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头普遍比较理想,甚至有个别超大末蜕若虫跟成虫体型相当了,而同样食物的野生虫个头就并不理想,可见食物对体型的影响还是有限,人工选育的影响才是关键
今年4月中旬红眼产下的卵,经历1个月左右的自然积温过程,于5月11日开始陆续有红眼开始孵化,孵化历时约30天左右,若虫出的比较整齐基本上前后差距5天左右,初期若虫体色主要分两大色系,一种如野生型若虫的黑色型,另一种是在野外比较少见的淡黄褐色,起初我按照体色进行了分开饲养,几蜕后发觉一个问题,少部分淡体色若虫体色开始逐渐加深,成为杂色,也有部分进一步变浅,成为西瓜头,而深色若虫几蜕后体色也开始变化,甚至一部分体色接近甚至与原先的淡黄褐色一样了,而真正体色一直保持浓黑的个体却非常之少,体色方面的初期的不同趋势早在意料之中,毕竟这一批大部分是体色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的后代,但体色在若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中进一步的变化到是没有料到的,野生油葫芦由于野外的环境,因此体色上会尽量保持生存环境的自然色,也就是间杂的红黑色,若出现淡色型势必会成为捕食者的一个很明显的目标,因此即使偶然自然变异产生的淡体色个体也很难活到繁殖年龄,因此这种基因是很难继续继承下去的,然而在人工选育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好多不同的体色,这是一个突变和选拔继承的过程,今年繁殖孵化的小红眼不少,考虑到养不过来,因此部分进行了野放,进行人工选育的体色和基因融入自然生境的尝试,理论上有足够数量的基因携带个体是能改变一定规模的种群的,做梦的时候甚至想,今后红眼都可以不用自己繁殖了,楼下翻翻草堆就可以获得野生个体了,甚至从我们小区的固定种群开始向外扩张....................................然而现实比较无奈,自5月孵化后开始野放至6月初,见到过一次我野放的红眼(应该是我野放的,完全可以忽略野生的),之后就是在小区喷洒农药的时候见过中毒抽筋状态中的红眼,此外在翻找过程中没有再发现过红眼踪迹,只零星抓了些野生个体,在野生油葫芦大量开始羽化鸣叫之后再尝试寻找红眼踪迹,野生个体抓回后开始与红眼混养,采用相同食物和环境,然而在体型上的差异却比较明显,野生个体体型要明显小于人工选育的体型,因此体型应该也是一种遗传,由此想到了蝈蝈的繁殖,却很少有人用人工养殖的蝈蝈作为亲本去繁殖下一代,如果尝试做人工繁殖蝈蝈的累代选拔,不知道是否会出现传说中的1号蝈蝈体型呢(真正的1号蝈蝈可能没有几个人能理解,就是2号蝈蝈体型也是很可观的了,市场所谓的2号蝈蝈,这个就真的只能算是所谓了,呵呵),但却未见有人尝试的叙述.继续回到油葫芦,总体来说,油葫芦的怪眼品种在人工养殖的过程中,进行了相当大的定向选育工作,眼睛颜色上,体色上,体型上,然而不少油葫芦的繁殖用亲本都是近亲,因此一定代数后,肯定是会遗传性缺陷凸现爆发的,融入其他怪眼基因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这样的好处是,不需要对怪眼这个基因再进行选拔,出来的后代除非特殊情况,否则怪眼的基因是得到遗传和显性表现的.但缺点是,不能保证别人的怪眼基因与你的不是同源的,若是同源的,那还是白搭,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与挑选后的野生个体进行杂交,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融入健康的基因,缺点是F1子代不会出现怪眼的显性表现,(除非野生亲本本身体携带怪眼基因),只有在F1子代间进行自叫,或者与怪眼进行回交,都能得到怪眼的后代,区别只是F1子代间的自交获得怪眼的几率比较小,根据遗传定律大约是1/4,数量越大,数据越接近这个比例值,而回交的后代怪眼的比例会更高,这样再针对体型,体色,眼色等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累代,最终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特殊基因的种群,不过一般玩家大多不会这么做吧,其实很多朋友都想一试身手来繁殖怪眼,一方面我的建议是没有一定繁殖经验不要去轻易尝试,不要听说油葫芦繁殖简单就认为能上手容易,曾经论坛里见过有人求蝈蝈卵的,原本想有多地可以赠与,然后再看回帖,他将自己1000多颗蝈蝈卵都处理失败了,这样我再赠卵也是白费的,反之我到是很乐意帮忙.另外再告诉很多想繁殖怪眼油葫芦的朋友,直接求卵和亲本,这个真的比较困难,受不少制约,上面我提到的融合野生基因来解决近亲繁殖的问题的方法,也正是最初怪眼这个品种定向选育形成种群的方法,市场不乏怪眼公虫的销售,而野生母虫几乎各地都可以抓到,利用这样的组合来进行杂交后再自交,F2就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怪眼后代了,然后淘汰一部分对你需要的基因进行选育,不说体型和体色上完全满足要求,至少怪眼这个基因是不难获得的,在这个杂交选育的过程中相信对繁殖也会有一定的手法了,因此不妨大家多动动手,少动动嘴,很多东西自己也能解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