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95|回复: 15

葫芦文化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9 08: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葫芦文化之我见
“葫芦”历史尚可追溯至盛唐,以至更悠远。且只供日常用具所用。至康、雍、乾、已不乏虫具之外,而可涉及于多门类。如文玩摆件、案头陈设、文房用具、致登峰造极之势。
“葫芦”可谓民族文化百花园中之奇葩。因集青铜器、瓷器、中国书画、钟鼎铭文、及诸多门类大成于一身。故引领不知多少追捧者,倾囊以求。
在众多“葫朋匏友”中,对其认识略显偏颇。在葫芦中,故会见到虫具而实用且也可感文玩之雅气。只识虫具之用终显单人于影。单虫具而言,因平庸确显“草根”味浓,登不得大雅之堂。仅从鸣虫虫具中不足以完整表达葫芦文化之内涵。也不可能代表葫芦文化其全意。
近日走访了一位十几年前的一匏友。见其藏品不觉眼前一亮 ,所藏虫具甚为经典收齐了虫具代表作外,更多为文玩摆件,甚是壮观。听葫朋言罢,茅塞顿开。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此有感而发。
从观葫芦器:不乏虫具之类,但还有更诸多门类之器物可见。青铜鼎钟铭文、瓷器之各类器型、又有中国书画中典故。山水人物、园林、花草。花卉、虫草、传世诗句、警句格言、无不贯充其间,流淌着人们对其赋予的清雅之风。故有多少有识之士不懈追求与探索为之赋予新的内涵。使其登堂入室。
“草根”大众之根,艺术之源。雅俗尚同赏,且喜闻乐见。基础坚实而广。多少文人雅士无不从“草根”中走出。多少传世佳作无不从“草根”中诞生。多少看似平庸之物无不从“草根”中脱颖。走出葫芦鉴赏新路。乃你我之己任,另这支奇葩更加艳丽夺目,登上厅堂脱俗成雅,使之流淌着历史的同时洋溢出新时代的光彩。使之永传。
                   2009-3-9
                     官模
发表于 2009-3-9 09: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0: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葫芦在虫具里是很有文化底蕴的,历史悠久,年代久远.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一直认为在虫具里可以算头把交椅. 文玩葫芦也是很不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0: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葫芦的用途确实多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俊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3-9 11: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3: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dfeos于2009-03-09 11:18发表的 :
古往今来玩得起好葫芦的都不会是草根
我就是草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7: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dfeos于2009-03-09 11:18发表的 :
古往今来玩得起好葫芦的都不会是草根
想听听老早玩的起葫芦的是啥人,葫芦种了好的是啥人,有文献记载伐,哪能我总觉得才是农民用葫芦的啊,噢还有一个用葫芦出名的是济公,伊把小葫芦好装大半坛子酒,宝贝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20: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dfeos于2009-03-09 11:18发表的 :
古往今来玩得起好葫芦的都不会是草根
噶种的起葫芦才是地主老财啊?噶要被共党共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20: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文化的眼光看葫芦 就是文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0 09: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兔爷儿于2009-03-09 20:48发表的 :
用文化的眼光看葫芦 就是文玩,

这话在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