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七月,就是荔枝的大熟时节。 我最喜欢吃每年的七月,就是荔枝的大熟时节。 我最喜欢吃荔枝。 著名粤剧家红线女的《荔枝颂》卖荔枝的情境多么的写意:“卖荔枝……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入口多甘美,齿颊留香世上稀!什么呀?可是弄把戏?请尝个新,我告诉你,这是岭南佳果靓荔枝,果中之王人皆合意。卖荔枝……” 还有那个宋祖英在《大地飞歌》里也唱道“踏平了山路唱山歌,撒开了鱼网唱渔歌,唱起那牧歌牛羊多,多过了天上的群星座座,牡丹开了唱花歌,荔枝红了唱甜歌…” 荔枝,乃“一果上市,百果让路”之珍果,明朝李时珍于《本草纲目》中记载:常吃荔枝,能补脑健身,治疗瘴疠疗肿,开胃益脾,补元气,为产妇老弱的补品。果壳、果核可入药,治鼻衄,疗疝气。其药用价值由此可见一斑。初中课文贾祖璋之《南州六月荔枝丹》已有所述。苏东坡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诗句。唐代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赞美荔枝:“壳如红絹,膜如紫綃,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荔枝,素有岭南佳果之美誉,不但肉质脆嫩,清甜 可口,而且营养较丰富,每100克含蛋白质0·9 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14克,还富含多种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所以,适量品尝,不但可大享口福,而且对身体亦有一定裨益。 杨贵妃就最喜欢吃荔枝。杨贵妃死时下葬,也用这荔枝祭奠呢!我记得“隋唐演义”是这样写的:杨妃既死……玄宗命高力士具棺草草葬于西郊之外才葬毕,南方飞送的荔枝到了。玄宗触物思人,放声大哭,即命以荔枝祭于冢前。” 据荔枝食谱介绍有如下吃法,如:荔枝生炒排骨 ;荔枝蝦球;荔枝西瓜盅;荔荷大鸭;枣仁荔枝鱼片;荔枝炖鸡 ;荷花荔枝鸡;荔枝膏;等等,各位朋友不妨多换几种吃法,以免上火----- 其实,从古到今,进贡给京都大官员的那些极品荔枝,都是广东省增城县的“增城挂绿”荔枝-一棵只有四五米高的而且有一半树杆已经枯死的老荔枝树,饱满的荔枝中间有一条绿线,剥了皮用手纸包着那洁白的荔枝肉,手纸可以几天都是干燥的!产量几十斤已经是最了不起的了!所以才这么的珍贵!过去每年荔枝开花和结果的时候,还用大网盖着,真是蜜蜂也飞不进去的呢!世代的科学家在旁边嫁接培植了不少挂绿荔枝,但是都是失败的。 所谓“一颗荔枝三把火”,这荔枝属于湿热果品,所以尽管美味可口, 也不能多吃。据有关资料说: “如果连续或一次进食过多就会患上“荔枝病”(类似低血糖症)。 其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口渴和饥饿感,或发生腹痛腹泻症状,个别严重患者可突然昏迷,阵发性抽搐,脉搏细弱而速,瞳孔缩小,呼吸不规则,呈间歇性或叹息样,面色青灰,皮肤紫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但也不必惊慌, 因“荔枝病”极少可能威胁到病人生命,只要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都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预防“荔枝病”的关键是把好进食量关,注意不要连续大量进食,特别是有肝病、肾病、糖尿病、胃肠病患者更应该慎重,老人和幼儿及体质虚 弱者也要少吃为好。如发生“荔枝病”,轻者神志清醒者可给予口服糖水、葡萄 糖水,重者昏迷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60毫升并转送医院 抢救治疗。” 俗话说得好,有毒的就有解毒的 !吃荔枝多了上火了,其实用那荔枝核褒茶喝就行!所以吃了荔枝,珠圆玉润呢!那来的什么豆豆!你看那杨贵妃珠圆肉润的就知道!她也是向孤帆讨教的!呵呵! 吃荔枝,一般人吃一斤就受不了,我却可以当饭吃!窍门就是,左手拿荔枝,右手拿一块咸菜吧!比如广州的大头咸菜。这样,你吃多少也不会觉得腻了! 嘻嘻···· 今年的荔枝又丰收了,物贱伤农,今年的荔枝不值钱,2元3元一斤大街小巷到处在吆喝着呢。
当农民的,不容易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