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106|回复: 36

[原创] 如何将虫子拍的更漂亮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4 18: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介绍一下拍虫是用到的“微距”和“超微距”。现在一般的的相机都有这两个功能:微距:允许拍摄距离在10厘米以上,两米以内可通过改变焦距调整,使用本功能时可以设置“自动闪光”“强制闪光”“不闪光”;超微距:允许拍摄距离为2~70厘米以内,但是超微距不能闪光所以要有一定的相机控制经验,最好有三角架,我的大多高清照片都是这样拍出的。
曝光补偿:您可以通过设置曝光补偿使照片更亮或更暗来获取理想的拍摄效果。
照片尺寸:在拍摄时调整到您相机的最大尺寸。
必备条件:1.具有微距和超微距功能的相机。2.对虫子有一定的了解和控制能力。3.充足的睡眠,拍虫需要高度集中的精神。4.其他条件因不同拍摄环境说明。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8: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外拍摄:“野拍”最注重的是照片的写实性和画面的整体效果,所以对照片的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主要分为昼拍和夜拍。
1夜拍:准备工作:相机充好电,最好带上备用电池;手电或头灯也要带上备用电池;如果打算长时间定位拍摄可以带上三角架;少量驱蚊剂,太多就连想拍的虫一起驱了。
拍摄;因为许多虫子都是在夜晚活动的且十分活跃,所以不管大小品种均使用微距加强制闪光,曝光补偿1.7~2.0。在寻找虫子的过程中尽量的轻,如果手电的光亮是可以调整的最好用较弱的光寻找虫,找到拍摄对象后不一定要用手电直照虫,只要够相继对焦就可以了,这样拍出的效果不但能看清虫子,也能看清旁边的黑夜。

2昼拍:一般选择晴天或比较凉爽的天出去。
准备工作:相机充好电,最好带上备用电池;捕虫网;充足的水
和解暑药,身体第一嘛。
拍摄时对于不同情况方法有所差别。首先是根据大小来分,这样会使清晰度更高;我个人以蛐蛐的身长为分界线;比如油葫芦,中型与大型螽斯,拍摄这些虫时用微距,若虫子已经察觉到你最好打开闪光,但是如果没被发现,就不要闪光,这样的画面效果最好必要时要使用三角架。曝光补偿:0.0,如果太阳光较强也可以调整在0~-1.0之间。对于拍摄体长小于等于蛐蛐的虫子,最好打开闪光,因为这些虫大多善跳;但是如果你有较高的控虫能力或没有被发现,也可以尝试使用超微距,这样的照片可以十分精细,但一定要使用三角架或靠在固定物上防止抖动。
对于一些小型虫比如金铃子,此类虫一但逃跑很难再找到,所以最好是先捕捉再拍摄,实在不想抓了再拍;拍摄方法:使用微距尽量在最近距离对焦,曝光补偿0.0~1.0。
拍摄伪装型:此类昆虫在受到惊扰时首先选择的不是逃跑,而是不动伪装,但一些有保护色的小型草螽在受到惊扰时会闪躲到所攀附的植物背面,所以拍摄时可以用微距且不闪光,若虫还不拍就可以用超微距,但要注意防止抖动。
拍摄善飞善跳型:这些虫大多警觉度非常高,一有风吹草动马上跳走或飞走。比如:悦鸣草螽,蜻蜓,蝗虫等。在拍摄蜻蜓时可以“守株待虫”,蜻蜓大多有领地意识,即使飞走还会回来再落到原来的那根草上,可以慢慢缩小自己与虫的距离,拍摄方法与按大小分时一样;也可以用“高速连拍”加微距加强制闪光,曝光补偿0.0左右,这样拍出的画面效果可能一般……还有一种不是很人道的方法,但是非常实用,那就是用捕虫网将虫抓住,然后在不伤害虫的情况下消耗虫的体力,然后放在合适拍摄的位置,使用微距尽量在最短距离内对焦,最好不闪光,曝光补偿:0.0~0.7。其实我个人一般不会野拍一般是现抓回来再拍照。
P8070268.JPG
P7240155.JPG
P7132934.JPG
多伊.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8: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拟生态照
拟生态照对背景要求不高只要家中有盆景、花草等植物就可以
了。拟生态照的所照的虫最好是比竹蛉大的虫,再小就不好控
制了。在手边最好放一个捕虫网防止逃跑。拍摄时使用微距加闪光,曝光补偿:1.0。对一些比较文静的虫用什么方法来拍摄都是可以的,不过要注意对焦时要对准虫身,不要让背景强了风头。
167_185953_cae5de7b0db83a3[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8: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家拍: 在家拍有很多好处,比如:光线在我们的控制中,背景也是由我们控制,虫子的活动范围也小不易逃走。
拍摄方法分为两大类:1.虫具内拍摄。2.虫具外拍摄。
1.虫具内拍摄:在虫具内拍摄根据不同虫选择合适的虫具,下面我来分条介绍:螽斯类鸣虫,这些虫中除了小型草螽外体型都比较大,常用虫具有:有机筒子,笼子,葫芦。
准备工作:将所用虫具清理干净,大小要适中,设置背景时可以用大白纸或书画等。(根据个人喜好)。可用日光灯,台灯等较强光源。
在有机筒子内:在筒子内虫大多比较安静,最好用微距加不闪光,对于小一点的也可以用微距加闪光或超微距,如果闪光时筒子反光,可以从侧面拍摄。曝光补偿:0.0~0.7。
笼子:拍摄方法与在筒子内近似,但要注意的是在对焦时很容易对焦在笼子上所以可以将虫转移到筒子内拍摄。
葫芦:其实拍摄葫芦里的虫效果不如把虫拿出来拍,如果就是要虫子在葫芦内的效果可以用这种方法——先将要拍的虫在葫芦内养上3~5天,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刚开始放入葫芦的虫都想马上逃出来,可养上几天想让它从葫芦里出来也不容易了;再将葫芦平放在桌子上轻轻拿下簧,然后用微距加闪光曝光补偿:1.7~2.0最好。如果是鸡心一类较短的葫芦也可以用“仰拍“,螽斯类鸣虫大多习惯向上爬,所以可以躺在床上,将葫芦倒置拿下簧,然后的方法和平方一样,只是此时的手电不好控制,可以使用头灯。
拍摄在罐内或黑、白虫葫芦的虫:此类虫大多是蟋蟀一类的的虫,以花生大蟋为上限以马蛉为下限。这些虫当你打开盖子时大多不会逃出而是在里面游走或不动有的胆大的甚至继续名叫。如果家中光线好就直接用微距加闪光,曝光补偿:1.0~1.7,如果家里比较暗就加个手电在拍。
中小型鸣虫:常拍摄的主要是金钟、宝塔蛉、马蛉,小型螽斯等。
常用虫具:竹木盒、有机盒、万体、“乐事盒”,有机筒子。
竹木盒:这几种虫脾气都比较暴躁,所以在拍摄时一定要安静轻拿轻放。
准备工作:把所用的虫具清理干净,特别是玻璃正反两面都要擦干净,白天拍一定要十分安静,晚上拍要先将虫喂饱。
拍摄方法:各种盒子和万体的拍摄方法基本一样,如果盒子较高可以用超微距,曝光补偿1.0,且让镜头可以贴着玻璃拍,一般的盒子使用超微距就让镜头距离玻璃1~2厘米,使用超微距大多只能展现虫身,无法看到虫子那长长的触角,所以也可以用微距加闪光,曝光补偿:0.0~0.7,通过多次对焦选择最近的允许拍摄距离且让光线直射相机屏幕这样闪光时玻璃不会有反光。
“乐事盒”:此盒乃养宝塔蛉的利器,这里可以仿生态养虫也可以展现长须,也可以用来拍摄大蜕。大家可以自己在家多做几个。拍摄方法比较简单:在盒子中放几块树皮,当虫爬在树皮上时轻轻打开盖子,用微距加闪光拍摄,曝光补偿:1.0。
有机筒子:有机筒子可以说是万能虫具,不论是大蝈蝈还是小黄蛉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养在里面。
准备工作:准备干净的筒子大小要合适,准备一点所拍虫爱吃的食物,将筒子放在台灯下(先不开灯)。
拍摄:先将虫放入该筒子中,把盖子轻轻盖上不要拧上,等虫子安静的在筒子底部时,轻轻拿起盖子,打开灯,使用超微距,曝光补偿:0.7~1.0。可以用筒子的口沿支撑相机。注意:使用这种方法拍摄需要对虫子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而且每一个步骤都要轻这样拍出的照片才更清晰。如果所拍的虫触须较长且容易碰到最好用微距加闪光,曝光补偿:0.0~0.7。
小型鸣虫:此类鸣虫多是小巧玲珑,最大也就是竹蛉,最小一般就是小黄与红胸了。
常用虫具:竹木盒子、有机盒子、万体、也可以准备“拍摄盒”。
竹木盒:先说说在这些虫中最大的竹蛉。
准备工作:将所用的虫具清理干净,最好选择白天拍摄,因为白天竹蛉大多比较安静。
拍摄:使用超微距,曝光补偿:1.0,注意光线不要太弱也可以打开台灯。使用超微距一般只能将虫身拍的比较清晰,若想拍出竹蛉的长须也可以用微距加闪光曝光补偿:0.7左右,多次对焦尽量距离玻璃10~15厘米且让光线直射相机屏幕这样可以防止反光也能拍出最佳效果。
拍摄小型蛉虫时若果用竹木盒的话盒子的底板颜色常与虫相似比如大黄在黄檀或竹盒内。所以可以在盒子内垫一张比底板略小的白纸;普通有机盒子大多底板是白色的只要清理干净了就可以用来拍摄;所谓的“拍照盒”就是常见的三面透明或四面透明的有机盒子,这样不管虫在什么位置,都可以拍好而且光线更好,这些盒子平时不要养虫不要让上面落灰,拍照时把虫过进去。万体可以说是我最长用的拍虫用具,只要清理干净就可以用。在这些虫具中完全可以将精细进行到底!
拍摄时一定要轻,将盒子放在灯光下,使用超微距,曝光补偿:1.0。如果想秀一下长须除了用微距的方法外,还可以继续用超微距但让虫尾对镜头如果够安静虫须是伸直的,让虫须的反向延长线与镜头夹角在120度左右。
http://bbs.18888.com/read.php?tid-834218.htmlhttp://bbs.18888.com/read.php?tid-797381.html
P9160975.JPG
P926106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8: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2.虫具外拍摄:虫具外拍摄所追求的就是高清晰,我的目标是用卡片机拍出单反的效果。
拍摄时分为:微距型与超微距型。
微距型:多用于拍摄大型虫以竹蛉为下线,精度相对较小。
准备工作:给虫略吃一点东西,选择好背景,因为主要是秀虫,我一般用的是大白纸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捕虫具放在手边防止逃跑。
拍摄:拍摄时只要虫子还没有逃离大白纸之前使用微距加闪光,曝光补偿:1.0左右。
超微距型: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精度最高可以精细到毛发,但是要有较强的控虫能力。
准备工作:提前将台灯打开,过虫器,捕虫具。这些虫都比较善跳,一旦跳入缝隙中再想抓住就难了,所以一些比较精品的虫最好用虫具内拍摄。还有在拍摄时要选择时间要与所拍虫一天中的活动的最旺盛时间相反。
拍摄时我常用的有以下几个方法:“指掌催眠法”这一招是我在抓虫时无意发现的,有时用手或网扣蛐蛐时扣在蛐蛐面前,它不但没有逃跑反而像被催眠了一样定在那一动不动,但如果你懂它一下或吹一口气,它马上就“醒”了。经过多次试验发现这种方法对大多数虫都管用。具体方法是先让虫在纸上然后在它面前模仿捕虫时的动作用手切(千万不要碰到须)也可以用手指头轻点,然后快速对焦拍摄用超微距曝光补偿在1.0~2.0之间,用的好可以将拍摄距离控制在2~5厘米。要点就是快、准、稳。
“黑白转换法”:虫在纸上时双手遮住光再打开,快速反复两三次一些对光敏感的虫会定住,但可拍摄的时间较少。
“空间分割法”主要是对特别不听话的虫使用的。也对象竹蛉、斑蛉等爬不上玻璃的虫非常实用。我常用过虫器或蝈蝈筒子,先把虫放在纸上,然后罩住它,在它身体没有接触过虫器时悄无声息的将过虫器移开然后拍照;对于可以爬上玻璃的虫可以在它爬的时候移动过虫器,若虫爬上去了将它赶下来,反复多次虫就安静的爬在纸上了,但是对于很难制服的虫还是放在虫具内拍摄最好。毕竟以虫为本嘛!
http://bbs.18888.com/read.php?tid-800481.htmlhttp://bbs.18888.com/read.php?tid-784675.html内外都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9: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拍摄大蜕全过程:如果能较好的拍摄虫羽化的全过程对每一位爱虫的是都
是一件开心的事。
拍摄前需要对所拍的虫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螽斯科的虫大多
是倒挂式蜕皮,多数的蟋蟀之类的鸣虫蜕皮的姿势比较随意;
大多是夜间蜕皮所以在白天一定要睡一觉,最重要的就是准确
判断蜕皮的时间,这就要靠你对虫的了解和禁食后翅牙的变化。
主要分为无虫具拍摄和半虫具拍摄。
1.无虫具拍摄:在虫蜕皮前将虫放在合适蜕皮和拍摄的地方,拍摄条件要自己改造,拍摄方法与无虫具拍摄和野外拍摄一样。这一点原生态学长是我们的典范。
2.半虫具拍摄:这种方法在无法准确判断蜕皮时间时十分管用。
对于螽斯科鸣虫可以先找一个较湿润的蝈蝈筒子,然后把筒子的盖子用铁丝和细线绑好,挂在合适拍摄的地方,在筒子下面垫几本书或一个小凳子,把虫放进筒子中,把盖子拧松最好只是虚掩上,一旦要蜕了虫就会倒挂在盖上一动不动,这时可以轻轻抽走筒子下面的东西,然后就可以拍摄了,最好有三角架,如果没有可以用刚才垫在筒子下面的东西支撑相机。
对于蜕皮姿势比较随意的虫可以用“乐事盒”蝈蝈筒子(平放),也可以放在蛐蛐罐中不过要在下面放上白纸;小型蛉虫可以放在蝈蝈筒子里或金钟盒子里,拍摄时将其打开。
http://bbs.18888.com/read.php?tid-769132.html http://bbs.18888.com/read.php?tid-768339.html
编辑照片:将所拍的照片在图片编辑软件中调整一下光亮、阴影,也可以对局部进行剪切,然后导出,导出大小为:480×640,最后上传到青鸟上!
以上只是个人拍摄方法及经验,若想真正拍好照片除了正确的方法还有多实践用的熟了自然会拍出美丽的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19: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17岁还挻能钻研和折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19: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呀,那么年轻对相机研究很深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19: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法可以借鉴,参数随相机的性能而定,重要的是实践,掌握自己相机的性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22: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的很详细,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