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61|回复: 5

书法作品收藏呈多渠性 书法价格市场随行就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9 16: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法作品收藏呈多渠性 书法价格市场随行就市
书法更具抽象的艺术性决定了它的高欣赏门槛和收藏群体的小众化。因此,在历来的书画市场中,它始终处于位高价卑的尴尬处境。直到2006年中国书画市场进入理性调整阶段之后,书法市场才逐渐抬头。2007年和2008年,书法作品价格一直稳步上升。收藏逐渐转至学术性方向是去年经济危机以来艺术市场中的一大变化,这也为书法行情的启动带来了契机。在几年前的市场上,提到书法拍卖行情最好的也就是王铎和于右任等少数几人。然而,今春拍卖市场焦点却逐渐锁定了价格未被完全发掘的学者书法上,郭沫若、蔡元培、胡适等的作品价格都出现大幅上升,书法与绘画曾经悬殊的身价正在逐渐拉近。近日结束的中国嘉德第十八期四季拍卖会,成交总额几近1.4亿元,其中书画成交9578万元。郭沫若、蔡元培等近代学者估价2万至3万元的作品最终价升十倍,在本场拍卖会中延续加温。近代学者书法渐成拍卖市场的大热点。
尉天池指数
季度成交额成交率均价(元/平方尺)
2002秋季2,200100%529
2004春季12,43075%439
2005春季13,200100%3,004
2005秋季26,400100%1,874
2006秋季13,750100%1,808
2007秋季4,480100%1,782
2008春36,960100%1,856
109,4200%1,351

欧阳中石指数
季度成交额成交率均价(元/平方尺)
2003秋季29,480100%3,532
2004春季55,00080%2,039
2004秋季9,020100%2,303
2005春季10,450100%2,163
2006秋季8,800100%3,149
2007春季28,600100%8,271
2009春季481,60085%7,988
622,9500%5,631

胡适指数
季度成交额成交率均价(元/平方尺)
2003秋季154,320100%26,806
2004春季84,150100%10,316
2004秋季66,000100%10,307
2005春季175,740100%17,844
2005秋季275,00067%162,351
2006秋季57,20050%68,772
2007春季574,000100%74,477
2007秋季257,340100%31,621
2008春季367,36075%26,086
2008秋季24,640100%36,997
2009春季470,40060%72,200
2506,1500%35,904
中国书法作为一门抽象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华夏大地上传承有序,经久不衰。而在艺术品市场上,书法作品也受到了海内外各路藏家的关注和追捧,不过受追捧的作品主要局限于名人书法。若仔细分析可分书画家、政要、学者、高僧等等,其中名头越大价位越高,从目前市场行情分析上看,如按市场表现来划分近现代书法家大致可以划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
弘一法师、齐白石。这二人书法市场上价位最高。笔者认为,弘一法师的作品之所以能创高价,得力于他高尚的人格境界和高超的书法造诣。齐白石的书法主要得力于他不可动摇的一代宗师地位。2005年齐白石的一幅书法对联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132万元成交。弘一法师的《四分含注戒本随讲别录》49开册,在上海朵云轩拍卖会上以187万元成交。未来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场上他们仍然会一路风光。
第二层次:
孙中山、于右任、郭沫若、蒋介石、沈尹默、徐悲鸿、张大千、黄宾鸿、康有为、吴昌硕、沙孟海、蔡元培、华世奎、鲁迅、徐志摩、董必武、李可染、潘天寿、任伯年、舒同、林散之、启功、赵朴初、费新我、谢无量、陈叔亮、傅儒、戴季陶等人。第二层次的人物都是某一领域里顶尖的人物,有政治家、革命家、诗人、学者、文学家、书画家。涉及范围较广,艺术风格也各具特色。第二层次书法市场较出色的是郭沫若、林散之、启功。2004年荣宝拍卖会上推出的郭沫若作于1964年的丈二巨幅,只写了八个大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被拍至319万元,令藏界惊叹不已。启功的一幅8尺书法作品在保利拍卖会上被拍至110万元,林散之的草书《临阁贴》长卷在2005年荣宝拍卖会上以176万元成交。这三人可以说是第二层次市场高价位的代表。
第三次层次:
萧娴、茅盾、方介堪、董寿平、张伯驹、康生、老舍、陶冷月、吴湖帆、罗振玉、商衍鎏、吴玉如、溥杰、张之洞、胡问遂、叶恭绰、郑孝胥、王遐举、杨守敬、陆维钊、梁启梁、陈立夫、马叙伦、于立群、刘海粟、沈曾植、章士钊、陆俨少、梅兰芳、徐邦达、李苦禅、来楚生、范曾、沈鹏、欧阳中石、李铎、邓散木、刘炳森、丰子恺、武中奇等人。第三层次的书法家也是各一领域里的著名人物。他们的代表作品或精品一般每平尺在1万——3万元之间,一般作品在5千元以上。在这一层次里,最有潜力的当推陆维钊、沈鹏、欧阳中石、武中奇。
第四层次:
白蕉、王学仲、韩天衡、沈子丞、陈佩秋、赖少其、宋文治、陈大羽、魏紫熙、尉天池、周慧捃、周而复、王冬龄、张海、王镛、言恭达、何海霞、成忠臣、赵绪成、何满宗、冯其庸、吴祖光、魏启后、孙其峰、祝逐之、蒋维崧、朱关田、孙晓云等人。第四层次书法家最多,涉及范围最多,大多属于在世书法家。代表作或精品每平尺在5千——1万元之间,一般作品在1千——3千元之间。在第四层次里,笔者建议关注张海、言恭达、成忠臣、何满宗四位书法家。从艺术风格上看,他们具备很深造诣,个性已显露,且代表各一书派的领军人物。另外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们捐款也最多,展现出他们的实力及表现出艺术家在国难当头的强烈爱国之心,受到藏界关注。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他们在努力修炼书法艺术的同时,在书外修养上再下功夫,恐怕会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书坛巨星,投资他们的书法作品无疑是最有潜力的。
在中国书法市场中有这样一个现象——买字看名气。事实上,中国书法在古代主要作为取仕的一种手段,实用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来看待只是少数,这种对书法的意识延续至今,这也就难怪人们购买书法往往从其作者的地位、名气等非艺术价值方面来评判,而这种现象从古至今皆是如此。显而易见的就是齐白石、吴昌硕等书画大家,其书法作品也是价格不菲;而如康熙、乾隆等帝王书法也是藏家追逐的目标,而这一现象也就令藏家忽略了那些名气不大、书法造诣却很高的人的作品。自从去年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之后,艺术市场人士开始更多注意到那些真正具有文化内涵、功力深厚的书画作品,而文人书法的崛起就说明人们越来越注重藏品的文化、学术内涵,而非简单的靠名气而论。
从另一角度来说,书法市场一直未能启动与大众对于书法作品的鉴赏力也是密切相关的。“书画”,顾名思义是“书”先“画”后,但是对于两者的鉴赏上却是“画”先“书”后。人们可以对一幅作品品头论足,但是却很难读懂一幅字,这与中国书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画讲究直观上的视觉冲击,书法讲究线条更为抽象,而这种审美鉴赏中的差别也就决定了书法并非人们能够轻易解读。或许也正因为此,书画市场一直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境界。书画难以读懂,市场需求就不大,拍卖公司对其投入也就相对较低,前几年真正的书画藏家数量增加缓慢。
中国书法市场历来有以“官位”论“价格”的情况,那么这种行情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在艺术市场上,政要的书法往往很受藏家的青睐和追捧。记得1993年上海朵云轩拍卖会上,汪精卫的《行书》立轴受到各路藏家的追逐,最后出人意料地以高达24万元的价格成交;1995年蒋介石的书法几度在拍卖场上露面,其中《八言楷书》对联在翰海获价10.45万元,《精诚团结》横披在朵云轩以9万元的价格成交。这些价格在当时并不低步入21世纪后,政要书法在市场上亮相很多,价格不菲。2006年孙中山的《博爱楷书》在北京保利获价15.4万元,2007年孙中山的另一幅《博爱楷书》在中国嘉德又以70.56万元拍出,让人惊叹不已。除孙中山、汪精卫和蒋介石外,其他政要也有可观行情,如袁世凯的《行书》立轴在2007年翰海拍卖会上以13.4万元被人买走;朱德的2幅《行书》分别在荣宝和西泠印社以25.3万元和55万元成交;周恩来的《四字书法》在2005年上海工美获价27.5万元;董必武的《行书7言诗》立轴在2007年北京中鼎获价35.2万元;华国锋的《书法》镜心在2005年北京鸿正获价1.98万元;《戴季陶、胡汉民、孙中山、黄兴书法四条屏》在2006年中国嘉德获价14.3万元;谭延的《书法》对联在2005年中国嘉德获价4.51万元;黄兴的《书法》立轴在2006年浙商拍卖会上获价12.1万元;黎元洪的《七言楷书》立轴在2004年中贸圣佳获价3.96万元;徐世昌的《书法4屏》在2007年中拍国际获价7.48万元;段祺瑞的《书法》横披匾额在中安太平获价6.38万元;阎锡山的《行楷榜书论》立轴在2004年中贸圣佳获价9.68万元;李宗仁的《行书》手卷在2005年北京东正获价1.76万元……
那么,政要书法为何能受到藏家的喜爱,究竟是因为他们书艺高还是政要名望大的缘故。笔者以为,名人书法名人在先,书法在后。从某种角度而言,书法作者的名望至关重要。在中国各历史时期,都会涌现一批政治、军事、文化、艺术、高僧等名人,在这些名人中,有的名望很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的在某个时期大名鼎鼎,如雷贯耳;有的为人称道,流芳百世;有的后人唾骂,遗臭万年。在市场上,名头越大,其书法价值越高,反之亦然。如果政要本身名望很大,书艺有很高,这类人物的书法往往价格很高,比如周恩来、朱德、汪精卫、蒋介石等,他们的书法有很深的功底,加上他们的名望,因而只要市场上有他们的作品往往会拍出相当理想的价格。还有的政要尽管名望不大,但书法写得相当有个性,比如康生,尽管身后在政治上已被否定,但是康生的字确实写得好,据说康生生前甚至看不起郭沫若的书法,90年代国内艺术拍卖兴起后,康生的字在市场上亮相不多,偶有露面,价格一般在万元左右,价格并不显眼,步入21世纪后,他的书法开始受到藏家的重视,价格异军突起,他的《草书-诗词》和《四言行书》对联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估价很低,前一幅为4万至5万元,后一幅为2万至3万元,结果上拍后买家竞争激烈,分别以35.2万元和33万元的高价成交,后者高出估价达10倍,让人惊叹不已,也预示着各大拍卖行对康生的书法估价应该做一个大的上调了。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书艺还是名望都能影响甚至能左右书法的价格,换言之,在政要书法中,有时名望能弥补书艺的不足;有时书艺能弥补名望不大的缺陷,两者可以互补,如果两者都不行,价格一般上不去,只能低价位成交。对收藏者和投资者而言,应重点关注既有大的名望又有很高书艺的政要书法作品,即使市场价格高一点也是值得的,因为这类作品未来市场潜力大,关注度高、后劲足。这务必引起投资者和收藏者的重视。
来源:博宝网
发表于 2009-11-14 15: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下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9 00: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9 09: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02: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提供,拿来对比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14: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