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是在不经意间看到这样一句话,“就是块破塑料,哪值那许多的钱?”每每看到总是忍俊不禁。其实,在并不看好的人的眼中,无论什么,只要是不了解,不喜欢的,都是个破玩意。所以,可以引申为“就是块烂木头,哪值那么多钱?”,“就是跟破竹子,哪值那么多钱?”,“就是个动物的骨骼,哪值那么多钱?”
养了几年虫子,独爱有机材质的虫具。上学那时,手头的零花钱很少,想养虫,唯一能买得起的就只有有机盒子了。5块钱就能买到个挺不错的盒子了,我的第一个养大黄蛉的盒子就是有机玻璃做的。老谭做的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后来因为屡次搬家,遗失了。直至去年,论坛的“老李八枣”在某个地摊上有得到了那个同款的盒子,并给我看了,那盒子拿在手里,已经不只是一个盒子了,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回忆。所以,虫具不在于贵贱,而在于它本身包含的属于主人的一段段故事。
也曾跟风玩过各种材质的虫具,各式各样,不同业者的作品都收过。只是个人不长记性,时常不小心放在某个抽屉或者什么角落里就忘了。只要是在家里遗失的,总是能找到的,时间问题罢了。有机盒子在这种习惯性遗忘中,充分体现了它的优势,无需保养,无需盘玩。不变形,不开裂。十年后,再见它们时,经过时间的积累,老有机会呈现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我疯狂的爱着这种材质的变化。
再看当下有机虫具的价格,不得不承认,很多定价已经不是我个人可以理解的了。但若真的遇到自己喜爱的有机盒子,仍会忍不住买下来。毕竟,在我的价值观里,钱,不用,就是一堆数字和纸。换成自己喜欢的事物,才会体现它们的价值。哪怕是上千的有机盒子,我也会收。不求多,却是可以玩一辈子的东西,这么算来,似乎还是可以接受的。
无论哪种材质,通过虫具制作师们精心的设计和制作就产生了属于虫具本身的价值。也曾觉得有机盒子很好做,记得前段时间,鸣虫群里热热闹闹的讨论过自制有机盒子的事情,每个参与者都是兴奋的,不断讨论盒子的大小,材质,细节。做盒子的人也很辛苦,但真的拿到手了,在工艺上确实是有很多不足的。很正常,业余爱好者制作的经验是不足的。所以,我敬佩那些能用有机玻璃做出精美虫具的业者。
最后想聊的,是自己对一些万体的食缸不是很满意。找了相应的材料,借了钻床,自己DIY,看似非常简单的一个小食缸,弄了几个小时都没做满意。从此,我不会再说,那只是块破塑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