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74|回复: 25

汉阳湖泊林林种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4 10: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感于版主球场端阳在此版发表《百湖武汉》。我生于汉阳,长在汉阳,又在汉阳工作。作为水务工作者对江河、湖泊有种特别的情怀。为此,我专为汉阳湖泊写了篇文章,发表在《武汉春秋》杂志,并收编于《春华秋实》一书内。摘录如下:

远古的汉阳,为古云梦泽。汉阳湖泊的形成,是受造山运动的影响及以后的燕山运动,使地带大面积断陷沉降,形成内陆盆湖。随着古云梦泽逐渐解体,因自然淤浅及汉江改道,致使湖泊日渐被分割、肢解,遂形成今日湖泊相错的地貌特征。现有湖泊7个,即:月湖、墨水湖、莲花湖、龙阳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三角湖(跨蔡甸区)。全区共计湖泊面积14.113平方公里。由于乱填乱占湖泊现象十分严重,现有湖泊面积与10年前相比急剧减少,如:墨水湖原水域面积5000亩,现仅剩4000来亩,减少近20%。
汉阳湖泊水景的文化底蕴浓厚,有的还具神话色彩。古月湖原直达长江边,座落在汉江与龟山、梅子山、赫山之间,汉代因其与却月城相邻,故得名月湖。在月湖历史上,先后曾筑有三堤:一是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知府蔡钦所建,名杨柳堤,湖中有桥,是汉口集家嘴通往汉阳城的大道;二是清雍正年间(公元1723-1736年)由知府郭朝祚修建,名郭公堤,中有三孔石桥,自龟山抵汉水南岸。三是清代某些僧人所募修的三搁石堤(俗称龙灯堤),从梅子山至汉水南岸。由此,古月湖被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古月湖原有八景:柳映长堤、板桥花影、荷风曲溆、宵市灯光、古洞仙踪、琴台残月、僧楼仲韵、梵市朝辉。随着时光流逝,东西月湖逐渐淤塞,八景不复存在,湖心堤变成湖边堤,昔日风景逐渐衰废。淤塞的东、西月湖被填平作为兴修工厂和住宅用地,如今的月湖是中月湖所保留下来的一部份。
墨水湖的演变也有相同的过程。古代的墨水湖曾与长江汉水相通。它由太子湖、龙阳湖等大小湖泊汇集而成,并与刘家湖、青草湖、高公寨、葛藤湾、上平塘、下平塘、南湖、平塘口、小寨湖、黄毛湖、泗洲堤、猪湖、杨家湖、柳家湖、龙王湖、白业湖等,总称墨水17湖。该湖湖面广阔,湖水墨绿,湖岸曲折,在水位为20米时,面积可达30平方公里。关于墨水湖的形成和名称来源说法不一。带有神话传奇色彩,如玉帝斩乌龙,乌龙血水染黑湖水,而成了墨水湖;五代十国时期,昭明太子编完《昭明文选》后,在湖内洗笔而将湖水染黑,故称墨水湖。在解放初期,汉阳地区的水系还相当发达,从武汉动物园所在地(古时为平塘古渡所在地)乘船可直达蔡甸等地。
莲花湖在龟山南脚下,分东西两湖,中有一条宽沟相连。过去每当荷花盛开时,红白争艳,清香四溢,故名莲花湖。胡凤丹在《大别山志》载:“莲花堤在城北兴国寺,晴川阁右,有石桥,左右二渠,皆种荷花。”又据史考,莲花湖是历史上南湖一角,南湖在唐代经李白赐名为郎官湖,又因李白号青莲,为纪念一代诗仙,故名莲花湖。清代时人们在湖上种起莲花,每至夏时,湖上莲花盛开,莲花湖名一直流传至今。但也有史家否定这一说法,认为莲花湖与郎官湖无甚关系。民间还流传说:“莲花湖是唐睿宗李旦的妃子胡凤姣洗脚遗留下来的金银二盆。历史上莲花湖是一个“岸夹桃花锦浪生”的明秀胜区。由于明清以来多次战争的洗劫,莲花湖景观日渐破败,直到建国前已是一湖死水、污臭不堪。建国后重建莲花湖。修砌了湖的边缘,种植了花木,建有虹桥、水榭及湖心亭共10处景点,尤其是宽沟上架起的曲拱木桥,是按宋代张择端所绘《清明河上图》中河南开封汴水虹桥结构仿造,秀丽古朴。莲花湖今已拓建为莲花湖公园,是一处综合性的娱乐场所,为游客休闲娱乐之地。
汉阳区南部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有个湖叫南太子湖,其北于武汉市四新农场所在地,由一片湖区开垦成菜地的地方,原称北太子湖。古代两湖相连,名为灌水湖,因长江涨水倒灌入湖而得名。后来改名为太子湖。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朝中矛盾四起,忠奸难辨,皇室重臣亦有遭贬。有位身怀六甲的皇妃(一说为皇后)被贬,沿汉水漂流而下,流落到灌水湖时已是十月怀胎,在渔船上分娩一男婴。在随行婢女和渔家的精心照料下,母子平安。王莽篡位事件平息后,皇妃回宫,其男婴被皇室认定为太子。灌水湖也因此而改名为太子湖。
早已消失的郎官湖(现汉阳区太平巷和郎星巷一带),原名南湖。得名的来源是:唐代诗人李白受唐室纷争牵连,迁夜郎过汉阳,遇故人尚书张谓使夏口,与沔州牧杜公、汉阳县令王公在南湖宴饮。时值中秋节,张公举杯对李白说:“此湖古令游赏者非一,吾辈邂逅于此,而获览此佳趣,子盍题以美,传名不朽。”李白欣然应允,“举杯酹水”,将南湖改名为郎官湖,并即兴赋诗:“张公多逸兴,共泛城南隅。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坐醉清光,为喜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风流若未泯,名与此山俱。”明嘉靖《汉阳府志》载:“原湖可以纵舟城内,水汇于湖,乃自水门入江,其年为弘治庚申。自后,居民于屋后堵土为圃,为室,而湖遂废,今止存一沟耳。”明代陈瑚在诗中感叹道:“大别山犹在,郎官湖已平。可怜江上月,空照汉阳城。”
汉阳区的湖泊属于淡水型湖泊,具有底平、水浅、水生物资源丰富等特征。并具有调蓄功能,灌溉供水功能,水产养殖功能,以及调节气候,发展风景旅游事业等功能。由于深受形成条件的影响,主要沿江河两岸天然堤脚下,以及岗丘和平原交接带上分布。以前大部分湖泊与长江汉江相通,湖水受长江汉江洪水影响灾害严重。随着社会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通江湖泊被加固和兴建的堤防阻隔,湖泊只能通过节制闸及兴建的涵闸与长江汉江相通。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无序过度的围垦及开发利用,各湖泊之间也不能相通,变成了死湖,这直接破坏湖泊资源。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有:湖泊面积不断缩小,湖泊沼泽化明显;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湖泊整体功能下降。尤其是墨水湖,在1973年以前,监测表明水质量良好,基本无污染现象,是城郊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湖泊,随着鹦鹉洲、十里铺、五里墩工业区的建成,每天有几万吨含有大量耗氧物、油类、硫化物、铬、氮、磷及致病菌的污水排放入湖。至80年代中期,墨水湖东南部底泥发黑变臭,呈厌氧发酵状态,西南部湖面水呈黄绿色。90年代,附近农民用土渠将进入墨水湖的部份污水引入南太子湖,从而减轻了墨水湖的污染负荷,但南太子湖因此而受到严重污染。
为了使湖泊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武汉市和汉阳区两级政府统一部署,加大了对湖泊的管理及综合治理的力度。组建了汉阳区水务局,形成水务一体化管理,使湖泊管理由原来的多头管理模式变为集中管理模式,并认真实施《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使湖泊管理从此真正纳入法制轨道。另外市、区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斥巨资对水果湖等湖泊进行了专项治理,并利用2400万美元的世界银行贷款,截断流入湖泊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采取工程措施逐步净化湖泊水质。
据武汉市环保部门监测的水质资料来看,汉阳区湖泊污染严重,如墨水湖等水质退化到IV类和V类水质,并有继续恶化的迹象,因此必须尽快对市区湖泊水质进行处理,使其尽快达到生态水质的要求。市、区两级政府认为,仅靠截污的措施还不够,还应采取外部工程措施,充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水资源,实现江湖连通,通过水体的流动,以清释污,逐渐转化,置换已被污染的湖水,不仅投资相对较小,而且可迅速改善湖泊水质,并进一步为恢复水生态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江湖连通势在必行。
二00四年,武汉市政府正式把“以水治水、引江入湖”列为重要课题。众多中外规划专家以“两江四岸”为背景,绘就了一幅国际开放式城市的“水城”发展蓝图:以长江、汉江为主轴,把“引江入湖”与改造老城、新区开发相结合,充分舒展“两江四岸”和“三镇三片湖区”的水城“骨架”,形成明渠、箱涵、河湖、景观带等生态隔离带。今年伊始,汉阳地区六大湖泊作为“引江入湖”的“试验田”,投资达十亿元人民币,从琴断口闸每秒引进二十立方米的汉江水进入龙阳湖,分两路流经墨水湖、三角湖,最后从南太子湖导出汇入长江。明年将在上述四湖水质改善的基础上,开挖米粮渠、明珠河等,连通后官湖和北太子湖,二00七年最终完成“六湖连通”工程。
六湖连通的基本状况是:南太子湖与三角湖由明渠直接相连,并通过江堤乡连通港和回新总港与墨水湖相通,三角湖、北太子湖的湖水通过明渠在升官渡处汇入升官渡港,并与墨水湖相通,升官渡港与朱湖新港相接,龙阳湖通过明渠与朱湖新港相通,后官湖通过明渠与朱湖新港相通,朱湖新港与琴断口闸的连通港小河相连,形成两江湖泊、连通港、小河、明渠等连为一体的水系。湖泊出江口通过节制闸控制水位,确保港渠畅通两江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0: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
P1070731.JPG
P1070732.JPG
P1070733.JPG
P1070735.JPG
P1070736.JPG
P1070737.JPG
P1070738.JPG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10: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10: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此文,知其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12: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孤飞鹤于2012-12-24 10:08发表的:
·····················
又见熊哥佳作,好久不见,问声好!分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18: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采一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4 22: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了解武汉湖泊的历史。

现在人多了,要有吃的、有住的,吃住解决了,环境破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5 07: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5 10: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5 10: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