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81|回复: 4

09/05/22 汪寅仙《西瓜壶》 一厂库存老紫泥 500cc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2 10: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若愚点评】:
此壶为汪寅仙1992年所制,其花货功力不凡,壶身丰腴圆润,似熟透了的西瓜,壶嘴以瓜叶卷成,壶把为瓜藤胥出,正面还胥出一段枝叶,瓜叶捏制立体形象。壶纽为扭曲的瓜藤。整把壶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姿态,充满了生命力和美感。壶身背面为汪寅仙之子姚志源所刻,充满了金石之味,诗句出自宋·杨万里 《斋房戏题》诗:“醉乡无日不瓜时,书囿何朝无菜色。”以应和西瓜壶之主题。

汪寅仙《西瓜壶》   
泥料:一厂库存老紫泥   
容量:500CC
市场参考价:180000元


作者简介:
汪寅仙:1943年生于江苏宜兴丁山丁南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顾问。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宜兴紫砂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老艺人吴云根学习制壶技艺,后转师朱可心门下习研紫砂素塑器造型设计,1959年随师朱可心成功复制南京博物院藏品《圣思桃杯》,并随文化部艺术交流展送往当时的苏联等东欧国家展出。1979年作品《葡萄杯》选中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的礼品。1980年创作的《高寿梅桩茶具》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评比一等奖,1986年作品《回方壶》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1986年与*****工艺美院教授张守智合作创作的抽象线条形茶具《曲壶》曾送往日本、美国等国家展出,1990年分获全国陶艺评比一等奖、国际精品大奖赛一等奖,并被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汪寅仙14岁便开始学习紫砂陶艺,好学精进,17岁已成为紫砂工艺厂的辅导老师。数十年的创作经验,使其拥有精湛的制壶功夫和对紫砂泥性透澈的了解,至今作品已逾百件,常获选为国家礼品,出国参展并受国家博物院收藏。
  其制壶态度一丝不苟、谨慎严密,并长期对创作题材深入观察体会进行艺术的提炼。使作品展现包括形象、神韵与气质上的美感。她以写实的手法刻划自然生态美于花货上,诠释田园中旺盛的生机和饱满盎然的精神。仿真形象惟妙惟肖,在运色上汪寅仙有其独特的美学观念,她尽量保持紫砂特有的光华质感,而不求颜色与实物相同。仅于局部做颜色处理,形成一种画龙点睛的效果,也更能突显作品造型特色及优雅气韵。其光素器则讲究整体结构慎密及线条流畅,以简练的形式表达紫砂器特有的美感与深度。
  近年来越见成熟自信的创作中,散发着韵味无穷的艺术质感。汪寅仙并与*****美院张守智教授等艺文界人士何作,尝试不同风格的砂壶制作,成绩斐然,大大拓展其艺术创作空间。
  作品《回方壶》、《圣思桃杯》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曲壶》、《弯把梅桩壶》、《大一粒珠》、《秦权壶》、《南瓜壶》、《圣思桃杯》收藏在英国皇家大英博物馆等世界六大博物馆。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她的艺术追求,抽象与自然写实相结合是她的壶艺风格
1.jpg
2.jpg
3.jpg
IMG_4369.JPG
IMG_4427.JPG
IMG_4428.JPG
IMG_4370.JPG
IMG_4377.JPG
4.jpg
发表于 2009-5-22 12: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2 15: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么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洛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5-24 00: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20: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