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6-12 13: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川有个“鸟笼铺”,以卖鸟笼而得名。它位于旧县城三街镇南 5公里国道转弯处的土山之隈,虽只有六七户人家,却颇有知名度。民国十三年,该村少年秦某被军阀抓夫到广东,后逃跑到番禺农村打工、娶妻、落户。解放后,他一心要迁回老家,可是他不识字,只知是“鸟笼铺”人。海里捞针,久无结果。好心人劝他找公安部门帮助,一查,果然很快找到:“桂林府灵川县五都南里下驿田村”之下,有 “鸟笼铺附”四字。于是,秦某举家迁回原籍,现已年逾八旬矣。他常说,“鸟笼铺”是官府挂了号的。 其实,灵川鸟笼的产地是下驿田村。它与鸟笼铺近在咫尺,有如工厂与门市部。今该村居民50户,皆秦姓;祖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竹园村(盛产竹,擅编织)。明嘉靖末年(1560年)始迁下驿田村,迄今已有22代。村民除耕种少量薄田以外,皆以竹制鸟笼为主要副业;一家一厂,代代相传。现年88岁的秦忠甫从曾祖辈开始,迄今艺传7 代,也最为著名。其产品有:画眉笼、白燕笼、白灵笼、八哥笼、钻天王笼等。其中以画眉笼居多。凭借鸟笼铺是古驿道上的一个“站” (旧制:十里设铺,三十里设驿),官吏经从、商贾往来的交通信息优势,其产品南销桂、柳、梧、宜诸州,北销全、灌、资、永及湘、赣、沪、浙一带。 ,v%' 2[}
民国十年(1921年),下驿田村人秦庆和、秦盛和、秦维美、秦荣发,先后把鸟笼生意做到了桂林。在王辅坪(今正阳路步行街)开铺专营鸟笼,前店后坊,自产自销,兼代销家乡的产品。其中以秦庆和的制品最佳,铺号“庆和”,生意渐隆。由于一个历史的机遇,他把“灵川鸟笼”的生产推向了高峰。 [ {$%9lm
民国十八年“蒋桂战争”后,李宗仁偏安桂林。李宗仁嗜养画眉鸟,在其官邸旧藩台衙门(今文化宫)就挂养了五六只画眉。暇时观鸟跳动起落,听鸟“大叫”高亢奔放、“小叫”百啭千声,以此怡情养性。他的鸟笼非“庆和”不用,都是桂林的一流货:明角笼每只价 6元大洋,约折合10担稻谷;黑角笼每只价5元。而一般的鸟笼每只价仅一吊四钱。李宗仁与庆和同年,都不到40岁,他在公务之余,常去与庆和玩鸟、论鸟及制笼之道,过从颇欢。 ]|-sZ<?<i
“秦老板,你做的鸟笼是透明的:老远望去,只见鸟动,不见笼身,可有何绝技么?” ?I[*{}@n"
秦庆和说,“庆和牌”鸟笼的用料,全是著名的灵川“东江毛竹” 和淡竹:节长、通直、肉厚、无虫蛀,冬天去大山里精选将其砍下制成粗肧,经过多次蒸煮,晾干,放在自家灶台上方 。烧饭时靠烟慢慢熏烤,甲已时日就会翻红。笼丝都经过多次蒸煮、晾干;笼钩等配件是用白色公牛角制作,用生石灰水浸泡10天后再用沸水煮过,光是用细砂纸打磨干净就得两三天。那笼丝制作最费力:顶、腰、底部共有8道笼圈,共计钻丝孔260个,且钻孔的深度不一。如顶部的第二圈40个丝孔,单数孔要穿透,双数孔则不钻通;底圈的40个丝孔中,第1、11、21、31孔要钻通,以起到拉紧、支撑全部鸟笼构件的重要作用,底圈宽6厘米,用竹兜部分,接口采用木匠的对搭方式衔接,不变形……”李听道,对此赞赏有加;” 秦庆和从铺前上空取下那只精制的“招牌笼”——— 桂林画眉圆笼,左手托举笼子,右手自上而下指画:笼钩、笼爪、顶圈、腰圈、笼丝、笼门、内圈、底圈等部件,逐一讲解。只见白角笼钩,笼丝竹青一律朝外,弯曲有度、结构紧实、匀称,清漆涂刷,色泽透亮,典雅大方,好一件精巧的工艺品!忽然左手一翻:笼钩朝地,底板朝上,呈现出那小巧的椭圆形红色商标,隶书“庆和”二字来。 0|Xz-Y
一日,黄旭初要秦庆和做一只鸟笼送给外国朋友。秦从未给“洋人”做过鸟笼,不敢应允。时有秦的侄儿秦忠甫,14岁卖身葬父,给庆和当学徒。该人精灵、胆大,竟偷偷精制了一只画眉笼送去(黄府与秦家距离四五户人家)黄夫人给他20个东毫,说是给娃仔做衣服穿,不是工钱;并称赞庆和“名师出高徒”云云。不久,忠甫又做了一只白燕笼(可在笼内孵仔的、档次颇高)送给李宗仁。李问:“多少钱? ”忠甫回道:“你是送给外国朋友的,你有名,我也托福!不要钱!” 于是,李对庆和师徒也赞赏有加。又得知庆和8兄弟,只有忠甫一枝独苗(男丁),对忠甫颇为疼爱。
时来运转。当时桂北一带,传统的“斗鸟”之风盛极一时,称之为“画眉会”或“打彩会”。诸如兴安的界首、龙胜北区的兴坡亭、全州的九龙展、灌阳县的猫仔山等地都有。尤以桂林王城(一在王城边的军用仓库,一在紫金山下)的“画眉会”最为热闹、档次最高,其“标彩”金额之巨,令人咋舌。李宗仁的妹夫陈某、白崇禧的妹夫傅华卿都爱养鸟,且是桂林“打彩会”的主持人之一。一时各地玩鸟的大财主和官员,纷纷到“庆和”购制鸟笼、训练打鸟,积极准备参赛。李宗仁也厉兵秣马,决心博一大彩,并吩咐庆和“用功点,做好的”,订做了一只“艺压群芳”的画眉笼。以图个好兆头。 :r>^^tGT!
秦忠甫瞄准这一大好机遇,全力做好李宗仁这篇文章。他除了精心制作鸟笼以外,还帮助李训练画眉。训练画眉要“挂霜”,秦就特别早起,以致李披衣接待。李的画眉能打了,就提个鸟去与它伴斗,打了一半就隔开不再打,免李扫兴;过一段时间再去打,使李高兴。秦趁机大讲“画眉经”。什么“水眼白脚,越打越恶”,“三剥黄毛四剥青,五剥窝儿做将军”(即换过五次毛的画眉才稳健老辣,战斗力最强),“生来画眉有三百,就怕主人等不得”(即训练画眉要有耐心,使其养精蓄锐,可连续斗上三百嘴,充分发挥斗鸟的潜力)。 v\[+
要问秦忠甫:你是做鸟笼的,与养鸟何干?秦反问道:“若是无人养鸟,你做的鸟笼谁来买呀?”并说,李宗仁名声大,在他的影响下,人皆以用“庆和牌”鸟笼为荣;就是那些原来不养鸟的财主、官爷,也附庸风雅地养起画眉来;为了巴结上司,便纷纷来庆和买笼相送。这“庆和鸟笼”不就红火了吗!一般的人还买不到哩。 cNbUr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桂林鸟笼在制笼界仍占一席之地,他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深深吸引了不少的养鸟爱好者和玩家。以一代制笼人的后辈“李程辉”为代表,将秉承桂林鸟笼的传统制法,吸取各地的制笼经验,把桂林鸟笼的制作得以延续和发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