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过一个月多月优草螽就要鸣叫了,尽管此虫的鸣叫声够不上悦耳,甚至对许多人来说有点刺耳,然而对一年中第一个开始鸣叫的螽斯类鸣虫,我还是充满期待。
优草螽作为鸣虫来饲养的人不多,相信知道此虫的人不少,这是因为此虫分布广、数量多,就像麻雀一样常见。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优草螽一年发生两代,福建及以南地区第一代成虫在七月初开始大量出现,此时绿色和褐色的雄性成虫基本各占一半;第二代则出现在九月初,在野外直到十月底还可以看到新羽化的成虫,此时新羽化的雄虫褐色数量占优,这大概是优草螽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优草螽成虫可以自然越冬(在南方成虫可以自然越螽的螽斯类鸣虫还有中华纺织娘和光额螽等,蟀螽则是以若虫越冬,本地的蟀螽会吐丝将几片树叶粘连在一齐形成一个空间,并藏身其中),人工饲养在不加温的情况下虫可以进食而非处于冬眠状态,估计在自然环境下也是这样的,故存活率较高(江南地区小黄自然越冬时不进食,死亡率较高)。
在南方,经过一个冬天存活下来的优草螽通常在来年的三月份开始鸣叫,打破了夜空长时间的寂静,给人以欣喜。此时若遇低温天气则停止鸣叫,天气转暖时又开始鸣叫,即使下小雨也不受影响。通常第一代优草螽在天完全暗后才开始鸣叫,第二代在傍晚时有部分“性急的”就开始鸣叫声。与中华纺织娘不同,优草螽不会总藏身在一个地方,通常鸣叫一段时间后会换一个地方,这一点与素色似织螽颇为相似。
优草螽有较强的趋光性,路灯下常会与它不期而遇,有的甚至穿堂入室,捉得你手忙脚乱,到手时你会发现大都是雌的,似乎雌虫的趋光性要高过雄虫。夜间优草螽非常机灵,一遇灯光通常停止鸣叫并遛之大吉,捕捉并不是那么容易,相比起来白天捕捉要容易得多,只须将虫从草丛中赶出,基本不会逃脱。优草螽有较强的飞翔能力,因此成虫可栖息在乔木上,小时候听到马路边树上优草螽的鸣叫声还以为是某种蝉夜间在树上鸣叫呢。
常见的优草螽若虫为绿色,成虫雌为绿,雄虫分为绿色和褐色,紫红色品种在本地极为少见,本人捉虫多年只捉到过一只紫红色的雄性若虫,可惜没有羽化成功,至今还感到十分懊恼。螽斯类在羽化后改变颜色并不罕见,比如中华纺织娘绿色系的大部分雌虫羽化后会在半个月内由绿色变为灰褐色,优草螽只需一天就能从刚羽化时的浅绿色变为褐色,令人称奇叫绝。
由于优草螽在三月份开始鸣叫,比蝈蝈、姐儿和褐螽等螽斯类鸣虫都来得早,尽管其鸣叫声不够动听,鸣虫爱好者还是会捕捉来饲养,遗憾的是大部分刚捕捉的优草螽不易开叫,直到你失去耐心。饲养优草螽以素食为主,对优草螽来说,个人觉得它最爱吃的天然饲料就是茭白了,大概茭白和它的野外吃的草茎较接近,但口感要好很多。由于茭白水份较多,若以茭白为饲料则优草螽最好养在高万体或笼子等通风透气的虫具内,否则容易污染虫具。冬天没有茭白,隔天喂一次泡饭即可,如果你有耐心,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这只优草螽多半会以鸣叫声来回报你。
以上基本是按本地优草螽的习性来描述的,根据蒋青海老先生的《鸣虫饲养与欣赏300答》对草螽(相信是指优草螽)的描写,长江流域的江、浙、皖等地区草螽5月份开始鸣叫,此时鸣叫的草螽是越冬的成虫还是新羽化的成虫在老先生撰写此书时也还没有搞清楚,至于北方滴水成冰,估计成虫是无法越冬的。
以下是本人在去年拍的一组图片,希望有助于大家加深对优草螽的了解。 |
|