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006|回复: 23

解读四川人的文化性格   <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1 19: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过电影《傻儿师长》的人都会记得傻儿的一句话:“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这是最四川的四川人性格的描述。四川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总是给人一种循规蹈矩,谨小慎微的印象,但在危难之时往往有着惊人的侠义之举。这种侠义之举包含了温情、义举、责任与担当。

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他却永远离去了。

他是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

汶川地震袭来时,德阳东汽中学教学楼轰然坍塌。就在地震的一瞬间,学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2008年,5月13日凌晨1点左右,一条关于“都江堰运力缺乏,急需汽车运送伤病员”的信息从交通台发出,很多出租车驾驶员听到市交通台的信息后,自动加入,最后汇成一支由上千辆出租车组成的救援车队,连夜冒雨赶赴都江堰。在那个无人入眠的漫长雨夜,成灌高速路上形成了一道由应急灯组成的动人风景,以至于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在第二天的新闻发表会上动情地说,“我代表灾区人民,向的哥们儿说一声谢谢!”

地震发生后,除了有让所有人感动的成都千辆出租车都江堰大救援外,到底有多少私家车满载食品与物资深入灾区分发,有多少志愿者在第一时间翻山越岭进入救援现场,或在后方提供帮助,现在已经无从统计。

2008年5月16日下午6时半,地震发生后整整100个小时。虚弱得已近昏迷的刘德云被救援官兵抬出来时,看到了自己的女儿。随即,他的目光指向自己的左手腕。女儿扑上去,发现父亲左手腕上歪歪扭扭写着一句话:“我欠王老大3000元。”

经过324医院野战医疗队的紧急抢救,刘德云第二天就清醒过来。他告诉女儿:“如果我出不来,手腕上那句话就是留给你的遗嘱。”

地震发生时,他和一起玩牌的另外3人都被埋在了废墟下。不知道过了多久,刘德云有些绝望了。不想欠着账离开,于是他用还能活动的右手掏出随身携带的圆珠笔,在左手腕上写下了“遗嘱”。

刘德云说,写下这句话后,他安心了许多。

四川人的情与义,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三国文化和袍哥文化是形成四川人性格中情与义的主要因素。

一个三国时代,注定了一个四川人的生活和性格,更注定了一个独属于四川人的江湖。这个江湖就是情与义。

1800年前,乱世中各具人生理想的三个人因为一个口头的约定走到了一起,他们结拜为兄弟,此后至死不渝地履行了一份生死合同,这就是妇孺皆知、开创了一个三国英雄时代的桃园结义。

当罗贯中拿起笔,写下这第一回激动人心的篇章时,也许他的胸腔里,就开始生发一种急速奔涌的血液,他将在中国大地上挥洒出一个富有激情的三国时代。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三个平民创造了一个中国人所向往的江湖,同时更创造了平民和国家、个体与民族相结合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当“忠”和“义”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沉浑厚的内容,有了特征明显的草根气息。

当刘备集团带着这份忠义来到四川的时候,四川人无疑感受到了其特别的内涵,他们一定会为这份情感而内心激荡。当所有的英雄已经散去的时候,他们在心中为诸葛亮留下了一个永远的位置,也为像张飞这样的“首在云阳,身在阆中,魂归故里”、能于三军中取敌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的飞将军,留下一座座庙堂。不过,饶有趣味的是,四川人是把张飞当成屠宰业的祖师爷和代言人来供奉的。在四川,许多城市的张飞庙的修建者,其实都是屠户,这其实也反映了四川人的一种生意头脑和对英雄的一份亲近式的俏皮。而在张飞的故乡涿州,他们却没有这样的讲究。走进涿州的张飞庙,你看见的仿佛只是一个很凡俗的长得威猛高大、有点黑的涿州人而已。但是在四川就不一样了,四川人会以另外一种智慧来怀念这些三国英雄们,如张飞牛肉、姜维豆腐,他们以英雄加美食的方式,化作了民间一份永恒的纪念。

这种忠义,还促使四川兴起了始自明末、在近代达到繁盛的一种民间帮会团体——袍哥。关于袍哥称呼的来源据说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取《诗经·无衣》“岂日无衣,与子同袍”之义,另外一说就是《三国演义》里关羽在曹营留旧袍的故事,寓意入会者反曹奉汉之心——汉留,含义就是从汉朝遗留下来的精神气节,要源远流长地保留下来。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当时,关羽为了保护两位嫂嫂,迫不得已投降后,一心想收服他的曹操经常赐给其金银珠宝,但他只收了一件锦袍,平时很少穿着,有事要穿,却要把旧袍罩在外面。曹操问他原因,关羽就答道:“旧袍是我大哥所赐,如今受了丞相的新袍,却不敢忘却大哥的旧袍。”四川人对武圣关公的这种义薄云天的行为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他们取“汉留”之义,以“袍哥”的名义聚到了一起,焚香结拜,互为弟兄。袍哥一年###三次:五月单刀会,祭奠关羽;七月中元会,为已故弟兄设祭;腊月就是吃团年饭。袍哥人家的口头禅是:“袍哥人家,义字当先,决不拉稀摆带!”

在清末民国初期,四川人以袍哥为荣耀,据说当时全省人口,有袍哥身份的就占70%以上。四川保路运动和护国战争中,其主要力量都是当时的四川袍哥。抗战期间,为了确保川滇运输线的畅通,国民政府就曾经请求袍哥帮忙。沿途各码头的袍哥都以抗日大局为重,慨然允诺。于是从宜宾到昆明的五百多里运输线长期畅通无阻,很好地支持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当年,蒋介石在最鼎盛的时候都没有控制住四川,也是因为他摆不平袍哥的原因。

今天的四川人团结,讲义气,这些都是从三国到袍哥留下的习气。但同时,也留下了坐地为大、清高、喜欢吹牛、自视正宗以及窝里斗的毛病。如果你哪一天听他们说,我们四川话还差点成为普通话呢,你千万不要认为四川人是在吹牛,事实上,许多四川人都会这样说。可惜,正如自视正统的刘备没有统一天下一样,四川人关于普通话的典故也只是自娱自乐。

同样,不知是不是诸葛亮屡出祁山去攻打人家的缘故,蜀人也很好战,但他们往往好的是口水战。比如说,他们会和外省人因为哪里的武侯祠最知名而争得面红耳赤。在四川无处不在的茶馆里,四川人的口头论战更是随处可见。除了打牌,不喜欢帝王将相的四川人特别好谈国事,大概这样可以避免他们不至于在安逸滋润的生活里面沉沦下去。四川人喜欢舌战群儒,是出了名的,这大概得归功于其偶像诸葛亮曾经舌战群儒的光荣事迹。

不管怎样,当你听四川人说话的时候,当你看见武侯祠的香火和茶馆依然热闹的时候,也许会恍然觉得,四川人仿佛还生活在一个三国的时代,而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其实刚才还在面前喝茶,只是起身去解了个手而已。


在大地震刚刚发生后不久,四川人的幽默,在语言上的天赋,立即让所有关注灾区的人眼睛为之一亮。用卢跃刚的话来说,“四川人的心弦不知被何方神灵拨动了一下”,“源源不断的幽默犹如天外来客,创造了一个想必是任何人类自然灾害史都没有记录过的奇异景象。”那些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出来的幽默短信、段子成了四川人精神的象征。在百度搜索“地震中的四川人”“地震中的川人精神”,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与幽默、段子有关。

在这次举国哀伤的汶川大地震中,面对巨大的苦痛,川人并没有丧失幽默与豁达的语言天赋,他们创造出了许多令外省人甚至外国人大为吃惊的段子。人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川人在如此逆境中还能泰然自若,还能谈笑风生?

不仅如此,在大地震36天后,四川人还即兴创作了一出特异的行为艺术轻喜剧,将四川人的幽默推向了高潮——

成都彭州市龙门山镇团山村一村民的大肥猪,被空军战士拉了出来,这只大难不死的猪在废墟下,全靠自身的肥膘和吃黑木炭支持了36天。此事感动了四川无数网民,望着一身黝黑,已经瘦得见骨的猪,网友决定赠大名“朱坚强”,小名“三十六娃”,地处成都附近的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决定将其当成活体收藏品,向社会庄严承诺为其养老送终。

此消息一出,即有网友诗兴大发,仿满江红作词一首:“怒鬃冲天,猪圈处,地震终歇。抬望眼,仰天悲号,壮怀激烈。三十六天木与土,二百余斤膘和肉。转眼间,瘦了壮年猪,空悲切。终有日,重见天;饥饿恨,今时灭。坐上车,且到博物馆去。壮志饥餐玉米饼,笑谈渴饮矿泉水。从今朝,起名朱坚强。永不悔。”

只要有四川人存在,空气中就会充满了快乐,这个世界就不会寂寞。

对大地震中的这种现象,卢跃刚在《大地震面前的四川人》一文中做过精辟的分析:

什么是幽默?幽默是一种宣泄,一种渺小、无奈和恐惧的心理宣泄,转换看世界、看事物的方式、角度,变被动为主动,进行自主自洽的自我拯救。总之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顺势应变。

这也是李冰治水,兴修都江堰的思想。这种治水思想让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60多年享其利,由治水而治国,渐次演变为一种政治哲学思想。

四川人在以自己的方式向自然、向人类表态。这种表态是血液中的,命定的,如同所有发生过的大灾难,依然不可逆。如此应对灾难,不啻是人类社会一大财富。

那些体现川人达观、幽默的短信、段子,我们在其他场合已经见到多次,从幽默中渗透出来的生命的活力,现在读来,仍然使我们震撼,感慨不已。

四川人天性善于自我安慰与自嘲,他们不会当面回答自己难堪的事情,在废墟中被埋了几天,感觉肯定痛苦,所以就有了下面这个流传最为广泛的短信:

一汶川地震幸存者被国外救援队救出后,记者采访,问他感觉怎样。幸存者想了半天说:“狗日的地震凶噢!老子被挖出来后看到都是外国人,还以为把老子震到国外去了!”

大地震发生过后的一段时间里,四川灾区周围的人几乎都在帐篷中生活,而且由于余震很多,大楼经常摇晃,人们的神经都绷得很紧,一遇到余震就往外跑,于是就有了描述当时生活状况的短信:

1.震不死人晃死人,晃不死人吓死人,吓不死人困死人,困不死人累死人,累不死人跑死人,到最后,地震不来急死人。

2.上联:灾区人民无房可住,在余震中等待吃喝;下联:成都人民有房不住,在吃喝中等待余震。横批:都球恼火

3.比地震可怕的是余震,比余震可怕的是预报余震,比预报余震更可怕的是预报了余震却一直不震。

4.上联:早也跑晚也跑,一天到黑都在跑;下联:跑得脱跑不脱,看来要把命耍脱。横批:安心睡觉

5.我姐夫的一个朋友住32楼,摇的时候,从楼梯往下跑。到16楼的时候,突然想起忘了带烟,马上折回32楼去拿烟。拿到了,地震刚停。后来人家问他,你咋个还跑回切喃?他说:我往楼下跑,有16层,往楼上跑,也是16层,要倒,我肯定跑哪头都一样,不如切拿烟,死也有烟抽。

一个群体永远留着他生活的地方的痕迹,他在最自由和最危急的两种极端时候,其文化的特性总是表露无遗。四川人在地震中表现出来的坚韧、达观、幽默,对个体生命的仰视与尊敬,并非天外来客,而是四川五千年年别具一格的文化人格的外化。

幽默是人们自信并且强调自己处于优势的一种标志。河流纵横的四川盆地,沃野千里、物产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美誉。当然这是文人的叫法,在老百姓嘴里,对于这样的地方就用一句话形容:“插根筷子都可以长出大树”,通俗易懂且充满自信的语言,就这样伴随着四川人闲适、恬淡、从容、自在的生活,形成了川人乐观、自嘲的幽默性格。不信?且举一例:在华业编著的《四川人的安逸生活》中,对上海人、山东人、广东人、浙江人、东北人、四川人就同一个问题做了生动的比较:如果在餐厅的啤酒杯里发现了苍蝇,他们都有什么反映?精明的上海人会马上吩咐侍者:“请换一杯啤酒来”;豪爽的山东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会将这杯啤酒倾倒一空;广东人则不屑一顾,直接留下钞票默然走掉;浙江人会让侍者把经理叫来,训斥对方:“你们就是这样做生意的吗?”;东北人干脆把侍者叫来:“我让你喝……”;只有四川人会微笑着对侍者说:“以后请把啤酒和苍蝇分别放置,可由喜欢苍蝇的客人自行把苍蝇放在啤酒里,你觉得怎么样?”
show_fengjingou_232321_4.jpg
发表于 2012-4-11 20: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解读四川人的文化性格  <转帖>

豁达幽默的川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1 21: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解读四川人的文化性格  <转帖>

来了解一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1 22: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解读四川人的文化性格  <转帖>

O(∩_∩)O哈哈~了解了解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1 22: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06: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解读四川人的文化性格  <转帖>

天府之国,人杰地灵.拜读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09: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09: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解读四川人的文化性格  <转帖>

了解一下四川文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09: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解读四川人的文化性格  <转帖>

欣赏川人性格,学习川人文化。拜渎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2 12: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