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4-23 22: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养靛记笼
常言道:人靠衣装马靠鞍。
我寻思,这话只对一半。人靠衣装,有道理;靓丽的衣裳穿身上,瘪三也像个大亨。感觉一好,精气神一上来,容光焕发,就透出气派了。但对马儿来说,驮再精美的鞍垫,既不添俊美,也不减雄壮。增的(或争的),大概只是主人的面子。
玩鸟人都希望有几张好鸟笼。同样,笼子好坏对鸟儿来说,并无意义;但对玩家,却是种显摆。我在南禅寺的一家花鸟店,看到两张精致的笼子,怕有几十年了,笼丝暗红泛亮,笼钩铜绿斑驳,真是好东西啊。问店主,卖吗?他摇头:“自己溜鸟用的。”
养鸟要溜。溜鸟时,近百人聚一起,鸟儿比赛歌喉,养家比赛各自的养手。如果一笼好鸟,再配一张好笼,那在一群同好者中,真可以“摆魁”。
养靛颏更讲究笼具。江南的养鸟圈有句话说:“养画眉看鸟,养红蓝灯(靛颏)看家生(家生:江南口语,器具的意思。)”靛颏饲养,从宫廷流向民间,身份跌了,但规矩仍多。如果养靛颏不是用专门的靛笼,让其他养家看到,会笑话。北方的靛颏笼大都是圆形,天子脚下,近天处器形用圆(天圆地方)。靛笼大小也有专门尺寸,大致笼高20公分,直径30公分。笼料各有讲究,有用象牙的,有用红木的,有用玉竹的,根据养家不同的身份,制作不同用料的笼具。以前,北方的靛颏笼以红木的为多。红木又分不同品种,有花梨的、鸡翅的、紫檀的。红木笼具的好处是,耐久,结实,玩的时间越久,木纹越清,皮张越细,光泽温润,古雅可人。红木的笼具,往往配有雕刻细致的、用象牙制作的缸垫、拦板等小件饰品。暗红映牙白,只看笼具,就知主人身份的华贵。
南方的靛颏笼多为方形,挺括娟秀,素雅灵巧,与北笼全然不同。方笼用料以竹为主。江南多竹,或油竹,或紫竹、或毛竹,还有的是用湘妃竹、佛肚竹、凤尾竹等作材料。好竹笼多用浙江天目山产的三年龄毛竹,竹料不能呈青色,以玉色为佳。竹子并不奇贵,但一为料器,就变得神奇,仿佛仍蕴含着不熄的生命。竹笼经过人手的指抚掌摸,时间的洗汰打磨,会变颜色,玉色变红,渐渐变得竹丝红润,秀雅古气。方笼要素,不以雕琢为贵,甚至连北方常见的弯颈昂首的精铜笼钩都省略;但笼内的食缸很讲究,要用景德镇细洁、精巧的瓷缸相配。更有些玩家,会在笼把上系一根重色丝绸编的绸结,连着一块晶莹的青玉佩环,作扣指的拎手。这样的笼具,里面即使没有靛颏,仍充溢着灵动的生气。
圆笼变方笼,原因有两种说法。养靛自北南传,上海是第一站(见《养靛记事》)。以前上海人的居住面积小,圆笼占地,难放。而方笼笼顶无钩,可四、五笼叠罗汉似地摆一串。所以,圆笼变方笼,是适应环境的变化。另一种说法: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上海人养靛颏,笼具都从北来,经过“文革”,坏的坏了,砸的砸了。要养靛颏,无笼。有人就带一张破损的圆笼,去找上海当地的制笼师傅。但南方养鸟以画眉绣眼为主,笼形为方,制圆笼没那样的工具。这位制笼师傅不简单,他依照靛颏活动的特点,自已琢磨,仍用方笼,但在笼底暗藏了一道抽屉,实底,不伤鸟脚,不洒鸟食,又方便换洗笼垫。这种方笼一面世,就在江浙一带的临近城市流传开了,由此,渐渐形成了南方靛颏笼具的特色。我们无锡的养家,称这种带暗屉的小方笼为“野鸟笼”。
我觉得,靛颏笼具的方圆之变,上述两种因素的影响都有。从中可以看出,小小笼具,一款一式的变化,映衬着时代、世情变迁的大背景呢。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用料考究、做工精致的靛颏笼,无论方圆,身价陡增,动轧数百上千。一些名家制作的笼具,更是一笼万金。
我有两张靓颏笼,一方一圆,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草笼子”(草笼:养家指称一般的鸟笼)。方笼是从上海买回的,250元,是我所有笼具中最贵的。圆笼是在南禅寺买的旧笼,100元,有些笼丝已是后来新换的。价格有些贵了,但笼子已上年纪,根根笼丝泛出暗红的光泽。我就喜欢那种陈色,觉得古气斑烂,有时间的积淀感。
两张笼具都是一般货色,但我特别爱护。有空的时候,就将里面的鸟儿过到其它笼中,然后用强生婴儿润肤油,就着散淡的日光或灯光,为每根笼丝细细擦拭。有人说,养靛颏是养雅趣,那么,笼净具洁,应是雅趣之一吧。
饲养靛颏应做到“六心”
不论是初养靛颏的朋友,还是饲养靛颏多年的前辈,我认为,要想养好靛颏,必须做到“六心”。
一是要耐心。新扑到的靛颏,一般情况下“性”都是比较大的,这是因为鸟在大自然中生活习惯了,突然一换环境,总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每当这时,养鸟爱好者千万不要着急,要按照传统的方法开食、收水和补膘 ,空闲时要多与鸟近距离接触,动作要轻,幅度要小,也可以拿一些面色虫给鸟吃,慢慢消除鸟对人的恐惧心里,使鸟早日伏笼。
二是要精心。靛颏的日常饲养是见功夫的。仅拿饲料的搭配来说,一年四季都是不相同的。比如换羽期,饲料多以活食为主,在北方主要是吃活蚂蚱,同时搭配一些粉料,但这时的粉料里最好要加一定数量的枸杞,可以起保色作用;入冬后,饲料要“平”,因为这个季节正是鸟体内自身调节和储备期,一旦饲料过“硬”,极可能造成靛颏“弹脸”;进入春天,要迅速调整饲料的搭配比例,这个时期也正是一年四季鸟营养的高峰期,目的是催鸟早日发情鸣叫。
三是要细心。靛颏与其它宠物一样,随着气候、环境和身体的变化,也经常会患各种各样疾病的,如不及时发现,就会前功尽弃。因此,需要养鸟爱好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勤于观察,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比如,每天观察鸟的粪便是否有改变,鸟的神态是否有变化,鸟的进食是否正常等等。
四是要专心。不论是红靛颏还是蓝靛颏变化都是很大的,每年换羽后都与上年有所不同,尤其是暗彩的靛颏,当年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出来的,这就需要养鸟爱好者要经过一个长期的饲养过程,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认为自己的鸟不如人家的,得到一只好鸟时就倍加呵护,否则就三心二意。其实,不同的鸟有不同的特点,只要大家付出努力,都会有回报的。
五是要恒心。每一个养鸟爱好者都经历过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换言之,每个养鸟的人或多或少都死过鸟,都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每当这时,一定不要心灰意冷,切记,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树立自信和勇气,认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一定会从困境中走出来的。
六是要虚心。“三人行必有吾师”,这是孔子的话,大意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学习如此,养鸟也是一样的道理,从古到今,养靛颏的大师们总结出许多关于饲养靛颏和管理靛的方式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从中汲取营养,一定会受益非浅的。
我的养靛之路
(1)
我辈喂养靛颏实乃‘无知而买、无知而喂’。当时买时,只觉得好看,对此鸟生活习性,采食习惯,产自何地等等一概不知,只听鸟贩几句“叫得好听,长得好看”就决定买了。30元一只。由于不懂它的鉴赏,东挑西选,无从下手。鸟贩不时以不屑的眼光瞅我,我知道他在想什么,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要不是价钱已经讲好,真想一走了之。转念又一想,不懂就不懂,鸟嘛,不就养个“气定神闲,毛色光亮,全翅全尾,足环无伤”嘛。我把我养其他鸟的经验用上了,就按“有精神,全翅全尾,毛色光亮”这几个标准,一蓝一红各选了一只,匆匆离去。
回家后,问了几个鸟友,无一人养过,听朋友介绍说某人养过,急忙赶过去一问,他的话让我心都凉了。该朋友说:“你要养鸟,就把它放了;要养‘祖先人’就把它供起。我算是烦透了它。” 听了朋友一席话,我无言以对。 怏怏告别了朋友,我到书店去逛了一趟,看到一本《养鸟观赏手册》,其中就有介绍靛颏的章节,一共不过两百字。我如获至宝,立刻把它买了下来。这两百字就是我的师傅。
漫长的饲养过程起步了。按生鸟投食法,三天后,换食成功(这是以前的功底,与买书无关)。根据书上的配方,配好了饲料,鸟上了架,供养“祖先人”的行动正式开始了。
(2)
我家中原来养有十几笼不同鸟,只是摆弄它们我的时间就显得比较紧张了.现在又一添了两只,而且还是从来未养过的饲养难度很大的“祖先人”靛颏.这样一笼一笼地养,对我的生活.工作都有影响.为了不影响工作和节省有限的时间,但更多原因是为了把靛颏养好.结合我家的具体情况,是否能将我的兰棚隔一半建一个大鸟笼.这样就能将可以混养的鸟儿放入其中.还大大的节约了洗笼,添水,添食的时间.同时又不失去这些养得很乖的鸟儿.对就这么定了!!说干就干,第二天请了两个工人.买了一些材料,将兰棚隔开,拆去玻璃.安上铁丝网,在笼内砌了一个小水池,还粘了一座小石山,搬了三棵盆栽果树进去.两天的功夫,一座象模象样的落地大笼完工了.我迫不急待地将我的画眉,相思鸟,石燕,石青,黄达达,花蓝燕,山雀等十多只鸟一齐放入笼中.只留下马白翎,鹩哥,四喜,小蓝燕加上红,蓝靛颏共六笼.这样我的时间就非常的充裕,对以后养好红,蓝靛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手抚着酸疼腰杆.怀着喜悦的心情按原定计划一一安排停当.看着大笼内欢快跳跃,鸣啭飞午的鸟儿,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扑哧哧.扑哧哧.....一阵响声将我的思絮戛然截断.猛回头一看,两只靛颏正在架上东碰西撞.羽毛飞午,头破血流,尾羽已碰断几根,我是又急,又气,又心疼.赶紧将它俩提到屋内,喷了点水用棉栈清洗血渍.拿虫了去喂它.....可是它俩一点也不领情.还拉着伤脚回头恶狠狠地盯着我,不叫不哼,象是无声的抗议.....嗳,这也难怪,生鸟都是这样.过几天就习惯了.从明天开始我就要按我的训鸟方法让它尽快渡过惊恐期。
(3)
接下来的一周是我最辛苦无奈的一周,着手给鸟制定喂养计划,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鸟身体状况的检查和判断 2.饲料配制 3.调教
1.先说身体状况的检查。这是我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关系到鸟的生死。因周围无人养过此鸟(当时还玩不来电脑,不会上网查资料,现在也还只在学习),只能根据从书本上学到的和自己的养鸟经验来判断。我将鸟细细检查了一遍,只发现有些羽毛折断了,头上有点破皮,脚的皮套处有一点红肿(蓝),都不严重。经过消炎,包扎后,将皮套换到了另一只脚上。鉴于身体内部情况无法知晓,只能从鸟的神态,进食,洗浴和粪便等情况来综合判断(鸟贩说此鸟好浴,我每天给它洗一次澡),得出的结论是 健康状况良好。 (红靛颏比蓝靛颏好一点,头未受伤,现在才知道它们都是爷辈的老鸟了,品相无从谈起)。
2.得出以上结论后,依照书上的饲料配方,我买来了玉米面,绿豆面,熟鸡蛋黄,鱼粉等,自己动手制成了粉料。喂时加几根面包虫在里面,经观察进食情况良好,粪便成型。由此,我认为饲料的综合评估可行,待情况有变化时再做调整。
3.调教 我原计划是早上加食之前,尽量亲近它,用手喂虫子,食要少加,只能吃一小时左右。按此方法每日三四次,下午洗一次澡,然后将它提在手上玩,让它尽快适应与人相处,如此一月定然伏架伏笼。 哪知它见人就飞,见手就吊,不吃不喝,开始我心想,扛一下等它饿了总要吃吧。结果那个星期天,我和它扛了两个小时,它一直一嘴未动,滴水不进,胡乱折腾,乱飞乱碰。见它如此,我只好退让了,将虫子放入食盒,在远处悄悄观察。它神态惊恐地左右前后观察一阵,最终还是动嘴,很快将几根虫子吃光。如此这般的僵持了一周,最终以我的让步结束了第一期的训练计划。
4)
第一次训鸟计划失败之后,我反复思索了几天,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是方法问题吗?可我用这种方法训其他鸟时,效果都比较理想,如伯
劳,山雀,相思鸟等,至少不会碰得头破血流。是鸟的问题吗?我把靛颏和我训过的其他鸟做了比较。在采食方面,除伯劳为肉食性鸟之外,山雀(黄腹山雀,黄颊山雀),相思鸟都是杂食性。靛颏也是啊,按理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别。从生活习性上,伯劳,山雀,相似鸟都是树栖鸟类,而靛颏是典型的地栖性鸟类(从羽毛的色调上能看出,这是书上说的)。它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它的性格特征。我是否太急了一点,没能让它慢慢适应在庭院中生活。问题的症结可能就在这里!那究竟什么样的方法才适合靛颏呢?我暂时还没有找到答案,这时我想起了鸟贩的一句话:“此鸟好水浴。”我心里一动:你不是喜欢水浴吗?从今天开始,我就暂停你们两周的水浴,看你能弄出个什么名堂来。有了这种想法后,我决定暂时不管训鸟的事,先把它们的身体养好了再说。书上说不能让它们掉膘,我就在原食料中增加了牛肉末和稀食。我把两只提到了隐蔽处,除加水加食外根本不去理会它们,让它们逐渐适应庭院环境和周围的声响。这段时间内,两鸟的采食情况良好,外伤也基本痊愈。
两周后,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六月上旬),鸟的精神状态比较好,在无人时基本能服架。我试着将浴盆放在它跟前,抽去托粪板(抽去
托粪板后,脚链的长度刚好够它站入盆中,红、蓝各一个盆,其他架养鸟都用此方法洗澡),站在离它两米远的地方,看它们的反应。只见它们左跳右跳,惊恐的眼睛始终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我又退了两米,它的跳动次数减少了一些,神态也放松了一点,还不时用眼瞅瞅浴盆,但还是不肯下水。这样僵持了几分钟,见它俩还没有下水的意思,我又往后退了两步,刚刚站稳,只听“噗”的一声,蓝靛颏已经迫不及待地跳进了盆中,欢快地扑打着水,一时水花四溅。此时的红靛颏也显得非常兴奋,跃跃欲试。看见它俩的表现,我就不再往后退了,原地站着,经过一番犹豫,红靛颏也跳进了水盆中,忘情地洗开了。两只鸟在盆中洗了足足有五六分钟,才恋恋不舍地跳回架上,神态安详地抖着身上的水,开始梳理自己的羽毛。看得出来,它们已经慢慢地接受了我的存在,尽管离我训鸟的要求还很远,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训鸟找到了突破口,我感到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心中感到无比的高兴。
(5)
如果以前对靛颏的认识为零的话,通过这几周的喂养,现在才刚刚把零抹去,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我决定终止以前的训养计划,重新制定“喂,养,训”的新计划,其中重点是"养"。怎样才能完成由“喂”到“养”的转变呢?根据我以往养鸟的经验,生鸟在换食成功后,表面上接受了人工饲料,可他的内部机体却并未完全接受人工饲料,轻者表现为能吃却不长膘,羽毛蓬松,粪便时干时稀,不成型,重者不久就会死去。所以这段时间我重点关注鸟儿的身体状况有何变化,包括进食情况,喜干食还是稀食,洗浴时间的长短,羽毛易不易湿透,见人以后的惊恐程度等等。
经过仔细的观察,我发现它们很能吃,但就是不长膘,且洗澡时羽毛易湿透,并伴有发抖现象(当时气温25~30度)。这种情况很不正常,我的第一感觉时是饲料配方不对头,以及寄生虫侵害,但是苦于没有资料,书上也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求助于网络。可我又不会,没办法,只好求助于我的女儿,在她的帮助下,终于在网上查到了我所需要的配方,在原有饲料的基础上加了黑芝麻粉和虾粉,同时给予驱虫药,一起加入稀料中喂养(我从此开始慢慢学习电脑)。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情况开始有所好转,鸟开始上膘,洗澡时羽毛也不那么容易湿透了。
这段时间里,我完全没有做“训”的事情,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强迫它们与人亲近,而采取了鸟更能接受的方式。如想靠近给它喂食,就在洗浴前一小时将食盒撤去,趁它洗澡后羽毛未干时喂活虫,将虫放入食盒就离开,站在几米外看它吃虫子。每天都稍微靠近一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效果非常好,现在已能在一米左右的距离看着它悠然进食了。现在它的双眼已经变得比较温顺,也不会见人就惊恐地扑腾了,已经非常服架了。我紧张的心情放松了许多,并开始认真地考虑下一步的训养的问题。
转眼到了八月,鸟儿换毛的季节来临了,新的课题又摆在了我的面前。
(6)
说起靛颏的换羽,尤其是红靛的换羽.当务之急是保红问题.前段时间我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到了许多资科买书,借书上网查询在鸟市请教鸟友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