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058|回复: 26

[原创] 鸣虫蜕皮姿势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7 16: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螽斯类鸣虫通常采取倒挂式蜕皮,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式与其生活习性有关,一是大部分螽斯类鸣虫为草栖性或树栖性昆虫,倒挂重心向下稳定性好,能方便抓牢枝条等附着物,二是可利用重力使虫体更容易从旧皮中脱出,三是螽斯类鸣虫的六足比较细长,尤其是跳脚特别长,刚蜕完皮时六足还没有硬化,如采取前推式蜕皮方式,则六足特别是跳脚无力支撑体重容量变形。地栖性鸣虫则有所不同,一是六足比较粗短,二是蜕皮时用身体支撑体重,通常身体刚从旧皮中脱出时还会将跳脚抬起以免造成跳脚弯曲。然而在人工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油葫芦、双斑蟋等为避免在蜕皮时受到攻击也会尽可能爬到高处,野外一些介于草栖与地栖之间的鸣虫如大金蟋、宝塔蛉等也会采取倒挂蜕皮的形式,但由于其腹肌不好会选择一些接近垂直的附着物上倒挂蜕皮。上图是我将双斑蟋放到枝条上拍的大蜕过程,现实中它是不会选择这种角度的枝条蜕皮,因为它无法弯腰抓到附着物最终将掉下来,图中(P11)是我帮忙将它托起来的。
  以上只是自己的粗浅认识,仅供参考。
A1.jpg
A2.jpg
A3.jpg
A4.jpg
A5.jpg
A6.jpg
A7.jpg
A8.jpg
A9.jpg
A10.jpg
A11.jpg
A12.jpg
A13.jpg
A14.jpg
A15.jpg
A16.jpg
B1.jpg
B2.jpg
B3.jpg
发表于 2009-8-7 16: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我来坐也!

慢慢看,细细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6: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建议加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6: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照片拍的可不容易啊!

再次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7: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帖子。
看了朋友的帖子,让我回想起我叔叔份蝈蝈的时候的掉杠问题。
那时多采用的是横杠或沙网,现在看起来可以改进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7: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前几天抓的母宽纺早上蜕皮时被绿蝈蝈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7: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有道理啊 观察真仔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7: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科研贴,我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8: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细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8: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常而言螽斯都是倒悬式的。地栖蟋蟀是前推式的,当然金声类鸣虫也有不少是倒悬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