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0-17 14: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禾本科>>>竹亚科>>>刺竹超族>>>>倭竹族>>>刚竹亚族>>刚竹属(毛竹属))
学名: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f.lacrima-deae Keng f.et Wen
形态特征:散生竹。秆高7-13m,径3-10cm。秆具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为著名观赏竹。与原变种之区别在于秆有紫褐色斑块与斑点,分枝亦有紫褐色斑点。为著名观赏竹,秆用作制工艺品及材用。
主要分布:湖南、江西、河南、浙江等地。
斑竹又名湘妃竹,湖南特产,出于君山和九嶷山。
斑竹是一种情竹,它一年内2次发笋,第一次在4、5月间,竹笋发在母竹的周围,如“孝儿敬母”。第二次在9月以后,大都生在母竹中间,如“慈母护儿”。斑竹特有的斑点就是第一次发笋后长出来的,一圈圈紫色的花纹,好象一滴滴珠泪。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斑竹的花纹其实是真菌腐蚀幼竹而成的,是君山特殊地理环境的产物。1986年北京紫竹园公园曾在君山引种了10多株斑竹,今日看去斑点已逐步退化不明显就是一个例证。
而民间传说斑竹是二妃的眼泪染成的。
据晋张华《博物志》记载:“尧之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久悉为之斑,亦名湘妃竹”。历代文人雅士对此多有题咏,唐代诗人高骈曾写有《湘浦曲》:“虞帝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用现代的白话文解释就是:
尧帝有两个女儿美丽而贤惠。大女儿叫娥皇,二女儿叫女英。她们嫁给了舜。
舜做了天子,娥皇年长为后,女英年幼为妃。天下人都称赞娥皇,女英聪明、坚贞、仁慈。舜常常出外巡视,认真考察诸侯的政绩,施行赏罚,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爱戴。
这一年,南方衡山一带有苗部落发动叛乱,舜亲自南征,至苍梧之野而死。娥皇,女英听到这消息悲痛极了,决定去寻找舜墓。她们到了九嶷山,被湘水所阻,就在江边哭,泪水洒在竹子上,竹子上落下了斑斑的泪痕。她们过江时,不幸沉溺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在湘江边为她们建了相思宫,望帝台。这个动人的故事就流传下来。
毛泽东也于1961年在《七律.答友人》一诗中用“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表达了对二妃的同情和赞美之心。
由于上的斑点相传是死在湘水边的两个妃子的泪水点染而成的,所以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湘妃竹。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亦称“斑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鲜红鲜红的血斑,便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