发情产卵。这一生理过程的完成是在若干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切忌主观想要种鱼产卵而片面强调某一因素,如过多过频换水,盲目投食结果会适得其反。
3.2 适时配组并投放鱼巢 当雄鱼追逐雌鱼现象增多、追逐时间增长时,说明亲鱼已近临产。这时应适时配组移入产卵池(缸),并及时敷设鱼巢悬浮于池水中层,一般次日凌晨即可产卵。
3.3 适时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有成本低、时间短、受精率高等诸多优点,非常适合规模化生产。因为湿法授精方法简便,对亲鱼伤害轻;故多为生产上采用。当发现雌雄亲鱼激烈追逐,发情进入高潮时应及时捞出亲鱼进行人工授精。该项工作一般在凌晨4~5点钟进行。须细心观察,把握合适时机,过早卵子未熟,过晚则产卵已结束。
3.4 适时更换鱼巢 当鱼巢着卵均匀后,就要及时取出更换新的鱼巢,以免着卵过密影响孵化或被亲鱼吞食,造成损失。
3.5 适时拆除鱼巢 从孵化池取走鱼巢也要把握好时机。鱼苗孵出后,游泳能力很差,要附着在鱼巢上发育生长,还可借鱼巢来遮挡过强的光线,此时不可取走鱼巢。当鱼苗能平行游动时,再拆除鱼巢。
4 控制好水质
亲鱼培育以淡绿水或绿水为好。产卵池应水质清新高溶氧,在繁殖季节,亲鱼体液分泌量很大,大量体液溶于水中常败坏水质,导致浮头或闷缸。所以在每天产卵结束后,下午或傍晚换水一次。当池水泛绿时,要把亲鱼和鱼巢移入另外产卵池,把老产卵池洗刷干净注入新水备用。孵化池水必须是含氧量充足的经充分晾晒的清洁新水,金鱼孵化严禁用绿水、生水。鱼池换水时应换入经晾晒2~3d的等温新水。
5 严格消毒
早春天气变化莫测,水温水质不稳定,大量细菌和寄生虫活动频繁,金鱼易患烂鳃、水霉等各种疾病,采取早期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亲鱼池、产卵池、孵化池、鱼巢及各种工具都应浸泡消毒洗净后再用。可用20×1.0E-6漂白粉或3%食盐水或10×10E-6高锰酸钾水浸泡0.5~1d。工具器皿要经常消毒防病菌感染。
亲鱼在产卵过程中由于剧烈追逐或人工挤卵,体表粘液层遭到破坏,部分皮肤,鳞片可能擦伤脱落极易感染疾病。在产卵结束后用10×10E-6高锰酸钾或2%~3%的食盐水浸洗亲鱼10min,对受伤部位及时用消炎药物涂抹至痊愈。
孵化前,把鱼巢在盛有孵化池池水的面盆中漂洗两下,以除去杂质和污物,附卵鱼巢仍不洁净时,可用10×10E-6高锰酸钾浸泡消毒以防水霉病发生。对水霉病偏重发生的池子,每天用3%的食盐水在孵化鱼巢周围泼洒一次至孵出鱼苗为止,可防止水霉蔓延。对孵化池中的龙虱、水虿等害虫可用0.1×10E-6含量为90%的晶体敌百虫杀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