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13 21: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1楼小啊弟于2009-07-13 16:44发表的 :
楼主辛苦了写了这么长一段文章,还是比较赞同楼主的说法的,但是有些地方不予赞同。就是和张盒的对比,张圣林的盒子是机工的,也是工厂化的。只要他说句话就有几十个小工给他干活,每人做一道工序像流水线那样就出来了。不然的话他会每天在江阴路和人“坎大山”吗!?他的虫盒一个月的产量光上海就有几百个,还没有算外地的呢!而您说的另2位呢?都是手艺人。每一道工序都是自己做的,玻璃都得亲手打磨。天好的时候做竹盒,下雨天就不能做竹盒了应为竹子容易变形只能做木料的了。天好的时候37度的高温,做盒子的时候连空调都不能开,竹子一冷一热跟容易变形。有一次我看见他在做一个食缸,和一个食缸巢 一会儿用辍刀,一会儿打销子,一会儿用砂皮也得近一小时才做好。这是我亲眼所见,他们一个月也出不了几个虫盒。他们都是赚的辛苦钱,再说他们的做工也不差。有时候我跟他们聊天他们开玩笑的说:“我也是在上班,只不过是在家里”。 我不知道楼主这么能把他们跟张圣林比?!要是跟别的手艺人比也就算了。不错我承认这几年的虫具价格地确高得厉害,尤其是竹盒暴涨!!都是人为炒出来的。我认为只要喜欢,价格上承受得了,不“伤颈动骨”,收几个也无伤大雅。楼主也是上海的吧有机会大家聊聊。(个人意见,说错莫怪) 
**斋的竹盒, 我没有, 主要是看不上, 感觉和张的没啥区别, 就是用些名贵些的材料而已, 但选的料也没到顶级.
老顾, 翘脚小陈, 毛毛的竹盒, 我都有过, 但都坏了. 反倒是张的盒子, 没坏.
可能大家的着重点不同, 我看重的是结果, 里面的工艺再复杂, 并不表明做出来的东西好看, 相对于盒子的精巧, 我更希望能牢固点别坏, 因为实在是坏的怕了.
我非常喜欢竹子的东西, 因为竹子的东西, 有变化, 而且越变越好看, 但从我的欣赏角度来说, 我还是希望盒子上有些工艺在上面. 最近定做了一个金钟盒, 本来想请上述的几位做的, 但实在担心盒子的牢度, 怕散架, 还是选择了普通的工厂, 毕竟机器做的东西, 切割和倒角会更准些, 盒子做好后, 请留青名家王乐平5面留青山水画(合子的材料和工费, 已经可以忽略了, 自认为更有甚者欣赏和收藏价值.
从另一方面, 张圣林已经真正的把虫盒产业化了, 这对很多养虫的朋友来说, 是件好事. 即使是我, 也未必会拿个好的竹盒养大黄蛉, 因为竹子是最难处理的, 相对来讲象牙还好清理些. 那如果是张的东西, 价格便宜又结实, 就无所谓了.
再从创新的角度来讲, 你仔细观察的话, 会发现张的创新比其它几位多, 我有个全骨的张的大方盒, 非常有意思, 我在外面也没有看到过同样的款式, 改天有机会和你当面交流.
最近又有了一个想法, 准备自己动手搞块好的血牙料, 做个大方盒(养大黄的), 盒子会做得很"素", 但会在4面请搞微雕的朋友雕4篇自己喜欢的文章上去. 字的大小, 肯定是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 盒子的上方的玻璃上, 再加块牙料的板, 请朋友雕刻一幅婴戏图(阳雕). 相信做好后, 会非常有看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