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青鸟逛了也差不多三年多了,一贯是看帖不回善莫大焉的角色,回帖都懒得回,论坛ID也丢了两三次。最近不知道哪根儿筋不对了,休假之余写了不少胡言乱语,兴许是食软了些、起性晚了点儿刚想大叫几声吧。假期快结束了,又该为了五斗米去摧眉折腰了,临走再嘀咕几口儿过把瘾,哈哈。
前两个帖子一个写赏靛,把老街坊讲的掌故和平时听到的三言两语穿插成了篇儿小文章;另一个写养靛的思路,是自己对论坛各位高手大家的精华帖的一些体会。但是总有些鸡零狗碎的东西没法穿插进去,索性潜水前叨咕叨咕,说到哪里想到哪里,打到哪里指到哪里,是好口儿是脏口儿、是补药是毒药,您自己斟酌吧。
我觉得养任何东西都有些相通的道理。玩的比较杂,再加上我是个比较随性的人,玩起来没那么多讲究和拘束,也没老师父管着,玩着玩着就不自觉的有些触类旁通的感悟。
玩活物如不讲文化、仅从养的层面来说,不外乎一环境二饲料三手法。玩鱼玩水玩的是环境,玩鸟玩食玩的是饲料,玩蛐蛐儿玩功夫玩的是手法,都是这三样东西组合成的有机整体,各有侧重而已。
玩过蛐蛐儿的朋友都知道玩蛐蛐儿的过程是“选、养、斗”,玩靛颏何尝不是?蛐蛐儿都说三分靠选七分靠养,其实我觉得有点儿玄乎,差不多是五分靠选五分靠养。为什么呢?选错了虫子白忙乎,养瘫了虫子白糟蹋。玩靛颏有点儿类似,最后结果如何,其实在挑鸟的时候就决定了一半了。
写怎么挑只好品相鸟的帖子早就汗牛充栋了,也用不着区区在下废鞭了,仅就一些细枝末节胡侃两句。选虫选的是相色底,看的是骨相、肉相、神相,选鸟也差不多。好鸟个出奇大的不多,出奇小的也不多,似乎都是在标准个头上加加减减,个偏大的好鸟多些。和蛐蛐儿差不多,超大的蛐蛐儿和超小的蛐蛐儿出将率都不高,六七厘的虫子出将的多。所以我在大拍子里先看个头匀溜的鸟。这样的鸟身材符合黄金比例,看着、养着都比较舒服。再一个挑骨肉匀称的鸟,骨、肉、膘恰到好处,各部分发育均衡。我们都比较容易犯的一个误区是挑某部位各色的鸟。这个鸟腿长,那个鸟头大,嘿,好鸟~~~其实再仔细看看,头大没准是亏膘后档穷,腿长没准是身架小。有的时候会发现拿回家的鸟越养越小,其实不是鸟小了,是没了参照物,看着看着发觉比例不对了,它本身就是个小萝卜头。我总是看那些各部位发育匀称、骨肉膘比例均衡的鸟,看着哪儿都不大,整体似乎比别的鸟略饱满一点儿,搁在蛐蛐儿身上这叫“全大不显”,出将率最高的大四平相,远胜于某个部位突出的虫子。这样的鸟养养不走样,也不容易犯毛病。宁选均衡不求一异。
我记得有个帖子说过,挑红鸟先看腿,黑腿的不要,这样挑起来快很多,经验之谈呐。我补上一句:再看看眼睛,越大越鼓越亮越精神的越好。眼睛是很反应鸟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的部位,身体不好不鼓,精神不好不亮。又干又涩的眼睛我是不取的。
选鸟都想选个脾气温顺性又大的,可是在大拍子里想挑个这样的鸟,我还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仅乱说几句,抛砖引玉。往鸟堆里扎的鸟不要选,这样的鸟天生胆小,遇事慌张,养出来没笼相,叫起来没性头。在小拍子里看到肚皮、两肋比较脏的就要留神了,这样的鸟不是胆小钻鸟堆,就是体弱总被踩在笼底,可能是在大拍子里挨够了挤兑的角色。呆若木鸡的也不要选,新鸟入笼没有不怕人的,这样的鸟不是胆大老实,亏膘拉稀的倒是多数,说白了是吓的傻了、拉的软了,没劲折腾了。再有就是毛片破烂甚至头破血流的鸟不选,这样的鸟是个愣种,只知道折腾不注意保护自身。胆大的鸟也折腾,但是是胆大心细,折腾的时候会注意保护自己,不会把自己搞得惨兮兮、撞得血淋淋的。就像蛐蛐儿,胆大心细的将虫,很多斗到封盆还是全须全尾。
当人站在拍子前、别的鸟乱飞乱撞的时候,注意那些立在笼子一隅、或趴在笼底东张西望的鸟,浑身好像绷着劲随时准备跑但是一直在四处观望形势,人稍微离远些,会表现得疾走疾停,走得快、停得住,停的时候伸脖仰头的观望周围情况,甚至抽空喝口水吃个虫的,这样的鸟往往胆大心细。如果再是个有膀点的,基本我就会买下。
鸟儿拿回家入笼开食,各有各的高招。仅以我自己来说,我是支持小鸡饲料开食的。原因在别的帖子里已经写过了,一是好吸收二是有药物成分防止发病三是有添加剂(引诱剂和镇静剂),不再赘述。如果您对小鸡饲料比较抵触嘛那可以求同存异,总之食素些。我用小鸡饲料开食的鸟烂嘴肿爪子几乎没有,替别人治过一些,仅聊聊自己的手法,对不对的您斟酌着用。首先一只肿爪子的鸟拿过来,您先观察下笼子里哪儿最脏,最脏的地方就是鸟儿经常撞的部位。多数鸟是蹦起来撞笼架下面的上笼圈,这一圈能看到不少污渍,主要成分是鸟屎。少数鸟是横冲直撞的撞笼条,这样的鸟往往已经撞得破鼻子了。我会首先把鸟串到干净笼里,然后用采乐牌或者其他牌子的妇女洗液把笼子彻底刷一遍,将鸟常撞的部位的竹子毛刺用布打磨下。鸟肿脚的病灶是霉菌这点儿早就取得共识了,妇女洗液是专治霉菌感染的。刷笼子的时候,一并把杠子、笼罩清洗干净,笼子和笼具完全干净并彻底风干后我才把鸟串回来。杠子我用的是线杠,不伤鸟脚;笼垫铺两层,上面再铺几层厨房用的大卷纸,这样笼底保持干爽且不太硬,有点儿弹性便于保护鸟脚。这时候也不会用有纱网的罩子,容易挂住指甲造成折腿。彻底清理完笼子后我才会开始治鸟。
鸟脚肿不能急于下猛药求快好,那样会适得其反,越治越烂。首先把鸟抓手里观察下鸟脚心,看看有没有伤口。如有伤口,多数是出现在鸟中趾的下部。这时候首要的任务是先保持伤口清洁、促其愈合,再提消肿的事。我会在鸟洗过澡后,再在澡笼里换上浅浅的一层淡盐水让鸟泡澡,高度没过脚多一些即可。这样可以防止鸟喝盐水、用盐水洗澡。盐水的浓度也不用很高,大抵尝着有点儿咸味,和生理盐水的浓度差不多就行了。泡盐水的主要目的是消炎、清理伤口。如果伤口比较严重,可以在泡脚过后再用棉签蘸着盐水清理一下。需要注意的是,泡完脚串回笼子后,要保证线杠的干燥、清洁。这个阶段要让伤口把干、结痂、愈合,保持创面的干燥清爽,切忌用刺激性比较强的药在鸟脚和杠子上涂抹,否则刺激伤口,会造成越治越烂。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线杠、笼罩、笼子经常被鸟冲撞抓握的部位以及笼垫儿的干爽清洁,线杠我准备两副,笼垫儿更多了,每天更换。创口愈合以棉签蘸不出血、有明显的结痂表现为合格,这个过程很快的,鸟的自愈能力还是很强的。
创口处理完了就可以下药了。如果鸟爪子只是脚趾末端肿了个球,可以直接进入这个环节。外用药我一般不会去用皮炎平、达克宁,里面激素含量比较高,刺激伤口且脱皮。红霉素眼药膏和马应龙也不怎么用,因为是油性的,抹在鸟脚上很难清理,沾在杠子上油腻腻的刷不掉,沾在毛上更麻烦。基本就是看看说明书,不能接触伤口的不用,油腻腻的不用。如果爪子肿得比较厉害,我会先上一两次环力软膏,治脚气的,药性比较和缓也比较管用,油性不重,早晨上了药下午回家用盐水泡泡基本也就干净了。然后在鸟爪子及杠子上喷一些双料喉风散喷剂,小药,便宜。这药能直接喷人嗓子,药性比较和缓,消炎去火,而且里面含冰片,清清凉凉的比较舒服。缺点一是气味比较重,二是药粉本身也是黄的,看不出鸟腿颜色的变化。不过勤换杠子勤泡脚还是能凑合的。原来看帖子记得有个广东鸟友用牛黄解毒片给鸟抹脚,感觉上也是不错的,药性近似而且气味没那么大,有机会我会试试。用双料喉风散要注意鸟泡完澡后,哄进笼子让它把羽毛和脚晾干后再喷,要不就和了泥了。
至于内服的药,就比较粗糙些了。我就是小鸡饲料打粉,拌上黄瓜丁而已。小鸡饲料里已经含了很多防止鸟病的药物,黄瓜去火,再顶几个三道眉蜘蛛。所以很多时候朋友把病鸟拿回去,发现不止病好了,鸟还学会吃黄瓜了,哈哈。其余的抗生素什么的我是一概不敢用,剂量根本无法掌握。说到这里有些朋友会说这又是给小鸡饲料做广告,焚琴煮鹤煞风景。其实您想想这小鸡饲料有什么的?专家研制出来给小鸡用,里面药物的剂量是按鸟的体重算的,比您黑灯瞎火的喂抗生素不强多了?乱喂抗生素纯粹是拿鸟的命赌人的运气。再说了,您都把鸟爪子养肿了,还扯传统文化啊把鸟当宝贝儿啊什么的,这不是扯淡呢么?相当于站在地下室讨论攀登珠峰。在尊重传统文化前还是先尊重尊重鸟的生命再喷其他的吧。记得有个精华帖里是说某女养的鹦鹉因为喂小鸡饲料造成消化不良死了,还有两把特专业的手术钳扒开鸟的胃,血淋淋的拍了张照片,似乎成了小鸡饲料不能喂靛颏的有力佐证,成了唱衰小鸡饲料的一面大旗。想想看这有什么必要大惊小怪的?鹦鹉是纯素食鸟,鸡饲料蛋白质含量那么高,好比给马喂猪肉,能不消化不良吗?凡事得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想后面的道理,吃死个鹦鹉就不能喂靛颏儿了,这叫什么逻辑?只尊重传统不尊重生命,和愚忠程朱理学的道学家卫道士们有什么区别?在这里顺便提个醒,别忘了传统饲料里的绿豆面~~~嘿嘿。绿豆汤和茶水都是解百毒也解百药的东西,您的鸟吃着绿豆面再吃药,那药也就等于泼在沙滩上了。撤了绿豆面上火,不撤解药,两难啊,呵呵。
鸟爪子要是肿得不厉害,基本泡泡脚喂喂小鸡饲料黄瓜丁三道眉也就差不多了,外用药随时视鸟的情况而定,也许我用的药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可能各地的霉菌菌群结构都不太一样,您可以循着先盐水清理愈合创面、再外敷消炎药剂、内服去火的饲料,同时打个半罩,让鸟安静别再乱撞受伤别再起火,有点儿耐心,不要猛药恶治,没什么不好摆弄的。只是一般人看见爪子肿了就急火攻心了,唯恐鸟掉个指甲影响品相,恨不得早点儿好,殊不知越急越适得其反。一两天把鸟治好我没那道行,反正这么摆弄三五天没个不好的。当然我不是说这方法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只是遵循这么一个思路,方法可以有所变通,总之治好了鸟就行。
新鸟入笼闯了三关保住命了,后继就进入日常管理了。鸟食方子在第二个帖子里讨论过了也不再赘述,仅聊聊个人对饲料的思路。黄帝内经里说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放在鸟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饲料吃饱,软料吃好,搭配活食补充营养,饲料、软料、活食的关系大抵如此。饲料因用的是干粉,带有活性物质的原料如肉类、昆虫和蔬菜添加进去未必会保有原来的营养,这些东西完全可以用鲜的添加进软料中,所以我不会去把饲料配方搞得过分复杂。日常饲料我用的基本和青岛教师的配方差不多,老三样绿豆面玉米面(小米面)鸡蛋黄,春秋换季的时候玉米面小米面替换成小鸡饲料喂半个月防病。饲料里我是不加牛肉粉的,昆虫粉也基本不用,牛肉在软料里喂新鲜的我觉得比烘成干的粉末要强一些,虫子有活的似乎不必用粉,当然前提是北京在没虫的季节有玉米虫、油葫芦等饲料昆虫出售。软料用的是牛肉、羊肉、虫子段,搭配青菜、黄瓜,有时加点西红柿,根据季节变化和鸟的状态去调配,这样比调配饲料简单些,操作性也更强。软料也配得很简单,里面的原料不超过三种。配方营养全面与否是一方面,能不能吸收就是另一回事了,搞得过分复杂鸟未必吸收得了。怎么去把握无法说得太具体,因为每只鸟不同,每个地方的气候不同,每个养鸟人也不同,说得太琐碎是误人子弟,对网友的不负责任。但是思路是清晰的:1、饲料吃饱,软料吃好,搭配活食补充营养。2、食材花样再多,无非一补,一泻,一中平。3、根据鸟的状态去调和,该发散的时候发散,该收敛的时候收敛,该补的时候补,该泄的时候泄,在一个相对平和的基础上去微调。理清思路,网络上、现实中千变万化的方法尽可挑选合适的化为己用。
总之,我养鸟、养虫、养鱼的思路全都差不多:尊重事实,把鸟当鸟养。每一个方法的背后,试图理清思路,找到规律。每一个行为在实施前,都先问问自己:我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方法是否正确?会不会产生其他不良影响?这样做有的放矢,似乎比摸着石头过河速度要快些,代价要小些。
另外在上一个帖子中提到,玩靛虽是玩鸟,也是修身。一个人最后能达到什么高度的,一方面取决于天分、勤奋和机缘,另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心胸、见识、度量、气魄。这应该不算是谈玄、扯淡。有没有心胸、气量去包容不同于自己的看法,有没有胆量、气魄去尝试自己并不了解的方法,基本就是高手与大家的分水岭。
这几天难得清闲,在家码码字儿,感觉挺充实的。胡说八道了一通,反正我是喷爽了,是补药是毒药,您自己斟酌着用吧。也千万别把我当什么高人,您也不认识现实中的我。写了半天青鸟也没得稿费给的,自娱自乐的成分倒是多些。把自己手里的鸟养好,没准儿哪天您拎着鸟去鸟市,站在旁边流着口水傻呵呵看鸟的就是我呢,哈哈。
一闪身,一跺脚,山人我去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