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先抛砖:
【 记忆中,最早的时候都是抓蟋蟀,然那个时候我的叔叔舅舅一辈人就已经开始有玩斗蟋蟀赌博的风气了,家里老是厨房柜下面,床下面放了不少蟋蟀棚(估计留到现在应该是老古董了),里面有很多舅舅备的人自己抓来的蟋蟀(一般他们都是晚上去抓蟋蟀的,那个时候我还小,他们不带我去),那个时候蟋蟀还是看斗得多,听叫的少。斗输了就摔死,或者拉下大腿给赢得吃。有的时候也会把斗输的蟋蟀给我玩。我呢就再养几天,然后放在手里跳3跳,又可以斗了。小时候就是这么第一次接触了虫子。
我小学4-5年级的时候,我奶奶给我在菜场买了大黄铃,这个时候大黄还不是在虫市场买的!都是在菜场买的(记得那个时候也就是5毛-1元的价格长须)!我还没跟去,买回来拿到手才看到这独特的鸣虫。通体金黄,还很会叫。那个时候都是用纸盒子养的,很少有人用盒子养(要养的也是有钱人)
然后我初二的时候,有同学也有养虫子的爱好。从那时正是介入玩鸣虫,那时的鸣虫也是在菜市场里面设摊的,几个老头和老太在摆摊,手里的鸣虫基本是以大黄玲为主,品种不多,有的时候随季节的变化也有了小黄。反正记忆中就是品种不多,价格在2-4元,也有绿眼睛的。当时好像没有人工虫子买,也没人繁殖。那得时候买虫子的地方也就有有机手工制作的虫具买了!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玩虫具和鸣虫的,记忆到现在应该有快20个年头了(本人就要奔4了,35!)话说回来,当时不怎么有钱,买虫子都是很多同学一起去的,那时候就买半偷半,买短须的,偷长须的,然后再咬咬牙齿买个有机虫具,(虫具不赶偷,老板看的很牢,当时以为自己赚便宜了,回学校那个爽呀)然后放上长须黄玲,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也听听叫,听爽的。在教师里面,几个同学都养,叫声此起彼伏。
初中的时候,那个时候市区还有很多绿化,环境也好,那个时候在短小的灌木众中,一直有“鸡鸡鸡”的叫声,那时候第一次和同学去抓虫子,用光口瓶(以前放腐乳的空瓶子)去抓,一个下午可以抓很多金领子,偶尔有几只石铃,抓的虫子大多肚子绿悠悠的,估计是野外虫子的关系,不过个头很很大,3尾的特别大。不过当时的虫子给我们抓好以后须得品相都不怎么好,当时抓好以后也是以群养为主,竹管筒,价格便宜,不看品相听叫很好。
再若干年以后随着自己比较忙和买虫子人的失踪,基本玩虫子少了,大学毕业以后又重抄玩虫子旧业,这个时候就已经有很多花鸟市场了,虫子一般以当季鸣虫为主,人工虫子还是比较少,玩虫子季节一般在6月底还是至10月,虫子品种也比较多了,大黄,小黄,金钟,画境,墨铃,黑虫,宝塔铃,单口双口金钟,都有,当时好像没怎么见过马岭(不知道是不是我记忆问题)。
冬蝈蝈我记得我是在大学开始玩的。那时价格就100一条。那个叫贵呀。大学的100相当现在的至少500元。
再之后的玩虫就没什么号说的了,基本就是现在的虫市,人工虫子也多了,虫具也贵了,品种也多了,眼界也高了,也没以前的乐趣了,只不过是为继续或者是为了记忆儿时的乐趣罢了!】
大家也说下自己最早玩虫子的记忆吧!!一定很有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