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虽然地处中原,但沁阳博爱一带乃怀庆府首府所在地。
北接山西晋城,南临黄河,山灵水秀,自古商贾云集。
竹子能生长的最北端,盛产湘妃竹
也是竹林七贤的隐居地。
历史上的司马毅,许蘅等等文人雅士都出生这里。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发展被人所淡忘……
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会流逝的。
本地传统三大鸟。百灵,黄藤,红靛颏。其他均为杂鸟
百灵就不用说了,去看看现在青鸟百灵板快致顶文章——老博爱口的分析与研究就应该可见一斑。
本地黄腾文化也是全国闻名的。
那么今天咱们单说靛颏。
本地选靛传统思路玩红不玩蓝,以前抓到的蓝鸟就地放生,现在随着文化的交流也养蓝,但不是主流。
本地选红的标准首先要能唱。
然后才是样子。
亮眉亮岔,肚皮雪白,片子大,八字细些足矣。
能唱的自然个子要足够大
本地以前有种说法。鸟再漂亮不能唱白搭。
细想也有道理。
过去保红手段有限,彩鸟多老鸟,连岔天生基因有缺陷,过去生活条件也不好,靛颏本地有个绰号——鸡蛋篓,哈哈!!
毕竟人的生活是第一位的。
并且北方人性格豪爽,农村过去的鸟市就是赶集,赶集的时候往往就会斗唱。
斗唱的鸟一定要有剥数的……
斗唱的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风俗,无解。
过去本地的养法是绿豆面一两,豌豆面一两,玉米面一两加蛋黄6个文火炒干。
玉米虫子蜘蛛随便给
晚上不叫灯花,本地称呼不吃双食,吃双食要动毛……
换羽时种麦种谷,纱罩罩住,鸟养其间,蛛蛛,蚂蚱,油葫芦管够。
鸟养的水灵,精致。
可惜这些年这些手法和文化都被人淡忘了。
我认识一些农村玩靛的老人,偶然和他们聊起,看他们追忆自己年轻的日子,不禁思绪万千。
偶然想起,和大家共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