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18 00: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这篇报道就明白了,市场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老竹头
(转载)黑白竹雕——洪建华刻竹雕
洪建华出生在黄山市徽州区的一个小山村。他小时家境贫寒,从小就感到低人一等。不过,家乡到处可见的精美木雕、石雕却给了他许多乐趣,没事时就喜欢观赏并学着雕。17岁那年,他偶然看到我国著名学者、文物鉴赏大家王世襄写的一本名叫《竹刻》的书。
无意间把书翻了一下,里面全部是彩图,突然一下跳出来,马上把我的眼睛给抓住了,我仔细一看,乖乖,这个是什么做的,这是竹子做的,竹子能刻出这么精美的东西啊!
在音乐、书画、民俗、文物等许多领域均有建树的王世襄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他有30多部专著,填补了我国不少领域的研究空白。《竹刻》一书就从竹雕的历史渊源谈到具体的制作办法,是迄今为止对竹雕做出最全面研究的著作。
我看到这个,越看越喜爱。乖乖,我说这个竹刻的学问这么大,博大精深。
追溯起来,远古时期,我国先民已在竹子上雕刻记事了。竹雕艺术有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秦汉,明清时达到创作的巅峰。当时,江南许多有名的文人雅士都加入到了竹雕的行列,一下使竹雕的技艺和水平得到空前提高,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
当洪建华发现家乡漫山遍野的竹子,竟然能雕出这么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时,立刻被这门充满魅力的艺术迷住了。他决心投身其中,却到处找不到师傅。原来,拥有悠久历史的竹雕发展到清朝末期却开始衰落,到民国后就近乎失传!在洪建华周围,那会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搞竹雕。拜不到师傅,他就照着王世襄的书,开始自学竹雕。
我就按照书上的图路,按照书上介绍的技法,我就开始自己搞创作起来了。
凭着良好的悟性和刻苦钻研,洪建华刻竹雕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于是,他收了徒弟,办起了竹雕工作室,靠刻竹雕来养家糊口。
起初,洪建华刻的竹雕也卖不上价,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后来,在一位古玩商家他却无意间有了一个发现。这个发现让他豁然开窍,仿佛看到了一条快捷的发财路。那么,他究竟发现什么呢?
咱们前面说到洪建华凭着兴趣搞起竹雕,起初效益并不理想。后来,有位古玩商拿着一件清朝的老竹雕让他来仿制,结果他刻的竹雕让对方很满意。从此,人家时不时就会请他来做点仿制品。有一天,他在那位老板家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
我看见他把我刻的笔筒怎么变了一个颜色,怎么变得红红的,有的还带一点黑黑的。我讲你这个做什么,他说做旧的,他说不做旧不好卖的。
原来做旧的竹雕才好卖,才能卖上价钱,这个发现让洪建华恍然大悟。从此,洪建华开始花大力气想方设法地把仿制好的竹雕做旧,做得就像多年流传下来的精美古董。
做旧的话,要做得那么好的话,起码要半年。要讲到它的工艺效果啊,它应当有时候比刻竹还要费尽脑子一点。
在洪建华的苦心钻研下,他的仿古竹雕做得越来越好,不少古玩商都慕名上门请他制作。他的竹雕每件售价也从最初的几百元涨到了几千元。在村里,他最先进城盖起了小洋楼,还买进了全套家电。
那会,洪建华对自己的收入很满意。他庆幸自己既选对了行业,还摸到了其中的奥妙。要说这新竹雕和老竹雕的主要区别就在外观色泽上。新刻的竹雕是这种浅黄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慢慢变深、变红。洪建华将新竹雕经过上色、吸尘等处理后,就变成了这种似乎历尽沧桑的老竹雕,像这上面的灰尘都很难擦掉。一连七、八年,洪建华都在自得其乐地做着这种仿古竹雕,可突然遇到的一件事却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
2001年6月的一天,在一本“海内外最新拍卖图录”中,洪建华突然发现自己几年前刻的一件竹雕笔筒被当作清代作品拍卖了70000元。
我讲这个笔筒不是我的吗,怎么变了个清代的东西了,卖这么高的呢。我当时这个笔筒才卖了600元。
接下来几天,洪建华紧急查阅了其它一些竹雕的销售信息,他又发现了他的一些被高价拍卖的仿古作品。而且,都比他的售价高出几十倍到上百倍。
我原来感觉我们赚了一点钱很高兴,很满意,但是看到拍卖行拍出来过后,我感觉到我真是个大傻瓜,人家赚那么多,我们只赚这一点点。
受到那些拍卖信息的刺激,洪建华的内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他不光感到震惊,还有深深的委屈。
刻一件比较精美的竹雕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运用几十种技法,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而要做旧更费事。当初洪建华为了把竹雕做旧,曾尝试着用强酸煮、用草药配,在想方设法攻克做旧难关时,还得应对种种化学药品的侵蚀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我们做色,第一次做色,煤炉烧了好几天,然后我们两个人都中毒了。他那一次他睡到床上爬不起来,吐的满地都是,连黄疸水都吐出来了。
有一段时间就是肌肉全部都僵硬不能动,晚上睡在床上这个手指都不能动的,停在这里就不能收起来。
经过多方折腾,洪建华终于做出了比较理想的仿古竹雕,但由此却患上了皮肤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