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海戲金蟾
劉海,本名劉操,道號海蟾子,人以劉海蟾呼之。劉海及劉海戲金蟾實為「劉海蟾」之訛傳。但劉海卻成了世人對劉海蟾最普遍的稱呼。
劉海蟾字宗成,五代燕山人(今北京),一說劉海名哲、字元(玄)英,後梁廣陵人,另說劉海蟾名昭遠,五代、宋初人。
劉海蟾曾為丞相,輔佐燕主劉守光。後厭官場,入山修道,拜八仙的呂洞賓為師,是鍾離權的再傳弟子。
劉海蟾相傳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海蟾派」始祖。元世祖忽必烈封其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皇帝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
因為「劉海蟾」三字的訛傳,民間皆把「劉海」二字獨立,成為了劉海戲金蟾,而劉海也被視為有財神的能力:傳說仙人劉海收伏了千年的金蟾,金蟾(傳說中三足的蟾蜍名叫蟾,是寶物)能吐金錢。劉海走到哪裡,就把錢撒到哪裡,周濟窮人,民間有\"劉海戲金蟾,一步一吐錢\"之說。
另說:劉海之父為官甚貪,死後被化作三足蟾投入穢海之中。劉海得道後以一串金錢釣三足蟾出穢海,(蓋因三足蟾性貪,見金錢便咬)負于肩上,是為劉海戲金蟾。
民間有的年畫有以此故事為題材,描繪劉海戲金蟾的故事,年畫上的劉海的形象一般是十五六歲少年,前髮齊眉,赤足踏在金蟾身上,手持一桿,桿頭有一長串銅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