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养蛇的心理准备做好了,就要开始想合适自己饲养的蛇种,很多时也会听到,\"新手适合养的是粟米蛇,王蛇,球蟒这个我也是认同的,实际上这些都是很好养的入门品种,而事实上,这些都是你想要的理想宠物蛇吗?
很多人草率地决定开始饲养前,并没有考虑到自己到底喜欢的是什么,便选择了一条\"适合新手饲养\"的蛇回家,及后才开始去了解其他种类,才发现自己喜欢的并不是这种\"适合新手饲养\"的蛇,然后....好的话便会再买多一条回家饲养,不好的话,便会把原有的转送,卖掉或者放生了...所以在选择买一条蛇回家前,必须作多方面的资料搜集,要了解其生活习性,环境,成体后的体形,能否给它足够的空间,食物和能控制得到它:成体的体力,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有些人因為看到幼体蟒蛇的可爱,一时情急便买下来,没想到长大后需要的金钱和空间,及后如何处置,会将其弃置甚至将其杀掉,选择品种前必要三思,一切决定好了,就要开始把蛇带回家后须要的一切作好准备...
饲养箱-可选择这几种,玻璃,压克力胶或木制的,栖息於潮湿地区的品种不建议用木制的,因要长期制做潮湿环境,木制的会易发霉而滋生细菌,最好选择顶部和两边有网的饲养箱,以保持通风,确保饲养箱没有细小的空隙会让蛇逃脱,门适当地锁上.
底材-就要参考所属的蛇种,其原生地,温/湿度而配合适当的底材,可选择一些专供给爬虫类用的底材,确保对爬虫的健康和身体没有害,爬虫沙爬虫钙沙可供给洞穴栖性,干燥栖性或沙漠栖性的蛇种,热带森林的或对湿度要求高的品类,可选择一些较保湿的,如树皮,椰壳碎或水苔等作底材,
树栖性的长期攀在树上,对底才要求不高,甚至只放一个水盆也可,如要为它制造一个与其原生地不太有差别的环境,或为感观和视觉效果,也可放入树皮,椰壳碎或水苔等...但什么底材也好,选择容易清洁也是其一重点,则以报纸为最佳,对于潮湿性的蛇,没法使用报纸作底材,只好勤清理和定期更换底材就好了
盛水器-除了作為饮水的器皿外,也允当了有需要时的浸泡器皿,
脱皮前,需要降温或饲养箱的湿度不合适时,蛇会自行进去浸泡的,应选用一个可让蛇整个身体容入的盛水容器,不容易打翻是首要的,可选择一些岩石水盆,而好处岩石水盆是不会打翻,外围的不平滑表面可让牠在脱皮时作磨擦用,勤于更换食水是必要的.如一些潮湿性的蛇种,可用更大的盛水器使其的饲养箱增加湿度.
光线-蛇大多数都是夜行性的,UV什么的可以省略了,只需营造出日夜差别的效果就够了.
温度-每个品种对温度要求不一,中国南方和北方气候有差异,不能光参考书本而制定温/湿度,不同种类的蛇应选用其合适的加温设备,地栖型洞穴型的可选用远红外线发热灯,陶瓷发热器,发热垫,树栖型的可用一些远红外线发热灯,陶瓷发热器,要替其在饲养箱中制造出温差效果,即是在饲养箱的一边加温,另一边则不用,让其选择适合舒服的温度,而日夜的温度应要稍有分别,晚间大概把温度降低2-5度便可(视乎品种而定).
躲藏处和树干-一个让其休息,睡眠,可选用一些岩石洞或树皮洞,躲藏处必须要可容纳蛇捲起来的体型,但不可过大或可选一些出入口细小的洞,而最佳的岩石洞就是内部漆黑的,刚带回家的蛇,转了环境形成压力,躲藏处也是一个提供安全感的地方,细长的蛇种,可放入一些丫叉型的树枝,而体型较粗的蛇种,则已树干粗壮最為理想,树栖性的就不需洞穴,可在為其提供的树干旁上加入一些假叶,可掩蔽便可基本而又符合的设备都完成了,有些人为了环境和视觉更好
还会在饲养箱内部加入一些植物,假山假树或其他... 是可以的,但要考虑到,那些植物呀,假山呀,假树呀等东西,会否存在令蛇受伤的危险性,而清洁又会否方便呢?在我而言,简单就是最好的,只要符合条件就是最好的,内部一切准备好后,细心检查,原因是箱里是否有尖锐物会令蛇受伤.,
当以上的都准备好了,开始选购一条自己理想品种的宠物蛇,爬虫类宠物市场上,都存在着人工繁殖和野外捕捉的爬虫,对这而已,在人工繁殖的个体,状况都会较为稳定和健康,而野外捕捉的个体,大多数都会有内/外寄生虫,生病等问题,野外捕捉的状况差异的个体,很容易出现拒食问题蛇健康与否,可留意和观察以下几点,而应避免选择:-没有力,没有精神)
-皮肤有皱折表示蛇过瘦,或是脱水问题
-过瘦引致背部脊椎凸起
-嘴巴经常张开/甚至不合上
-开口呼吸/呼吸有怪异声音
-常把头部昂起
-有留鼻水跡象
-口部旁有黏液
-口部内红肿或发炎
-鳞片不齐/皮肤上有伤口
-大便稀烂
-反应迟钝
-不会吐舌.
选蛇后,可要求店老板投喂一次,确保没有拒食情况,(我就经常这样)才决定把蛇带回家饲养.
(若店主说,这一两天才刚吃过还未排便,没法试喂,那就取决该店的诚信了,死JS!!)回家后,最好先让蛇在饲养箱内静待几天,好让它熟习新的环境,这段期间尽量不要打扰,也不需投喂食物-蛇类全部是肉食性的,多数以恆温动物为食,也有些蛇种只会食蚯蚓,蛙或蟾蜍等...食物供应视乎品种而定,在人工饲养下,很多时都是单一食物,而选蛇前也应考虑到其食物在市场上供应情况,食物会否间断,出现不足的情况,如不必要的转换食物,严重会令其拒食;平常供给的食物,替其供应在爬店购买的乳鼠,营养已经很足够了,概括而论,一般小至中型的蛇类,初生个体投喂次数可每隔4-6日投喂一次,较大的可相隔7-9日投喂一次,而已达成体的个体,则可相隔8-12日投喂一次,(鄙人个人观点)食物大小就要视乎蛇的身型而定.
夜行性的蛇是多数是在晚上出来猎食,投喂时间可在晚上进行,如投喂老鼠,蛇没有兴趣时,便要把老鼠取出,不要让老鼠待在饲养箱太久,隔晚再投喂.
年幼个体不宜投喂过大的食物,多是投喂粉红幼鼠但此粉红幼鼠出生不久,钙质比较不足,最好还是添加一些钙质,对年幼个体而言,食物体形是蛇头部两~三倍己是极限了,当然较大的也可能吞下,只怕会消化不好会出现呕吐.
如何决定投喂活鼠或死鼠?成体的老鼠存在著攻击性,(例如金丝熊)
当心蛇被袭击引致恐惧而出现拒食,是否适合投喂活鼠,就要先多观察及了解其进食习惯,从中再作定断,吃食后不要移动或上手把玩,让蛇静待两三天,便可完全消化,及后便会排出粪便,要 尽快清理.蜕皮-蛇和大多爬虫类一样,会按成长速度而定时蜕皮,大概两~四星期一次,而步入成体的蛇蜕皮次数也会减慢,在蜕皮前的徵兆,可看到蛇的皮肤开始变得朦胧,眼睛变得混浊,而和是平时的透明状有所分别,蛇会对周遭环境较为敏感,而变得神经质,稍微具攻击性,在此时,不应搔扰它,清理也要减少,好让蛇保持安静,有需要时,蛇会自行泡在水裡增加皮肤湿度,这白浊的状态大概维持三~四天,待牠的皮和眼睛变清后两三天便可把旧皮脱掉.
细心检讨蛇身和旧皮,若出现脱皮不完整/不干净的情况,可能是生病,营养不足或是环境过于乾燥,这时就要重新审视供其的饲养环境了.|如身体有残留的旧皮,替其浸泡后,小心地把皮清除便可,如只是一点点或浸泡后还是脱不掉,不要多次浸泡强行替其进行脱皮,待下次脱皮时会连同旧皮一并脱掉!
若是眼部会有好像隐形眼镜的脱皮不清,那要把蛇的头部固定,然后用钳子小心轻轻地把旧皮拿掉,如没有把握别做些步骤,请有经验的人帮忙吧.|
防御-在自然界中蛇类也是伪装高手,为求生存逃过敌人,蛇的体色多数可以融入原生地的环境之中,或以身体变化成一些形态去模仿物件,遇到危险时,有些会把身体缩作球状,把头藏在里面,有少数蛇种会使出装死的模样,它会以肚 朝向天,张开口部,吐出舌头,还会释放一些难闻的气味(猪鼻蛇),有些会急速的鼓起身体,假装身形庞大来威吓,这的动作,因要大量空气挤入和排放,便会发出\"嘶嘶\"声,
有些还会作出假动作,假装攻击但并不会与对方接触,希望能把敌人吓倒,穷技献尽,要是失败了便会使出真攻势--咬!
攻击-每种蛇都存在著攻击意识,但攻击前必有警告动作,抬起头部拉弓(把身体前半部份成S状)瞄准目标,并会张开嘴瞬间攻向目标,有些更会模仿响尾蛇尾部般震动发出\"咯咯\"声响,这时不应再骚扰让其安定下来,通常作这种攻击,咬一下便会放口,如不幸把饲主当成食物般咬著不放,就千万别强行将它拨开,免得把它的口腔牙齿弄伤,此时将被它咬著的部位连同它浸于水中,让其呼吸不了便会把口松开,或可用冰块擦拭鼻尖吻尖.其实蛇除非捕食,并不会主动作出攻击,一般而已,只是受到骚扰,惊吓的反射性动作.
拒食-饲养普遍发生的问题,如果出现拒食情况,先了解成因再作出正当的对策,
出现拒食的原因太多,多数常见成因是:
-环境转变
-环境温度下降/不合适的温度
-蜕皮前/
-喂食前触摸/把玩过量
-对活鼠抗拒(一般不大可能)
-内/外寄生虫
-口腔炎-生病等问题(具体可参照固顶帖子~这里就不重复了)
而野外捕获的个体,也多会发生拒食状况,环境突变令其形成压力引致拒食,先让它在新环境裡静待几天,稳定下来再重新投喂,在低温下蛇会食欲大减,观察饲养环境的温度,再作出适当的调配,不致令它有压力,喂食前不应把玩,平时也应少骚扰,定期观察身体表面,鳞片,有否寄生虫问题.野外捕获的个体和环境不干净很大机会长扁虱,多数会躲藏在鳞片之间,此时用温水浸泡蛇,令虫子浮出,剩于可用钳子小心地拔掉,时常检查粪便是养蛇人的任务,从中可了解蛇的健康状况,大便有否稀烂,可能是生病或是温度不适当问题,食物太大,或是体内寄生虫等问题,此时应检查,正常的粪便软硬度适中,粪便会连带著一种白色结晶物排出,那和大多数爬虫一样,为了身体内的水份不会大量排出,便会排出一种水份极少的白色结晶物,即是尿酸.
关于蛇的11个误会
1、 蛇咬人
蛇的攻击只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捕食——也就是说,如果你没那么小,或者蛇没那么大,就是安全的。当然,在野外面对10米网纹的时候还是跑得越快越好;二是防御——俗语贪心不足蛇吞象,发生的情况可能是大象踩住了蛇尾巴又不肯松开自己的脚。
2、 蛇吃东西很********
这个大概是受一些不负责任的恐怖片影响:一条大蛇咀嚼着一个活人。事实上,蛇没有咀嚼的能力,只能整个吞下去。而且,对于体积比较大的食物,往往先绞杀,再吞咽。所以,蛇吃东西是很干净的,在消化之前,都是全尸。
3、 蛇不怕冷
爬行动的温度调节机制相对于哺乳动物而言是不健全的,否则,恐龙就不至于灭绝了。可能有人提出蛇在低温下会冬眠,据资料表明,乌苏里蝮在自然条件下正常冬眠的死亡率大约是50%。农夫与蛇的故事估计是发生在秋天或者春天。
4、 蛇不吃东西也饿不死
饿不死的是鞋带,蛇也要吃东西。只不过爬行动物的代谢率要比哺乳动物低,耐饿的能力强一些——或者,正确地说,是进食频率低一些。
5、 蛇砍掉头仍然能活
那是蚯蚓。确切的说,蚯蚓无头,它没有进化到那个阶段。蛇无头,必死。
6、 蛇的皮肤粘糊糊
那是青蛙。蛇的体表覆盖着鳞片,无粘液。所以,蛇的表面很干燥。
7、 蛇总是冰冰凉的
蛇的体温与环境相同,之所以觉得凉——中学老师说过,冷天气摸铁感觉比木头凉是因为…
8、 蛇很邪恶,有蛇精存在
有蛇精——据说是一种口服液,含水99%,红糖1%。迷信的同志请复习马列主义哲学相关部分,并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三个月内不要看的书有:《聊斋志异》、《三言》、《二拍》…
9、 脑袋三角的是毒蛇,花纹漂亮的是毒蛇,反之无毒
按照这个理论,眼镜王蛇无毒,帕布拉奶蛇剧毒——前者不用说了,后者是很普遍的宠物蛇,漂亮极了。
10、 被毒蛇咬到死定了
看毒性了。赤练蛇也有毒,不过目前还没有人被它弄死。要是您有幸,肯定名垂青史。即使是剧毒的,也看蛇的状态。一般而言,饥饿状态的蛇,释放毒液较多,吃饱了的较少。其他影响因素还有:伤口深浅、个人体质、蛇的大小等等。
11、 被毒蛇咬到,立即把血吸出来,然后去医院。
没错!不过,要看是什么蛇。对于毒性很低的蛇而言,自己处理就好了;对于某些毒性强的蛇,去了也没用:首先,我们的医院基本不备应对蛇毒的血清;其次,即使有血清,种类也有先,不见得有针对的;最后,即使有一个医院常备所有血清(这样的医院还没破土动工呢),你可能根本不认识咬你的蛇是哪一个种类。在这种情况下,允许您稍微偏离自己的无神论信仰——
祈祷吧!
蛇类食谱
品种 食物
缅甸蟒:哺乳动物(鼠、兔)、鸟类(小鸟、家禽)
红尾蚺:哺乳动物(鼠、兔)、鸟类(小鸟、家禽)
球蟒:老鼠、鸟类
杜氏蚺:哺乳动物(鼠、兔)、鸟类(小鸟、家禽)
网纹蟒:老鼠、鸟类
玉米蛇、各种王蛇、奶蛇:老鼠、蜥蜴、(也肢解后的禽鸟)
赤链蛇:老鼠、蛇、泥鳅、蜥蜴、蛙
黄链蛇:蜥蜴、蛇、蛇卵
粉链蛇:蛙、蛇
黑背白环蛇:蜥蜴
双全白环蛇:蜥蜴、老鼠
细白环蛇:蜥蜴
渔游蛇:鱼、蜥蜴、蛙
虎斑颈槽蛇:鱼、蛙
红脖颈槽蛇:蛙
颈棱蛇:蛙类
各种小头蛇:鸟蛋、蛇蛋
各种水蛇:泥鳅、鱼、黄鳝
赤链华游蛇:鱼类
乌华游蛇:鱼类
草腹链蛇:鱼类、蛙类
翠青蛇:蚯蚓、树蛙
紫沙蛇:蜥蜴
横纹斜鳞蛇:蛙
乌梢蛇:蛙、鱼
滑鼠蛇:蟾蜍、鼠
灰鼠蛇:鼠、蜥蜴
侧条后棱蛇:蝌蚪、小鱼
金花蛇:蜥蜴、鼠
黄脊游蛇:蜥蜴、鼠
绞花林蛇:蜥蜴、鼠
双斑锦蛇:老鼠、蛋、鸟
玉斑锦蛇:乳鼠、老鼠
紫灰锦蛇:老鼠
白条锦蛇:老鼠
红点锦蛇:小鼠、泥鳅
王锦蛇:老鼠、蛇、蜥蜴、蛋
赤峰锦蛇:老鼠、蛋
黑眉锦蛇:老鼠
灰腹绿锦蛇:老鼠
百花锦蛇:(资料显示吃蝙蝠、鼠类;以前养的一条吃过雏鸟)
舟山眼镜蛇:老鼠、蛙类、蟾蜍、蜥蜴、蛇、泥鳅
孟加拉眼镜蛇:偏爱鼠类
中南半岛喷毒眼镜蛇:鼠、蟾蜍
眼镜王蛇:蛇(尤其鼠蛇)
银环蛇:泥鳅、蛇、鼠类
金环蛇:蛇
短尾蝮:鱼、泥鳅、老鼠
中介蝮:老鼠
尖吻蝮:老鼠、蛙
圆斑蝰:老鼠
福建竹叶青:乳鼠、青蛙
白唇竹叶青:鼠类
原矛头蝮:老鼠
蛇类饲养的安全过冬
随着天气一天天变冷,蛇友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让蛇安全过冬。自然条件下,除了那些生活在热带地区的蛇类,大多数蛇都要经过自然冬眠,才能熬过恶劣的寒冬。将近30%-50%的个体不能等到春天来临时苏醒过来,尤其是那些蛇类老弱幼个体,如果上一年没能捕获足够的食物,身体储备的营养不足,很难活过冬。为此人工养时,越冬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保证食物供给,使蛇能具备一个健康强壮的体格。入冬前不能积极摄食的个体要及时处理,如果是不能适应人工饲养环境而不是健康问题,应尽早放生淘汰。如果体质虽弱,但能进食,可以考虑加温饲养,延缓冬眠或不冬眠。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野生个体,特别是成体或老年个体,由于受到生物节律的影响,到了冬眠期,即使加温,也会拒食。因此蛇类越冬前的营养储备至关重要。
生活在热带地区蛇类,如大多数蟒蛇类不需要冬眠,但保持适当的温度才能使他们正常生活。即使短时间的低温,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要选择适当的加热器材,如加热垫,聚热灯泡等。蛇类喜欢在狭小空间掩体内躲藏,长时间不动,皮肤对高温不甚敏感,加热石和加热躲藏穴的加热面积太小,局部温度过高而加热不均匀,容易发生温控器的故障而又不易被及时发现,故不适合给蛇类加温。聚热灯安装在饲养箱的一侧,要用隔热网隔开灯和蛇的活动空间,尤其对于那些善于攀爬的种类,如树栖的绿树蟒,以防止意外烫伤和触电。加热垫最好安装在饲养箱外侧,根据季节外界温度不同,可以选择安装在饲养箱侧面或底面。如果不能安装在外面,安装在内侧时也要用隔热绝缘的材料隔开,并要将导线安置好。无论如何安装,都要留出低温的区域,供蛇自由选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体型较大的成年蟒蛇类,加热灯泡或一般小型的加热垫可能出现加热不均匀的情况,会引起蛇的疾病。此时最好能保证房间的温度,或选择较大型的加热设备,并安装温控装置。如考虑使用家用加热毯,电暖气等,但一定要保证安全。
对于大多数生活在温带和亚热带的中小型蛇类,包括大多数游蛇和部分毒蛇,如果体质状况允许,尽可能自然冬眠。不同的品种冬眠温度不同。大体上靠近热带的品种冬眠的温度要高一些,温带的品种温度低一些。如眼镜蛇和银环蛇,野生冬眠洞穴中的温度在10度以上才能安全过冬。对于北方的白条锦蛇、红点锦蛇,5度就能越冬了。但在人工饲养下,个人认为多数蛇比较安全的温度在12—16度间比较全,在此温度下可以提供饮水。切忌温度忽高忽低,或长时间维持在20度左右,会极大消耗蛇的能量。
那些体制较弱但能进食的蛇或是幼蛇,可以考虑加温饲养。与热带的蟒蛇类不同,这类蛇很多品种惧怕高温,因此加热时要格外小心。加热垫由于表面温度高,热辐射能力较差,不能给环境均匀的加温,结果往往是表面温度较高,空气中温度却很低,所以不推荐用于此类蛇的饲养。可以使用加热灯泡,安装在饲养箱一侧的顶端,造成饲养箱内不同的温度区域,供蛇自己选择。一般低温区在22度左右,高温区在28度左右,不要超过30度。躲藏穴一般安置在温度过渡区,如果放置湿草苔盒,可以放在低温区。 养蛇入门(新手必看,很全面)
当养蛇的心理准备做好了,就要开始想合适自己饲养的蛇种,很多时也会听到,\"新手适合养的是粟米蛇,王蛇,球蟒这个我也是认同的,实际上这些都是很好养的入门品种,而事实上,这些都是你想要的理想宠物蛇吗?
很多人草率地决定开始饲养前,并没有考虑到自己到底喜欢的是什么,便选择了一条\"适合新手饲养\"的蛇回家,及后才开始去了解其他种类,才发现自己喜欢的并不是这种\"适合新手饲养\"的蛇,然后....好的话便会再买多一条回家饲养,不好的话,便会把原有的转送,卖掉或者放生了...所以在选择买一条蛇回家前,必须作多方面的资料搜集,要了解其生活习性,环境,成体后的体形,能否给它足够的空间,食物和能控制得到它:成体的体力,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有些人因為看到幼体蟒蛇的可爱,一时情急便买下来,没想到长大后需要的金钱和空间,及后如何处置,会将其弃置甚至将其杀掉,选择品种前必要三思,一切决定好了,就要开始把蛇带回家后须要的一切作好准备...
饲养箱-可选择这几种,玻璃,压克力胶或木制的,栖息於潮湿地区的品种不建议用木制的,因要长期制做潮湿环境,木制的会易发霉而滋生细菌,最好选择顶部和两边有网的饲养箱,以保持通风,确保饲养箱没有细小的空隙会让蛇逃脱,门适当地锁上.
底材-就要参考所属的蛇种,其原生地,温/湿度而配合适当的底材,可选择一些专供给爬虫类用的底材,确保对爬虫的健康和身体没有害,爬虫沙爬虫钙沙可供给洞穴栖性,干燥栖性或沙漠栖性的蛇种,热带森林的或对湿度要求高的品类,可选择一些较保湿的,如树皮,椰壳碎或水苔等作底材,
树栖性的长期攀在树上,对底才要求不高,甚至只放一个水盆也可,如要为它制造一个与其原生地不太有差别的环境,或为感观和视觉效果,也可放入树皮,椰壳碎或水苔等...但什么底材也好,选择容易清洁也是其一重点,则以报纸为最佳,对于潮湿性的蛇,没法使用报纸作底材,只好勤清理和定期更换底材就好了
盛水器-除了作為饮水的器皿外,也允当了有需要时的浸泡器皿,
脱皮前,需要降温或饲养箱的湿度不合适时,蛇会自行进去浸泡的,应选用一个可让蛇整个身体容入的盛水容器,不容易打翻是首要的,可选择一些岩石水盆,而好处岩石水盆是不会打翻,外围的不平滑表面可让牠在脱皮时作磨擦用,勤于更换食水是必要的.如一些潮湿性的蛇种,可用更大的盛水器使其的饲养箱增加湿度.
光线-蛇大多数都是夜行性的,UV什么的可以省略了,只需营造出日夜差别的效果就够了.
温度-每个品种对温度要求不一,中国南方和北方气候有差异,不能光参考书本而制定温/湿度,不同种类的蛇应选用其合适的加温设备,地栖型洞穴型的可选用远红外线发热灯,陶瓷发热器,发热垫,树栖型的可用一些远红外线发热灯,陶瓷发热器,要替其在饲养箱中制造出温差效果,即是在饲养箱的一边加温,另一边则不用,让其选择适合舒服的温度,而日夜的温度应要稍有分别,晚间大概把温度降低2-5度便可(视乎品种而定).
躲藏处和树干-一个让其休息,睡眠,可选用一些岩石洞或树皮洞,躲藏处必须要可容纳蛇捲起来的体型,但不可过大或可选一些出入口细小的洞,而最佳的岩石洞就是内部漆黑的,刚带回家的蛇,转了环境形成压力,躲藏处也是一个提供安全感的地方,细长的蛇种,可放入一些丫叉型的树枝,而体型较粗的蛇种,则已树干粗壮最為理想,树栖性的就不需洞穴,可在為其提供的树干旁上加入一些假叶,可掩蔽便可基本而又符合的设备都完成了,有些人为了环境和视觉更好
还会在饲养箱内部加入一些植物,假山假树或其他... 是可以的,但要考虑到,那些植物呀,假山呀,假树呀等东西,会否存在令蛇受伤的危险性,而清洁又会否方便呢?在我而言,简单就是最好的,只要符合条件就是最好的,内部一切准备好后,细心检查,原因是箱里是否有尖锐物会令蛇受伤.,
当以上的都准备好了,开始选购一条自己理想品种的宠物蛇,爬虫类宠物市场上,都存在着人工繁殖和野外捕捉的爬虫,对这而已,在人工繁殖的个体,状况都会较为稳定和健康,而野外捕捉的个体,大多数都会有内/外寄生虫,生病等问题,野外捕捉的状况差异的个体,很容易出现拒食问题蛇健康与否,可留意和观察以下几点,而应避免选择:-没有力,没有精神)
-皮肤有皱折表示蛇过瘦,或是脱水问题
-过瘦引致背部脊椎凸起
-嘴巴经常张开/甚至不合上
-开口呼吸/呼吸有怪异声音
-常把头部昂起
-有留鼻水跡象
-口部旁有黏液
-口部内红肿或发炎
-鳞片不齐/皮肤上有伤口
-大便稀烂
-反应迟钝
-不会吐舌.
选蛇后,可要求店老板投喂一次,确保没有拒食情况,(我就经常这样)才决定把蛇带回家饲养.
(若店主说,这一两天才刚吃过还未排便,没法试喂,那就取决该店的诚信了,死JS!!)回家后,最好先让蛇在饲养箱内静待几天,好让它熟习新的环境,这段期间尽量不要打扰,也不需投喂食物-蛇类全部是肉食性的,多数以恆温动物为食,也有些蛇种只会食蚯蚓,蛙或蟾蜍等...食物供应视乎品种而定,在人工饲养下,很多时都是单一食物,而选蛇前也应考虑到其食物在市场上供应情况,食物会否间断,出现不足的情况,如不必要的转换食物,严重会令其拒食;平常供给的食物,替其供应在爬店购买的乳鼠,营养已经很足够了,概括而论,一般小至中型的蛇类,初生个体投喂次数可每隔4-6日投喂一次,较大的可相隔7-9日投喂一次,而已达成体的个体,则可相隔8-12日投喂一次,(鄙人个人观点)食物大小就要视乎蛇的身型而定.
夜行性的蛇是多数是在晚上出来猎食,投喂时间可在晚上进行,如投喂老鼠,蛇没有兴趣时,便要把老鼠取出,不要让老鼠待在饲养箱太久,隔晚再投喂.
年幼个体不宜投喂过大的食物,多是投喂粉红幼鼠但此粉红幼鼠出生不久,钙质比较不足,最好还是添加一些钙质,对年幼个体而言,食物体形是蛇头部两~三倍己是极限了,当然较大的也可能吞下,只怕会消化不好会出现呕吐.
如何决定投喂活鼠或死鼠?成体的老鼠存在著攻击性,(例如金丝熊)
当心蛇被袭击引致恐惧而出现拒食,是否适合投喂活鼠,就要先多观察及了解其进食习惯,从中再作定断,吃食后不要移动或上手把玩,让蛇静待两三天,便可完全消化,及后便会排出粪便,要 尽快清理.蜕皮-蛇和大多爬虫类一样,会按成长速度而定时蜕皮,大概两~四星期一次,而步入成体的蛇蜕皮次数也会减慢,在蜕皮前的徵兆,可看到蛇的皮肤开始变得朦胧,眼睛变得混浊,而和是平时的透明状有所分别,蛇会对周遭环境较为敏感,而变得神经质,稍微具攻击性,在此时,不应搔扰它,清理也要减少,好让蛇保持安静,有需要时,蛇会自行泡在水裡增加皮肤湿度,这白浊的状态大概维持三~四天,待牠的皮和眼睛变清后两三天便可把旧皮脱掉.
细心检讨蛇身和旧皮,若出现脱皮不完整/不干净的情况,可能是生病,营养不足或是环境过于乾燥,这时就要重新审视供其的饲养环境了.|如身体有残留的旧皮,替其浸泡后,小心地把皮清除便可,如只是一点点或浸泡后还是脱不掉,不要多次浸泡强行替其进行脱皮,待下次脱皮时会连同旧皮一并脱掉!
若是眼部会有好像隐形眼镜的脱皮不清,那要把蛇的头部固定,然后用钳子小心轻轻地把旧皮拿掉,如没有把握别做些步骤,请有经验的人帮忙吧.|
防御-在自然界中蛇类也是伪装高手,为求生存逃过敌人,蛇的体色多数可以融入原生地的环境之中,或以身体变化成一些形态去模仿物件,遇到危险时,有些会把身体缩作球状,把头藏在里面,有少数蛇种会使出装死的模样,它会以肚 朝向天,张开口部,吐出舌头,还会释放一些难闻的气味(猪鼻蛇),有些会急速的鼓起身体,假装身形庞大来威吓,这的动作,因要大量空气挤入和排放,便会发出\"嘶嘶\"声,
有些还会作出假动作,假装攻击但并不会与对方接触,希望能把敌人吓倒,穷技献尽,要是失败了便会使出真攻势--咬!
攻击-每种蛇都存在著攻击意识,但攻击前必有警告动作,抬起头部拉弓(把身体前半部份成S状)瞄准目标,并会张开嘴瞬间攻向目标,有些更会模仿响尾蛇尾部般震动发出\"咯咯\"声响,这时不应再骚扰让其安定下来,通常作这种攻击,咬一下便会放口,如不幸把饲主当成食物般咬著不放,就千万别强行将它拨开,免得把它的口腔牙齿弄伤,此时将被它咬著的部位连同它浸于水中,让其呼吸不了便会把口松开,或可用冰块擦拭鼻尖吻尖.其实蛇除非捕食,并不会主动作出攻击,一般而已,只是受到骚扰,惊吓的反射性动作.
拒食-饲养普遍发生的问题,如果出现拒食情况,先了解成因再作出正当的对策,
出现拒食的原因太多,多数常见成因是:
-环境转变
-环境温度下降/不合适的温度
-蜕皮前/
-喂食前触摸/把玩过量
-对活鼠抗拒(一般不大可能)
-内/外寄生虫
-口腔炎-生病等问题(具体可参照固顶帖子~这里就不重复了)
而野外捕获的个体,也多会发生拒食状况,环境突变令其形成压力引致拒食,先让它在新环境裡静待几天,稳定下来再重新投喂,在低温下蛇会食欲大减,观察饲养环境的温度,再作出适当的调配,不致令它有压力,喂食前不应把玩,平时也应少骚扰,定期观察身体表面,鳞片,有否寄生虫问题.野外捕获的个体和环境不干净很大机会长扁虱,多数会躲藏在鳞片之间,此时用温水浸泡蛇,令虫子浮出,剩于可用钳子小心地拔掉,时常检查粪便是养蛇人的任务,从中可了解蛇的健康状况,大便有否稀烂,可能是生病或是温度不适当问题,食物太大,或是体内寄生虫等问题,此时应检查,正常的粪便软硬度适中,粪便会连带著一种白色结晶物排出,那和大多数爬虫一样,为了身体内的水份不会大量排出,便会排出一种水份极少的白色结晶物,即是尿酸.
关于蛇的11个误会
1、 蛇咬人
蛇的攻击只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捕食——也就是说,如果你没那么小,或者蛇没那么大,就是安全的。当然,在野外面对10米网纹的时候还是跑得越快越好;二是防御——俗语贪心不足蛇吞象,发生的情况可能是大象踩住了蛇尾巴又不肯松开自己的脚。
2、 蛇吃东西很********
这个大概是受一些不负责任的恐怖片影响:一条大蛇咀嚼着一个活人。事实上,蛇没有咀嚼的能力,只能整个吞下去。而且,对于体积比较大的食物,往往先绞杀,再吞咽。所以,蛇吃东西是很干净的,在消化之前,都是全尸。
3、 蛇不怕冷
爬行动的温度调节机制相对于哺乳动物而言是不健全的,否则,恐龙就不至于灭绝了。可能有人提出蛇在低温下会冬眠,据资料表明,乌苏里蝮在自然条件下正常冬眠的死亡率大约是50%。农夫与蛇的故事估计是发生在秋天或者春天。
4、 蛇不吃东西也饿不死
饿不死的是鞋带,蛇也要吃东西。只不过爬行动物的代谢率要比哺乳动物低,耐饿的能力强一些——或者,正确地说,是进食频率低一些。
5、 蛇砍掉头仍然能活
那是蚯蚓。确切的说,蚯蚓无头,它没有进化到那个阶段。蛇无头,必死。
6、 蛇的皮肤粘糊糊
那是青蛙。蛇的体表覆盖着鳞片,无粘液。所以,蛇的表面很干燥。
7、 蛇总是冰冰凉的
蛇的体温与环境相同,之所以觉得凉——中学老师说过,冷天气摸铁感觉比木头凉是因为…
8、 蛇很邪恶,有蛇精存在
有蛇精——据说是一种口服液,含水99%,红糖1%。迷信的同志请复习马列主义哲学相关部分,并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三个月内不要看的书有:《聊斋志异》、《三言》、《二拍》…
9、 脑袋三角的是毒蛇,花纹漂亮的是毒蛇,反之无毒
按照这个理论,眼镜王蛇无毒,帕布拉奶蛇剧毒——前者不用说了,后者是很普遍的宠物蛇,漂亮极了。
10、 被毒蛇咬到死定了
看毒性了。赤练蛇也有毒,不过目前还没有人被它弄死。要是您有幸,肯定名垂青史。即使是剧毒的,也看蛇的状态。一般而言,饥饿状态的蛇,释放毒液较多,吃饱了的较少。其他影响因素还有:伤口深浅、个人体质、蛇的大小等等。
11、 被毒蛇咬到,立即把血吸出来,然后去医院。
没错!不过,要看是什么蛇。对于毒性很低的蛇而言,自己处理就好了;对于某些毒性强的蛇,去了也没用:首先,我们的医院基本不备应对蛇毒的血清;其次,即使有血清,种类也有先,不见得有针对的;最后,即使有一个医院常备所有血清(这样的医院还没破土动工呢),你可能根本不认识咬你的蛇是哪一个种类。在这种情况下,允许您稍微偏离自己的无神论信仰——
祈祷吧!
蛇类食谱
品种 食物
缅甸蟒:哺乳动物(鼠、兔)、鸟类(小鸟、家禽)
红尾蚺:哺乳动物(鼠、兔)、鸟类(小鸟、家禽)
球蟒:老鼠、鸟类
杜氏蚺:哺乳动物(鼠、兔)、鸟类(小鸟、家禽)
网纹蟒:老鼠、鸟类
玉米蛇、各种王蛇、奶蛇:老鼠、蜥蜴、(也肢解后的禽鸟)
赤链蛇:老鼠、蛇、泥鳅、蜥蜴、蛙
黄链蛇:蜥蜴、蛇、蛇卵
粉链蛇:蛙、蛇
黑背白环蛇:蜥蜴
双全白环蛇:蜥蜴、老鼠
细白环蛇:蜥蜴
渔游蛇:鱼、蜥蜴、蛙
虎斑颈槽蛇:鱼、蛙
红脖颈槽蛇:蛙
颈棱蛇:蛙类
各种小头蛇:鸟蛋、蛇蛋
各种水蛇:泥鳅、鱼、黄鳝
赤链华游蛇:鱼类
乌华游蛇:鱼类
草腹链蛇:鱼类、蛙类
翠青蛇:蚯蚓、树蛙
紫沙蛇:蜥蜴
横纹斜鳞蛇:蛙
乌梢蛇:蛙、鱼
滑鼠蛇:蟾蜍、鼠
灰鼠蛇:鼠、蜥蜴
侧条后棱蛇:蝌蚪、小鱼
金花蛇:蜥蜴、鼠
黄脊游蛇:蜥蜴、鼠
绞花林蛇:蜥蜴、鼠
双斑锦蛇:老鼠、蛋、鸟
玉斑锦蛇:乳鼠、老鼠
紫灰锦蛇:老鼠
白条锦蛇:老鼠
红点锦蛇:小鼠、泥鳅
王锦蛇:老鼠、蛇、蜥蜴、蛋
赤峰锦蛇:老鼠、蛋
黑眉锦蛇:老鼠
灰腹绿锦蛇:老鼠
百花锦蛇:(资料显示吃蝙蝠、鼠类;以前养的一条吃过雏鸟)
舟山眼镜蛇:老鼠、蛙类、蟾蜍、蜥蜴、蛇、泥鳅
孟加拉眼镜蛇:偏爱鼠类
中南半岛喷毒眼镜蛇:鼠、蟾蜍
眼镜王蛇:蛇(尤其鼠蛇)
银环蛇:泥鳅、蛇、鼠类
金环蛇:蛇
短尾蝮:鱼、泥鳅、老鼠
中介蝮:老鼠
尖吻蝮:老鼠、蛙
圆斑蝰:老鼠
福建竹叶青:乳鼠、青蛙
白唇竹叶青:鼠类
原矛头蝮:老鼠
蛇类饲养的安全过冬
随着天气一天天变冷,蛇友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让蛇安全过冬。自然条件下,除了那些生活在热带地区的蛇类,大多数蛇都要经过自然冬眠,才能熬过恶劣的寒冬。将近30%-50%的个体不能等到春天来临时苏醒过来,尤其是那些蛇类老弱幼个体,如果上一年没能捕获足够的食物,身体储备的营养不足,很难活过冬。为此人工养时,越冬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保证食物供给,使蛇能具备一个健康强壮的体格。入冬前不能积极摄食的个体要及时处理,如果是不能适应人工饲养环境而不是健康问题,应尽早放生淘汰。如果体质虽弱,但能进食,可以考虑加温饲养,延缓冬眠或不冬眠。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野生个体,特别是成体或老年个体,由于受到生物节律的影响,到了冬眠期,即使加温,也会拒食。因此蛇类越冬前的营养储备至关重要。
生活在热带地区蛇类,如大多数蟒蛇类不需要冬眠,但保持适当的温度才能使他们正常生活。即使短时间的低温,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要选择适当的加热器材,如加热垫,聚热灯泡等。蛇类喜欢在狭小空间掩体内躲藏,长时间不动,皮肤对高温不甚敏感,加热石和加热躲藏穴的加热面积太小,局部温度过高而加热不均匀,容易发生温控器的故障而又不易被及时发现,故不适合给蛇类加温。聚热灯安装在饲养箱的一侧,要用隔热网隔开灯和蛇的活动空间,尤其对于那些善于攀爬的种类,如树栖的绿树蟒,以防止意外烫伤和触电。加热垫最好安装在饲养箱外侧,根据季节外界温度不同,可以选择安装在饲养箱侧面或底面。如果不能安装在外面,安装在内侧时也要用隔热绝缘的材料隔开,并要将导线安置好。无论如何安装,都要留出低温的区域,供蛇自由选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体型较大的成年蟒蛇类,加热灯泡或一般小型的加热垫可能出现加热不均匀的情况,会引起蛇的疾病。此时最好能保证房间的温度,或选择较大型的加热设备,并安装温控装置。如考虑使用家用加热毯,电暖气等,但一定要保证安全。
对于大多数生活在温带和亚热带的中小型蛇类,包括大多数游蛇和部分毒蛇,如果体质状况允许,尽可能自然冬眠。不同的品种冬眠温度不同。大体上靠近热带的品种冬眠的温度要高一些,温带的品种温度低一些。如眼镜蛇和银环蛇,野生冬眠洞穴中的温度在10度以上才能安全过冬。对于北方的白条锦蛇、红点锦蛇,5度就能越冬了。但在人工饲养下,个人认为多数蛇比较安全的温度在12—16度间比较全,在此温度下可以提供饮水。切忌温度忽高忽低,或长时间维持在20度左右,会极大消耗蛇的能量。
那些体制较弱但能进食的蛇或是幼蛇,可以考虑加温饲养。与热带的蟒蛇类不同,这类蛇很多品种惧怕高温,因此加热时要格外小心。加热垫由于表面温度高,热辐射能力较差,不能给环境均匀的加温,结果往往是表面温度较高,空气中温度却很低,所以不推荐用于此类蛇的饲养。可以使用加热灯泡,安装在饲养箱一侧的顶端,造成饲养箱内不同的温度区域,供蛇自己选择。一般低温区在22度左右,高温区在28度左右,不要超过30度。躲藏穴一般安置在温度过渡区,如果放置湿草苔盒,可以放在低温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