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观全国,百灵鸟随处可见,不管是严寒和酷暑,都有它的身影。不同的区域造就了不同的百灵文化,这也给百灵鸟增添了很多异样的色彩。近日,很多鸟友利用闲暇时间,就如何加强南北交流,整合互补进行了探讨,共同达成了南北融合、互相学习的共识,为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百灵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下面我们以下两个方面,浅谈一下南北的融合问题。
一、南北差异和区域特点
从粗略的地域进行划分,我们把百灵划分成南方和北方,个人认为以黄河为界较为合适,向北以河北、天津、北京等为主要代表。向南则分布区域较为广泛。
众所周知,北方百灵重叫口,以保定口、北京口、天津口为代表,从目前看,影响力最大的当属保定口,重点强调的突出叫口以蛋口、黎鸡口等,北方百灵以善鸣叫著称,婉转动听、旋律优美,出口成套,张驰有度。但其缺点是长年处在家中的较多,由于没有下到功夫,遛盘不到位,导致了百灵出门不叫,或是换了新环境飞沙走石,只能自己在家独自欣赏的尴尬局面,这也是南方不喜欢北方百灵的主要原因。而恰恰是北方百灵的弱点却成为了南方百灵的优点,它们在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旁若无人地大扇大叫,经常在南方举行的百灵大赛的壮观场景,在北方很少见到,原因很清楚。但南方百灵也不是没有弱点,不讲究叫口,自然就成为了南方百灵的最大弱点,也从某种意义上失去了百灵鸣鸟的意义。
由于南北地域和文化差异,导致了北方叫得再好的鸟,到南方无人问津的局面,南方扇得再好的鸟,到了北方,也会有同样的遭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北百灵文化的交流,取长补短也自然成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严重影响了百灵文化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北方百灵重“歌”,南方百灵重“舞”,真正意义上的歌舞百灵并不多见,至少都被认可的百灵,就更稀少了,这个问题是我们需要共同去面对,去接受的事实。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强南北融合、取长补短,向培养出真正的百灵好鸟目标迈进。
二、融合互补
一个叫得好,一个舞得好,那么,我们只要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就自然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个人认为,培养优秀的百灵鸟,应该打破地域的限制,共同明确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标准,什么样的百灵才是好百灵,这样,才会有共同的奋进目标,否则,还会出现南北互相鄙视、难以交流的不良局面。
从大家的交流中,不难发现,一个综合素质好的百灵,应该具备以下的特点:1、叫得好,出口成套,净口,无脏口,以北方叫口为核心,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叫口;2、舞得好,蝴蝶扇、元宝扇等优美舞姿展现得淋漓尽致;3、品相好,宽眉目秀,毛色鲜艳,在传统红毛的基础上,鼓励发展黑色、白色、米汤色百灵稀少物种;4、胆大不怕人,这一点以南方百灵为范本,拿得出,叫得响,在哪都叫,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北方百灵需要改进的地方。
统一了思想以后,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去培养新一代百灵的出现。
南方百灵,应该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强化叫口的改良,可以引进北方优秀套口的百灵去南方当老师,至于它怕不怕人,无所谓,主要是当老师,不能奢望它有多大的改观,只要叫得好,把小鸟教会,那么我们就成功了,应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小鸟的身上。如果顺利,不出三年,歌舞具备的优秀百灵,就会在南方出现,进而改变传统的一些思想,来引导大家推行叫口好的百灵,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规模,形成产业。
北方百灵,在优良套口的基础上,多多学习南方百灵的养殖技术,从如何盘熟小鸟入手,加强与人的接触和驯化,真正能达到南方百灵临危不惧、大街随处扇叫的驯养目标。
相对而言,南方用北方的师鸟压口,难度不大,但会受到周围一些杂口鸟的外界环境影响,需要回避或是尽量少接触。而北方学习南方的驯养技术,也同样需要付出很多艰辛的努力。
时下,很多南方朋友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引进北方百灵进驻南方,这足以说明,我们的鸟友已经在创新,在创造新一代百灵,迈出了南北文化交流的坚实的一步,也将成为引领优秀百灵产业发展的先驱。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在与南方鸟友交流中的所感,趁闲暇时间整理一下,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希望此贴,能给广大鸟友带来一定的启示,为开创歌舞百灵的新篇章发挥积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