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爱好杂而广,却多无定性。至于这小小的虫子,倒是从小就对这东西感兴趣,年纪日长,童真不再,做很多事情都会不自觉的带有了一定的目的,而于此道仅仅是为了玩去玩,不近功利,难得也算是一乐吧,现在已是近而立之年,仍是玩虫不改,丝毫没有点样子,老娘骂曰;这都应该是以后你孩子玩的,玩物丧志。呵呵,诚然诚然。
这里的虫指的是鸣虫和斗虫
鸣虫种类繁多。能叫的虫子都可以谓之鸣虫,这里主要指的有蝈蝈,油葫芦等。
斗虫就指的是秋天的蟋蟀。
炎炎夏日中沿街叫卖几元一只的蝈蝈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本就是热的烦躁的日子,再听它噪耳,实在是心烦意乱,家里实在是挂不得的,当然,孩子又另当别论,小时候我也是不嫌烦的,每年多可以得到外公买的一只蝈蝈,挂于窗下,小笼子养着,喂丝瓜花或葱白,我和蝈蝈都十分满足。
说鸣虫,是冬天的,这是久已有之的事了吧,人工繁殖反季节鸣虫,叫做份虫,专门有以此为业的一些人,叫做罐家。每年的十月底开始,繁殖出的虫子就陆续上市。鸣虫种类繁多,我玩的只是蝈蝈和油葫芦两种,因为家这边的地方主要有这两种,蝈蝈最多,还主要是从天津等地方批发贩卖来的,本地好像也有几个自己分的,出的虫子实在是不敢恭维,个小体弱,品种也不好,份虫之技术,分家多秘而不宣, 自零六年冬天,出于好奇,查阅各种资料,曾尝试自份蝈蝈,零七年喜获成功,大小品相皆优于本地份家所出,但比从天津来的要差的多,品种固然是一原因,然多年的经验积累实不容忽视,从出土到羽化成虫要两月余,实在需多有时间照顾,力气不少花,可见份家亦是不容易。
品种里面又有学问,蝈蝈的品种主要有铁蝈蝈、绿蝈蝈、山青,草白四种,铁蝈蝈是最受玩家欢迎的,出自山野,个大体黑,叫的响亮,寿命也长。绿的蝈蝈,多用于赏型,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叫的多一般,但颜色清脆喜人,观赏实佳。山青蝈蝈黑绿相间,最多,也有叫的好的,但是因为品种没有特色,一般般了,草白蝈蝈个头也挺大,叫的也足,白线白案,素色可嘉,只是现在不多见了,有卖家拿新褪未定色的品种不纯的黑蝈蝈或者山青冒充草白,还美其名曰黄白草,养两天就现了原形,越来越暗,像掉了染缸,不成样子。
玩蝈蝈主要是以声和色论虫的,色是指的颜色养眼,比如翠绿,但还是以声为主,用专业的说法是分为憨叫,亮叫,和一般的叫声。相传憨叫指的是叫的慢而低沉,声音亮而悠扬,就像大提琴的感觉,憨叫的蝈蝈少之又少,属于稀有个体,玩家能有一个叫憨的蝈蝈,接下来的几年都可能念念不忘,不过我没有碰到过,所以也是不知道何谓憨叫,仅仅是听说而已,再者就是有憨叫的蝈蝈,价格也都是天价,碰到也买不起。 亮叫的到是买到过,叫的响,有力。已经是很难得的了。选蝈蝈也有学问,真正的玩家多选新褪 ,即刚刚羽化成虫的,一是价格便宜,再则显示实力,每有某某选出叫的好的蝈蝈,则自矜慧眼,对人称道,呵呵,亦是人之常情。因为这时的蝈蝈还不会叫,挑时这就要看看你的眼力如何,我选择的经验总结有几点;
一、个头要大,整体感觉要厚实,说明若虫时营养好,强壮
二,头要大,项要高宽鼓,说明肌肉发达,则拉膀有力,桥要高则膀易开,
三、 色最好要正,绿以翠绿无杂色为上,铁蝈以蓝脸,粉肚,金膀绿墙为正宗,
四、元宝肚即所谓的短园肚子最佳,长寿,大椭圆拖肚其次,细长拖肚多体弱短寿,肛门干净,不发黑不结粪,虫贩运虫,多用纸筒,喂食时就赛一条胡萝卜,虫多有拉稀的,结粪的多是此种
五、都知道膀贵高、长、宽、厚,不过四字很难凑齐,但是第一眼看去要有硬的蜡质的感觉,半透明的多是薄膀,不会出好音,膀上有锈斑者很多人不喜欢,但我觉得多较厚实,不一定要长,但要线条流畅,两侧微鼓起才说明蜕皮时褪的好 ,膀子收尾要好,才能拢音不散
六、镜片要大,音锉要粗涩,镜片是发音器大了震动才会好方能出声,
以上种种,皆符合者少之又少,就是符合,也不一定能出好音,只是加大选择的几率罢了,反而有长得不怎么样的到是叫的不错,呵呵,人不可仅以貌相,虫亦如此。
即使百般挑选,出叫好的也毕竟少数,就如会唱歌的不少但是歌唱家也没有几个,所以玩家又发明了点药的技术,以朱砂松香黄蜡按比例熬制,选择膀子有力而音稍差的蝈蝈在翅上点以小药,改变叫声频率和声调,使急躁的声音悠缓浑厚,是为药叫。药叫虽好,始终比本叫差了味道,就好像孤烛无明的歌声本是公鸭破锣,经过软件处理后,可以变的入耳,也能蒙混,但无论如何听来始终感觉不是那个味。药叫的蝈蝈一般都要配以相应的葫芦才能出来味道。这里葫芦颇有效果器的意思。世人皆好本叫,其实虽然药叫不如本叫,但笔者更倾向于药叫,因为其中人参与的因素更多一些, 本就是玩的东西,选出善明之虫,点合适的药,再配以合适的葫芦,以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才是玩的乐趣。
既然提到葫芦,就说说虫具。冬天养虫的器具和夏天的是不同的,因为虫子怕冻,冬天饲养最主要的是保暖,所以有专门的器具,最讲究的是葫芦,是一种有特定形状的葫芦,葫芦是用来揣衣襟里的,想象一下,屋外白雪皑皑,怀中虫声悠然,别是一番生机。葫芦的作用有二,一是储虫保温二是出声,同样的虫子在葫芦里外的叫声是不同的,葫芦就像音箱,听起来格外的有味道。
葫芦又分天然成型的本长和人工套模长成的范制葫芦,有多种形状,如鸡心,棒子,木瓜型等,不同葫芦发声特点不同,适合不同的鸣虫。行家里手会根据不同种类的本叫或者药叫的鸣虫选择不同葫芦,以达到虫器合一,达到最佳音响效果。养虫本是天然之趣,本长天然生成,所以葫芦讲究紫润坚厚的本长为极品,坚厚主要看葫芦的生长期间的养分和挂果的时间是不是充足,紫润则是主要靠人来把玩经过多年的摩挲,葫芦由白变黄,由黄变红,再由红变紫,光华内敛,非别种器物可比。商家多言本长难得,万不得一,以此求取好的价钱,但后来认识了一聊城种葫芦的朋友,人很实在,言到现在的本长多为一特有品种,且生长过程中多有人工矫正为之手捏,使其生长周正,看来好的本长虽然难得,仍不至于如商家所言。范制葫芦是在葫芦尚小时外面套上不同形状的模具,葫芦生长,填充模具成各种形状,成熟后打碎模具取出葫芦即成,模具上可以阴刻纹饰,长成的葫芦表面即是花纹突出,所谓花模。只有葫芦还不行,需要对葫芦进行装饰,安装配件如象牙或红木口盖,铜旦,养油葫芦的还要用三合土砸底,葫芦本身的装饰又有火绘押花等,更有甚者,以美玉翡翠装饰葫芦,玩家可谓穷工极巧不一而足,有的葫芦就可以说是一个华美的工艺品乃至艺术品,及其具有收藏价值,然就养虫来说,感觉实在没有必要如此繁冗,玉石翡翠,美则美矣,然质地沉重,实有碍发声。
葫芦一物,对于不玩虫的人来说,不会感觉有什么用处,但对于玩虫的来说实在是心爱之物,所以每次见葫芦,都会特别留意,看是否适合裁切为虫具,呵呵,这和专门花钱去买又是另一种感觉,如能碰上合适的,实在也是一种缘分,当为之开怀,玩之乐趣,亦在于此。私己喜欢葫芦,是因其朴实无华,不温不火,有君子之气
鸣虫之趣,在于声佳器美,而说起斗虫,则非寥寥数言可以尽述,中国人爱玩会玩是古已有之的出名,这小小的斗虫也从一项玩乐而传承千年进而成为一种文化,蟋蟀虽是微物,真要细细说来,即使不能说博大精深,却也可以洋洋洒洒书写几十上百万字的书了,既然是斗,就有输赢,两虫对阵直如两军对垒,需要处处权衡,方能取胜。一条虫子的选择,从产地,外形,色泽,细微到一须一爪都有讲究,而养虫体观虫性,到排兵布阵,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听起来好像故弄玄虚,但确实如此,也正因此方引得古往今来的个中君子深陷其中如痴如醉。更何况只要有输赢的东西又皆是可赌的。
其实,斗虫之乐,捉,选,养,斗。整个过程无处不有乐寻,非是必要有输赢不可。
蟋蟀的挑选,远甚于鸣虫,其之细微,难于想像,选虫之道,色重于型,色主要分三色,紫黄青。总的说选色要纯要清,不可浑浊,选型要头大颈粗,身紧腿壮。以色型往下细细分来,古今虫谱有几十上百种,实在难于细细道来,再加上要分产地,成虫时间,若真要细细了解,恐怕要入魔怔。吾乐于此道只为喜爱,终不可太过疯魔。
蟋蟀饲养也有专门的器具,是用泥瓦的盆罐,利于透气,有大小多种,盆壁有厚薄之分,适合早中晚秋饲养,薄盆用早,厚盆用晚,古盆用早,新盆用晚,皆因节气温度变化而应用,喝水喂食也有专门的水盂饭板,多为陶瓷,小巧玲珑,喂食多为黄米饭,喂水要清洁,至于讲究的,早秋要用甘草荷叶露水,取其清凉解暑,晚秋要用人参水,取其补元养身。在饲养的过程中,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要注意蟋蟀的排蛉,所未蛉, 指的是蟋蟀的精囊,只有排蛉顺畅了。蟋蟀才会充满斗性,这也许是因为本身打斗就是蟋蟀的一种求偶过程中的行为吧。所以,在饲养的过程中,要注意配雌,就是一只斗虫要给它配上几只雌蟋蟀,定期的过蛉。使之保持斗性十足的状态,这是宠物饲养中绝无仅有的。这其中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有些虫只认原雌,就是一开始选择的那个雌蟋蟀,放进别的不仅不排蛉还会追着咬,原因不得而知,呵呵,难道蟋蟀中也有情种,会从一而终。饲养之道,一虫之微,精细如此,皆是为了出斗可奏凯歌,此当为其它宠物所不能及 。
整个过程中,捉是最累最苦最脏,但我还是觉得捉是最让我能享受的过程。自小每年乐于此者事,数不胜数。然今年虫季,正当为情所苦,每夜深人静,当时种种,涌上心头,不能成寐。时至今日,每在念及,亦是心头萦绕难以释怀,几次书写至此,不能继续。当时终日恹恹不知所从。二三好友,皆喜虫事,知我心苦,为我解怀,夜相约至郊外捉虫至拂晓方归,其间多话语为我劝解。其实当时捉虫亦只为求身心疲惫而使不及思念其他,所谓乐趣,如何能有。蟋蟀声声,非是凯歌,入耳皆是凄凉语。情深而不寿,奈何奈何奈何
人寄予了虫人性化的一面,古人云,蟋蟀有五德,当然这是人一厢情愿的意思,所有都是人的感想,虫究竟还是虫。但是每条虫子确是有自己的特点的,
虫有性格,可分文武,有的虫子生性暴烈,一旦听闻他虫的叫声也会四处寻斗,一旦交战,不死不休,如果找不到对手就会乱咬水盂饭板,咬坏牙齿,所以饲养时要另外放置静养,使不见他声。有的却属文质彬彬,有虫来斗,不急不燥,吃口受口,寻找机会,一口击敌要害。
虫有骨气,胜叫败不叫,知耻是也,多见市井斗殴打架,每每输了拳头不能输嘴,一边逃跑一边辱骂威胁,好像嘴上可以真的挽回点面子似的,这点看来人不如虫。
此文初写,时隔已近一年,及至今日成文,已非当日初衷,其间心情变化,几次停笔,终至仓促结尾。今夜停用电一小时,一屋皆黑,不能其它,唯闻案头虫声悠然。
孤烛无明
09年3月28日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