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答baomin鸟友的咨询 ---《您选购鹦鹉前的必备工作》
引用(baomin)消息内容:
阿升鸟友:
你好,你养的鹦鹉好漂亮!我预订了一只灰鹦鹉,这两天就要回来了,可我是一个新手,我预订灰鹦鹉的同时还预订了一个站架,其它的就没有了,至于它吃什么东西?回来后我应该注意些什么?我都还没有经验。当时只是觉得很喜欢,一冲动就买了,但想想又怕照顾这个可爱的小生命不周,出什么意外,所以想在这里向你请教。你能教教我趁鹦鹉还没回来之前或者刚回来时,该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吗?注意什么?还有就是应备一些什么药物?食物之类的吗?谢谢你!
------------------------->>
以下为(阿升)解答内容:
baomin鸟友:
您好,首先谢谢您的信任。我也没有太多经验,仅把自己几年来饲养鹦鹉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与您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我想知道您买的是多大年龄的鸟?断奶没有?
如果您买的是6个月以上的亚成鸟或成鸟,那么饲养准备方面会相对简单一些。经济条件允许,您可购买鹦鹉专用滋养丸(有很多品牌都不错,您可以在网上查到),再配点饮水和水果就可以了;如果不想在食物方面增加太多成本,那么五谷杂粮、瓜子花生、水泡玉米粒、蔬菜水果、骨粉等联合起来可以代替滋养丸,只是配比起来麻烦一些,还有大量谷皮和残渣需要每日清理。亚成鸟或成鸟在饲养用具方面直接上架即可。
如果您买的是3-4个月乃至更小的鸟,那么相对比较麻烦些。这个阶段的鹦鹉一般还没有彻底断奶,而且身体正处在发育关键时期,对各种养分需求量很大,因此您除了准备滋养丸(当鸟3个月以后逐渐让它练习吃这类固体食物),还需要准备鹦鹉专用奶粉(网上也可买到)。3个月以上的鸟早晚各一针管(20毫升)以温水调成稀糊喂食,白天在食碗放上清水、煮(鲜)玉米、苹果块、胡萝卜丁、滋养丸等供其练习进食。如果更小的鸟,那么基本以奶粉为主,每天每餐间隔不超过6小时为宜。幼鸟的饲养用具,仅仅有架子是不行的,鸟太小,站不稳,跌落易受伤。因此您还需要买个笼子(笼内设栖杠、食水碗、玩具等),3个月以内的鸟必须笼养,3个月以上的鸟,可以笼、架结合来养,家里有人或玩赏时用站架,家里无人或鸟休息时用笼子,这样对鸟比较安全。
鹦鹉是喜欢娱乐的高智商鸟类,因此为了帮助它消除家中没人时的无聊,您还应该买几种鹦鹉玩具(也可自行制作)挂在笼子里或架子上供其玩耍,以防止心理问题出现,导致精神性啄羽。
此外,无论目前是笼养还是架养,给鹦鹉带上一个脚环(用于上脚链的,一般为不锈钢制成、活口,鹦鹉店一般有卖的)从长远来说都很必要,这是今后居家或外出用于控制鹦鹉行为的必备品,脚环的作用好似马的缰绳、犬的项圈,缺之不妥。当然在安装时,必须谨慎操作,最好找经验人士协助完成,注意不要伤到鹦鹉的腿脚。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提示,那就是修剪飞羽的问题。我曾经认为剪翅对鸟的外观亦或心理都会有些影响,但最近看到很多鸟友的鹦鹉不小心飞失或在室内飞行时撞伤,所以原来的观点有些转变。特别是对于一些初次饲养鹦鹉的新手,为避免发生意外,我现在看还是剪了为好。剪羽的方法您要掌握好,注意不要把鸟剪伤或剪得很难看(因为新来的鹦鹉一般不会很配合,总是挣扎,影响操作)。剪羽时最好两人配合,一人保定鹦鹉身体,另一人拉开翅膀,左右各剪5-6枚初级飞羽(从翅最外侧的主翼羽开始算起,每侧各查5-6根),下刀位置在羽枝和羽柄结合部位,最好用给猫狗修剪趾甲的专用剪刀来剪,这样剪口比较圆滑平整,这样剪的好处是剩余的羽柄会隐藏在翼下覆羽中,既美观又不会引起鹦鹉过多的注意。如果您实在没有把握,那您还是委托鸟商提前帮您剪了再发来为好。剪羽后的鹦鹉,特别是年幼的鹦鹉,如果架养应该使用“低架”(栖杠高度距离托盘不大于30厘米的那种),如果是“高架”,那么上架时必须傍边有人看管(人鸟互动完毕应放回笼中休息),否则鹦鹉一旦掉落下来,由于剪羽无法重新飞上栖杠,长时间悬吊在那里会受伤甚至死亡。
饲养鹦鹉、特别是年幼的鹦鹉就象带小孩,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突发事件,为了应急,您应该常备一些必要的药物和医疗器具,这些东西通常包括:止泻药 - 呋喃挫铜、黄连素;助消化药 - 食母生、酵母片;驱虫药 - 内服鸽用安克原、毛滴净、外用百部液;消炎药 - 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外伤药:消炎粉、黄药水、碘酒;眼病药:氯霉素眼药水、红霉素眼膏;筋骨跌打药 - 云南白药、正骨水;体能补充液 – 葡萄糖水、鸽用VC粉;医疗器具 - 脱脂棉、无菌纱布、注射器、胃嗣胶管、刀片、镊子等。以上药物使用原则是能自行恢复的尽量不用药,必须用药时应严格把握剂量和使用天数,见好就收。
饲养鹦鹉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术实在太多,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更需要您在日常饲养过程中慢慢体会并不断总结积累。
好啦,时间关系,就介绍这些啦!不知道我的解答能否满足您的需要?我的Q号54521609,欢迎经常交流。衷心祝愿您和您的爱鹦健康快乐,幸福相伴!
鸟友:阿升
2009年5月30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