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丝雀在育雏初期亲鸟吃雏鸟回笼现象的原因探讨:
对金丝雀鸟有过繁殖经历的朋友大都知道,在小鸟刚出壳的头几天(大约一周),亲鸟大都有吃雏鸟回笼(小鸟的粪便)的习惯。实践中,雏鸟的粪便被亲鸟吃得越多,鸟窝里越干净,亲鸟也就越肯喂雏鸟;且肯吃雏鸟回笼的亲鸟喂的雏鸟也会发育得更好,小鸟也长得更快、更健康、更壮实。这其实也是有它内在的道理的。
金丝雀小鸟在刚出壳时,亲鸟一般都会给它们吐喂一些类似于哺乳动物的初乳之类的浆液(俗称消化液),这些浆液中含有许多雏鸟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干物质)。如脂肪淋巴细胞、乳腺细胞、盐类、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生长因子等。这些营养物质有预防雏鸟感染疾病和增强免疫的功效,有促进雏鸟鸟体各脏器组织发育的功效,还有帮助雏鸟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功效。
浆液中含有某些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有促进鸟体内胃肠道、肝脏等各脏器及腺体组织的发育,以及促进各脏器和腺体的功能发挥作用,以满足雏鸟身体各部位正常发育的需要。同时还参与调节胃液的酸碱度。
浆液中含有对某些类型的病毒具有免疫功效的物质,这些物质能在短时间内帮助雏鸟建立一个防御病毒危害的免疫系统。以防止或减少病毒对雏鸟的危害。
浆液中含有多种对鸟体健康有益的细菌,这些有益菌能抑制一些有害菌在雏鸟体内的增殖。保持(维持)雏鸟体内各种细菌(有益菌和有害菌)的平衡,有助于预防和降低雏鸟生病的几率。
浆液中的其它营养元素也对雏鸟快速发育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亲鸟在进食后,经嗉囊初步泡涨,将食物连同浆液(俗称消化液)一起喂给雏鸟。雏鸟再经嗉囊初步消化,进入消化道再进一步转化吸收。由于雏鸟在刚出壳的初期,其消化道的发育还不成熟,吸收转化的功能还不健全,再加上鸟类的消化道较短,致使很多的营养物质并未来得及被完全吸收,就被直接排除了体外。而此时亲鸟吃了回笼,回笼里未被完全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经再次消化,又转化成为可以完全吸收的营养成分。所以,亲鸟吃回笼的举止,实际上是一种克服鸟类自身消化道短、及雏鸟的消化道功能还不健全的缺陷。这其实也就是在延伸、补充和完善消化道吸收、转化的功能。它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了鸟体自身的身体条件及食物转化所需的条件、时间和过程。既为雏鸟的消化道功能发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又为雏鸟最大限度地全面汲取营养成分、促进雏鸟的健康生长、发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大约在雏鸟长到5~7天以后,由于雏鸟自身的消化、吸收等脏器及系统已初步发育成熟;各系统的功能也已初步完善;雏鸟自身的免疫系统已初步建立;各种生长因子也已开始发挥功效。此时亲鸟哺喂的浆液中干物质逐步减少,雏鸟的粪便中已较少再有未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亲鸟也就不再吃雏鸟回笼了。
亲鸟吃雏鸟回笼对消化、吸收、利用及转化食物中有用的营养成分有重要意义;
雏鸟在刚出壳时,由于消化道功能还不完善,加上雏鸟的消化道比成鸟更短。亲鸟哺喂的浆液中非常重要的营养元素,还没来得及完全吸收就被排出体外。而这些营养元素对刚出壳的雏鸟又是必需的和急需的。对雏鸟的正常发育乃至一生的健康都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而从食物中以及从别的途径都无法及时获得补充,因此吃雏鸟回笼无疑就是最方便、最及时、最节省时间和精力的最优选快捷途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相对有限的食物资源。
亲鸟是否吃雏鸟回笼,也可以作为判别亲鸟育雏性能好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繁殖的实践中,有时也会遇到个别亲鸟不吃雏鸟回笼的现象,亲鸟不吃回笼一般育雏性都比较差。特别是亲鸟在雏鸟刚出壳时,若只单纯地喂食物而不哺喂初浆液,则雏鸟会出现后天不足的情况,雏鸟也就很难成活。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雏鸟刚出壳的头几天,如果没有亲鸟哺喂雏鸟,人工很难喂活雏鸟的原因。
以上对金丝雀在育雏初期亲鸟吃雏鸟回笼现象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也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本人自知对此问题了解的不多,因此,真诚欢迎对此问题有见解的朋友参与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