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邂逅于海外古董店,店主将其置于橱柜角落,灰尘密布,手抚污垢方见真容:
通身光素无修饰,略见纸纹,模痕细辨为六道。色已深黄,似如蒸栗,莹澈圆厚,当盘玩百年有余而成。肚、腰、翻三停匀称,脖翻衔接柔婉,膛眼约三指,大小适中,入怀不壮。镶象牙口,口偏扁薄,象牙口下碹制凹槽,与葫芦细致吻合,凹槽外沿包裹葫芦边,一来咬合严密不易脱落,二来防止葫芦口沿炸裂,初观虽平凡无奇,实则用心考究。原配染紫瓢盖与铜丝簧。
询问身世得知1970年代购于国内文物商店,由于与老板多有交情,另见其同一时期购入的核雕若干,确认此来路无疑。更为欣喜的是,老板对其很不重视,索之甚微,但也正因为与老板的交情及工作性质,不便直接购买,乃俱告其值,无奈而归。
数月后再见此葫芦以在国内,主人更替,索值亦六倍于前,乃至价格高出市场价不少,但数月间常常惦念这漂泊海外的朋友,再次抚摸仍感怀万千,终为我所得,可谓不冤不乐!
葫芦通口高95毫米,肚直径60毫米,蓄虫发音甚佳,尤感欣慰!
观其形制,有别于官与安肃,据闻圈内有过眼类似形制葫芦者,特求解其出身,不胜感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