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给忉郎老大哥:
其实,一开始先通达词汇,练练技术,图个文艺之乐,但那只是个过程.
慢慢的,要掏出自己的真实心情和看法,不论愿不愿承认那是美或丑
再来是实现自己,写出自己,形成个人风格和内涵.
而风格的类型很多,范围宽广,包罗万象,迥然不同:
有的丰富,丰富到包容了一部更真实的大历史,像圣母峰般有浩然之气,
让人不得不佩服;
有的词藻华丽,但要不失真实感人,这在古文里的作品,很多则是兼顾的.
有的是从词藻华丽,回归平淡.如果滥用词藻,反遭嫌;把人写得太完美,
反失真, 于是,宁可白白的描,白白的嚼,只讲自己的心事;
但他们最能说出真实;当然,除了真实,一切皆虚.不是真实,
如何晓谕世人?
有的是平淡,淡到只能体会的一丝禅味或真实感,像是警觉分秒正流逝,
或许,作者以此反省自己----是否还清醒的活着呢.
每人秉性不同.
虽然,很多流行读物,大量畅销,像畅饮可口可乐般;
但还是有人在看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和古文,
也有许多永恒的名著依然存在,如天上幽渺的星辰.
有一位翻译家在一本书的序中最后写下:日子久了,自然会有人知道,
谁写的是真实. 乎她翻完后,
已懒得再写下序文,来推荐她所翻的作品----这让我会心一笑.
文学奖的评审委员,应该知道谁为世界已有的文学领域,
又开垦了新的荒地或增添了独特的个人感受或新的生命意义.
只是我们未必是文学的老饕客,以致看不出所以然.
但我知道,作品里,各种风格是都有的,
不过,我在休闲之时,在不同的作品里攀爬,也只能领略一小部分而已.
有一点是正确的:自己要有真实领会,失了一份领会,会错失进入
任何作品的殿堂.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回帖远比我的文章更有建设性的意义.
只有写我的部分----没有道出我的卑微
,除此之外,匆匆一帖,已提供很有价值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