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921|回复: 19

[转载分享] 吴昌硕的《菊石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 13: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继任伯年之后,晚清海上画坛升起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的画风引领画坛时尚,风靡大江南北,甚至隔海的日本也深受影响,他就是吴昌硕。吴昌硕对诗书画篆均有精深的造诣, 其中绘画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特别是他的阔笔大写意的技法与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对近代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将二十世纪文人绘画推向了新的高峰。齐白石曾赞曰“青藤八大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评价之高, 由此可见。
  此幅《菊石图》是吴昌硕晚年的大写意精品之作,该图绘篱栅后耸立着一方巨石,巨石旁挺立着数枝坚瘦的菊花,顶部为一丛深色的红菊,中部为粉菊,整个画面节奏控制张弛有度,显得极有气势。画面左下方为一丛横卧着的黄白相等各色菊花,与右上角的直立的红菊相互呼应。整个画面施墨浑厚沉稳而酣畅又淋漓,构图不拘陈法,巧于设陈布势。画中秋菊自上而垂,风姿绰约,挥洒之中妙趣横生。菊花是吴昌硕喜欢的题材,因为菊花具有傲霜骨,能于众芳谢后迎风盛开,五色缤纷。菊花枝干用笔融草篆于一炉,浑劲老辣,杂而不乱,线条“篆籀之气”最能体现其书画相通之长。老干挺拔,新枝矫健,花团锦簇,芬芳之气扑人眉宇。
  观整幅画面,吴昌硕对画面位置经营别具匠心,疏密俯仰,穿插虚实,气韵乃生。吴老缶的绘画擅于布局造险而破险。此幅《菊石图》他采用了虚实相生,奇稳相济的表现方式,一方面实破前人画菊的窠臼,自成格局;另一方面在笔意墨色上,以他独有的掌控能力和娴熟的表现手法使画面形成了笔、墨、水的相渗相融,达到了丰富变化与多种对应的统一和谐,不仅体现了菊花的生机焕发之貌,更表达了物我两忘、形神兼备的诗情意趣。他尤擅长在画作上作精彩绝伦的题画诗,通常能根据画面的需要而生发出别有滋味的诗句,与画面产生共鸣,此幅《菊石图》亦如此。画中题诗云:“年年头白东篱叟,种得菊花大如斗,酌以玉瓶桑落酒。丁巳岁十有一月,苦寒炙研成之,七十四叟吴昌硕。”
  左侧长款题跋,这些即兴题诗不但丰富了整幅画面的完整性,同时兼备画龙点睛的妙用与魅力,画意主诣油然而发,使观赏者不禁浮想连翩,书画相映,稳重端庄。吴昌硕通过画菊和题诗表达了自己不愿寄人篱下的高傲精神,同时吴老缶笔下的菊花不是表现陶渊明式的超脱,而是来祝颂人们的健康。
  吴昌硕所作菊石,笔力老辣能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且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采用“之”字布局,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菊石主体突出。此幅《菊石图》用色上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藤黄等艳色,用墨浓淡相宜,雅妍相兼,衬托出菊花的独特风韵。画中配以岩石,极尽穿插之妙,却又变化出各种构思奇妙的布局。纵观此幅《菊石图》,用笔老辣,设色俏丽鲜艳,两相互补,相得益彰,比之青藤、八大亦豪不逊色。整个画面气势奔放、苍劲有力,雄浑恣肆,淋漓尽致。无论是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铃印皆无一可挑剔之处 !
5.jpg
发表于 2012-6-1 15: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 17: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和欣赏菊石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 19: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 20: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欣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 22: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 10: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之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 11: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4 10: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欣赏 吴昌硕的《菊石图》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5 05: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欣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